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感”看教育

2018-08-22 02:15潘楷文
世界博览 2018年16期
关键词:阿森纳刘国梁世界冠军

潘楷文

一位英国的单亲妈妈称自己儿子周薪30000英镑(人民币约26万元),而如今自己却流落街头,住在仓库的大铁箱,挨饿又受冻。是孩子不孝,还是另有原因?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兰格(Langer)和罗丁(Rodin),在临终关怀的养老院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们在养老院拜访了一些老人,并在拜访结束时,给每位老人曾送了一盆植物。在实验中,他们把老人随机地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对照组的老人们说:“这盆植物是送给你的礼物,但是你不用管它,护士会每天给它浇水的,你负责欣赏就可以了。”而给实验组的老人们说:“这盆植物送给你的礼物,你需要照顾这盆植物,定期浇水施肥,否则这盆植物会死掉的。”也就是说,对于对照组老人,这盆植物的生或者死由护士决定。而对于实验组的老人,这盆植物的生或者死由老人们决定。一年之后,心理学家回到这家养老院进行回访,他们惊奇地发现,上次拜访的对照组的老人,死亡率为30%,而实验组的老人,死亡率则为15%,降低了整整一半。

当研究论文发表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质疑,但后来,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种族和跨文化背景下被反复验证,还是这个结果,充分说明“控制感”与健康的关系。我们的人生本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获得控制、到最后再失去控制的过程。“控制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并贯穿于我们人生全过程。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控制感”,因为控制意味着确定和安全感。

为人父母也需要“控制感”

当我们走进婚姻并开始为人父母之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出生正在不断挑战着我們的“控制感”,特别是刚刚为人父母,孩子的到来会给全家带来“失控”的体验。首先是新妈妈们为了养育婴儿,不得不打破自己原有的生活规律,腾出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婴儿,基本上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紧接着是新爸爸们,所有的工作节奏全部被打乱,他们不仅要帮助照顾孩子,还有照顾妻子,尤其是晚上根本无法保证的睡眠和与日俱长的家庭开支,使许多新爸爸们接近抓狂。好不容易熬到孩子断奶、独立行走并开始说话,父母们突然发现,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他们似乎并不喜欢听从父母的安排,开始喜欢把东西往地上扔,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这个世界了,有些孩子甚至会用激烈的哭闹、破坏性行为来向父母抗议。而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大,特别是到了“青春期”时,父母要往东走,孩子偏要往西走,这并不是西边的东西是孩子想要的,而只是要逆反,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是想宣称:父母不要再控制我的行为,控制我的思想。

可以说,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反复体验到“失控感”,这种孩子总是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觉让父母产生出一种无助感,并且这种无助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增强。如果这种“失控感”与“无助感”得不到妥善地处理时,就会发展成抑郁或焦虑。由于抑郁和焦虑的体验非常不好,是人体极力避免的体验,因此人体就会本能的发展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一种是放弃,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另一种是过度控制。采取前者应对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干脆“放弃”,一切顺着孩子来,对孩子的事情不闻不问,放弃了对于孩子的教育;采取后者应对方式的父母,则什么都要管,强迫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如有不从就会暴跳如雷,甚至会采取威逼利诱或直接暴力。这其中,以“孝道”、“感恩”或“爱”的名义来“绑架”孩子,则成为一些父母的惯用方式。

过度控制:孩子的伤害,家庭的悲剧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过度控制孩子,不仅会造成孩子抑郁、焦虑、怯懦、做事拖延、回避,甚至还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行为。正如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徐凯文老师所讲:孩子想杀死的不是孩子自己,而是孩子父母脑海里的那个“孩子”。这种对父母的愤怒,最后会指向孩子自己,最后演变成自杀。

父母的过度控制最常见的危害就是损害家庭关系,破坏家庭功能,使亲子关系出现紧张,甚至疏离或者家庭解体。前段时间,英国就出了一个典型的案例:主人公是一位英国的单亲妈妈,名叫朱尔·尼尔斯,她称自己儿子周薪300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6万元),住着价值70万英镑(人民币约611万元)的房子,并哭诉说自己把儿子拉扯大的种种不容易,如今自己却流落街头,住在仓库的大铁箱,挨饿又受冻。这位母亲所说的“不孝”儿子正是英格兰大名鼎鼎的球星,身价1500万英镑,效力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梅特兰·尼尔斯。然而经过媒体调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梅特兰6岁就加入阿森纳青年军,17岁就跟阿森纳签订了职业球员合约,前途一片光明。2014年12月,梅特兰首次代表阿森纳出场,赛后青涩的梅特兰表示他要将首战球衣送给自己的妈妈。由此可见,梅特兰对母亲很有感情,并不是朱尔口中的那个“不孝子”。究竟发生了什么,造成了这场家庭悲剧呢?

原来,自从梅特兰和阿森纳签约后,吃苦多年的朱尔终于感觉扬眉吐气,她觉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儿子的一切她都想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也包括她完全不懂的足球。2015年3月,阿森纳俱乐部召开会议,探讨新秀梅特兰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朱尔却不请自来,她自认为自己养育球星儿子劳苦功高,儿子的未来规划应该由她说了算,对俱乐部非常不满,并当场她发飙,甚至还动手打了阿森纳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会议现场一片混乱。最后,还是警察赶来控制局面,将动手打人的朱尔带走。阿森纳俱乐部考虑到朱尔是梅特兰的生母,为了不让他有心理负担放松地踢球,阿森纳俱乐部并没有追究此事,朱尔被无罪释放。同时,俱乐部也发出禁令,不准朱尔再来训练场观看球员训练。

然而,朱尔并没罢休,她不仅无视禁令,还在球场闹事,并把照片故意捅给媒体。更过分的是,朱尔给教练发送“露骨语音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而梅特兰也因此被迫缺席多场比赛。经历闹剧后,梅特兰和他的哥哥开始疏远母亲,并偷偷搬出了家门。之后,由于朱尔付不起房租,就造成了故事开头时的状况,可谓是一场“家庭悲剧”,令人唏嘘。

自我成长,言传身教

刘国梁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特别是自从伦敦奥运会后,刘指导总是上微博热搜,并被网友调笑为“不懂球的胖子”。最近,刘指导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刘指导培养出了一个特殊的世界冠军,这位冠军不是别人,正是他7岁的女儿。就在本月21日,世界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落幕,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赢(赢赢)夺得了女子组8岁及8岁以下组别的世界冠军。在颁奖典礼上,赢赢丝毫不怯场,全程用英文发表了获奖感言,不仅感谢自己的父母,还幽默地吐槽一下刘指导,引来全场欢笑。刘指导坐在台下,满脸骄傲的对着女儿竖大拇指。

赢赢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不仅是世界冠军的成绩,更是她落落大方、自信幽默的表現。而这一切正是刘国梁和妻子的陪伴与言传身教。即使工作再忙,刘指导会经常陪女儿打球,甚至在高尔夫球场上甘心的为女儿当球童。正如赢赢在获奖感言里所讲:“我的爸爸在1996年就在奥运会上得到了世界冠军,所以我有一个梦想,我一定要超越他。今天我想告诉他,我才7岁就得了世界冠军,我做到了!”

从刘国梁和他女儿的案例中,刘国梁充分表现出对自己事业与生活的控制感。他6岁开始打球,15岁被国家队破格录取,16岁一战成名,20岁成为第一位乒乓球“大满贯”获得者,27岁就开始执教国乒男队教练,总教练,并成功培养出张继科、马龙等一众世界冠军。这不仅是他付出了无数汗水、心血和精力的结果,也是作为女儿“榜样”的重要基础。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刘国梁依然重视自我成长,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去控制女儿,更没有强迫女儿学打乒乓球。他充分尊重女儿的选择,并给予陪伴与支持。其实在很早之前,赢赢就曾对刘国梁说:“为什么大家都说我是刘国梁的女儿呢?我想有一天,让他们说你是赢赢的爸爸!”刘国梁听后欣慰地说:“那我们都努力在两个小白球之间各打各的,各干各的事,目标大满贯!”他们确实也这样做了,女儿不停地参加高尔夫的集训,参加比赛,而父亲带着国乒队员训练,在里约征战奥运会。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都在不断成长。或许正是刘国梁对待乒乓球的那种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而女儿又以同样的品质去对待高尔夫。

可以说,父母的控制感从来都不来源于孩子,而是来源于自己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正是父母自己的成长。任何时候,父母都应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父母自己为人上进,对学习有兴趣,孩子一定会受到熏陶和感染。事实也不断证明,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猜你喜欢
阿森纳刘国梁世界冠军
11岁的世界冠军
——王子今
一所农村学校“跳”出10个世界冠军
认识刘国梁
刘国梁重掌帅印
世界冠军武大靖:平凡少年的逆袭之路
虎父无犬女!刘国梁6岁女儿获世界亚军
梦之队,世界冠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