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宁
纳利村的争抢
都说壮乡三月是歌海,自然而然,那个时候,广西宁明县城中镇靠近花山的壮族村落纳利村也是欢歌如潮。但这一次(农历二月初二)吸引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个小村子来的主要原因却不是歌圩,而是这小村子里的男人,是他们一年一度激烈的争抢活动——“抢花炮”。因为这个节庆活动,使得纳利村的“花炮节”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明江悠悠,花山苍古。住在明江河谷地带的纳利村村民也不知道承传了几世几代,只知道村民们都是清一色的壮家人。平日里,这些村民穿着朴素,以前是自家紡的土布黑衣,现在是随行就市,一般外地人穿什么他们就穿什么。他们为人谦和、内敛,甚至有些腼腆,经常站在自家田头浅闻稻花飘香眯眯微笑。但不经意间他们也会飘出几句撩人的壮语情歌。村子依山傍水,古榕遮天蔽日,竹子青翠欲滴……每当三月春来,木棉花连片开放,这里俨然又是一个南疆的世外桃源;而这时,纳利村的特殊日子就来到了,男人们的好戏即将上演。
在十里八村乡民们的注目下,也不知道纳利村一下子从哪里冒出了这么多的“阿牛”汉子。场地内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炮架的铁环啸天而起。接着就是一架又一架古铜色的男人躯体——你追我赶,你拉我抱;刚刚大家还是压成一堆,忽然有人突出重围,但很快又被围追堵截;就这样你来我往,你争我抢,大家车轮一般疯跑、推搡、抢夺,为的就是把那一个证明自己实力与胜利的小铁环送到评委大人手中……锣鼓声、拍掌声、呐喊声、嬉笑声,渲染着火一样的场面。
抢的是幸福
“抢花炮”这样的节庆习俗在宁明县不仅仅是纳利村有,而是许多壮族村子都有,只是各村规模不等、时间不一罢了,但是各村“抢花炮”的程序还是大体一致的。它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花炮节”而具备了鲜明的本地特色。
宁明的花炮节一场下来要设“一炮”“二炮”“三炮”,在宴请亲朋好友、请炮、游村、祭土地公等环节后进行。一般有邻村的村民参加,人数不限,场地选择在村中空旷的坡地。“一炮”获得者奖品最丰厚,有全猪、全羊、“三禽”、奖金等,荣誉也最高,被视为凯旋的英雄,亲朋好友都来庆贺,其喜庆场面胜过婚嫁庆典。当年获胜者负责置办来年的全猪、全羊、“三禽”等贺礼,奖金则由村民集资,作为当年获胜者的奖品,如此类推,已相沿成俗。
为什么是“三炮”呢?深谙宁明风俗的朋友解释说,他们这里的花炮节其实早有自己的名称,叫“祭三公”。三公,就是天公、地公、人公,这些所谓的“公”具体是什么神灵呢?目前没有人说得清楚。但祭拜这些“公”的目的却是明确的,就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从名称上推断,花山子民从古时就有了非常虔诚的祭祀传统。但纳利村的村民对于“抢三炮”的说法就简单多了。他们说,第一炮是“发财炮”,意即抢得第一炮者,当年财运来到,生意兴隆红火;第二炮是“添丁炮”,意即抢得第二炮者,当年有添丁之喜;第三炮是“如意炮”,意即抢得第三炮者,当年生意、生产、生活各方面顺顺当当、天遂人愿、万事如意。近年来“第三炮”一般是女性专场,这也是壮家人“巾帼不让须眉”、男女平等的一种体现。
“抢花炮”就是“抢幸福”呀,岂能不抢?难怪纳利村的村民们要全力拼抢了。
抢出民族个性
宁明壮族花炮节,除了主要环节“抢花炮”外,还相应举办赛歌、盘歌、对歌、祭祀、舞龙舞狮、民间体育竞技等活动。“抢花炮”的场面壮观,参与人数多,拼抢激烈,被誉为“东方橄榄球”;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而且也展示了宁明壮族人民依托于“那文化”所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民间体育竞技等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形态,具备了非常独特的民族学意义。
我作为一名壮族后裔,从“抢花炮”的活动中,似乎可以读出本民族鲜明的“血性”所在。其实,“壮族”这个名称原本是没有的。1965年,国家进行民族甄别,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将宋代以来文献记载的“僮族”进行改称,于是“壮族”才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其中的一员。
当然,作为一个族群,壮族的历史文化又是源远流长的。壮族的“壮”,原来是“僮”或“撞”字(念zhuang)。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史》,该书《蛮夷传》抚水州条中说“广西所部二十五郡,三方邻溪峒,与蛮、僮、黎、蛋杂处”,这是“僮人”首见于汉字记载。到了清代,李绂主修的《广西通志》说:“撞者撞也,粤之顽民,性喜攻击撞突,故日撞”。这是典籍中对于“僮(撞)人”来历的首次明确说法,即这些人行为撞突,所以才称为“僮人”。被誉为壮族文化研究先行者的当代著名学者黄现瑶就此说进行过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说:“这即使不是对壮人的侮辱,也是对壮人的一种误解。壮人一向以勇敢刚强和富于反抗精神著称,可能因壮人具有这种特性,统治阶级或封建文人便侮称之为‘僮。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奇怪的是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后来竟成了整个壮人的自称。是否因这个侮称并不那么明显和那么刻毒,久而久之,人们便习以为常而接受下来?”
仅仅是推测吧。或许,黄先生也猜错了。壮族的“僮(撞)”,或许就是“抢花炮”的“抢”呢?“僮(撞)”人者就是爱“抢花炮”的人也。在广西不管是汉族或壮族,他们的南方汉话音准相对于北方弱一些,那些外地史官通过汉字记音标注壮名常常是通假字连篇。当这些人“q”“z h”不分时,他们把“抢”字写成了“僮(撞)”,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而具体到宁明县纳利村的壮人,这些本分真诚的种田汉子与女人,他们一年一度进行的“抢花炮”,其所要抢的,无非就是人世间的幸福愿景。而这愿景,或许就是壮族根本的“血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