郑艳博
摘要:传统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技工院校培养应用新型人才,以适应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人给出以下机电建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改革;应用新型
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我们每时每刻无不和机电一体化设备打交道,所以我们会用到很多的机电一体化知识。同样,对于机电一体化的人才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作为技工院校担负着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要进行转变,改革,改革思路,改变模式为中国的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改革背景
国际上,已经开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制造业上,为了适应国际化的形式,中国也在改革,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制造计划。中国的制造业在数量和产能两方面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这背后是靠着强大的人口数量,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国际的发展的,要想改变就得运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舍弃传统的制造业,加入自动化技术,加入智能化技术,这就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毕业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工作岗位了。转变思路势在必行。
二、探索实践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指导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就要以就业为指导的。这样培养出来的的学生,一进工厂车间就应该很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经过用人单位的简单培训,就能上手工作。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所以,我们培养要分开,不能一刀切。一个是对一方面知识精通,将来只干一种工作;另一个是学的知识非常广,能够解决将来工作中的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这两中学生要有侧重,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具备一下几点:1.学习电工等机电一体化的一些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运用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3.熟练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4.能够运用所需知识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车间生产的机电一体化设备;5.具备优化生产结构、管理一线人员、服务生产的人才。将来可以让学生考相应的资格证。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能力为指导
传统的技工院校设置的好多课程和实际脱节,实际生产中用不到,这样学生就在浪费时间。学生反应在实际的生产中好多知识用不到。这样以来老师讲授课程也是在浪费时间,学生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到了车间,公司还得重新再培训。我们的技工院校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能力为指导的。整个学生上学期间的课程要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在應用中能运用到的,在实际教学中,理论学习应该是能在工作中应到的知识,这样授课就会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同事也愿意动手去做去完成。教师讲课时,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不厌烦,加深理解。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建设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完成高质量的学生培养,教师是关键的一环,教师素质必须高要求。所以,学生将来工作的能力和教师的能力素质息息相关。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能够知道工厂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能够把他的实际经验讲给学生,学生对所学知识也会更深一层理解。所以,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一是让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让高级人才进行培训。二是让教师直接去企业去车间参观学习工作,实际成为一个工人,参与实际的生产管理。三是让教师参加科研项目,从理论上提升,从思路上提升。
(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建设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验室
技工院校的教育离不开实践,所以,实验实践的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没门课程都应该有相应的实验室。尽管要求是这样的,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技工院校往往资金很难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和企业合作,这样以来,学校有了资金,而且这样经过培训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和企业的合作,技工院校为企业的新人培训提供了场地,企业不需要再建设场地,这样一来省下资金进行运营,降低了成本,同时工厂还可以将一些订单直接在技工院校完成,提高了生产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前体会工厂的生产流程,将来毕业后会很快的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
三、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急需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人员。技工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存在着好多缺点:(1)所学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材的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2)现在的教师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听完就过去了,不知道怎么应用。(3)技工院校的学生受限制不能够进行创新。中国制造业在大环境下,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应用型的人才越来越紧缺,加快培养是重中之重。在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人才,不仅能够操作先进的制造生产线,还会操作更先进的机器人,还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编程调整和开发。技工院校教育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才不会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