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满英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会使人的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的影响,还会促进人们行为转变。“后进生变优生”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为教育服务呢?
一、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
1.用爱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平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要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指责埋怨。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轻,也许他怕错,这时,作为老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声音能再大一些就更好了。”学生答错了,你说:“你能积极动脑,举手回答问题真勇敢,答错了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错在哪。”学生在你的鼓励之下,胆子会越来越大,他再也不会害怕发言了,受到你积极的暗示,其他学生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肯定会越来越热烈。因此,我们面对学生说话做事时,应该时刻注意,尽量使学生接受积极的、适度的心理暗示,让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2.用耐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时,从内心出发,教师会相当生气,但教育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这样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学生受到消极的暗示,以至于自暴自弃。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优秀的人也会有瑕疵,再差劲的人也会有优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做有心人,善于發现学生的优点。比如,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字写得比较差的学生,不能动辄让他们重做罚抄,而要不吝表扬、正向激励,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二、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改掉坏习惯
1.淡化学生的紧张心理。
人在关键时刻会自然产生一定的紧张感,这种适度紧张感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但人为造成的过度紧张感会使学生发挥失常。考前淡化学生的紧张心理十分必要。考前,教师不必反复强调考试的重要性,考前几天可不布置作业,也可让学生适当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感。
2.对学生进行有效诱导。
啃指甲、咬笔头、摸头发等不良习惯,可说是一种心理毛病。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诱导。平时,有意无意地讲一讲这些坏习惯的危害,通过积极的暗示告诫学生改掉坏习惯。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