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石留风 本报记者 刘扬
近日国内航空航天类知名期刊《航空知识》的最新一篇文章引发外界广泛关注。21日,有国内网络媒体以“中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呼之欲出”“中国总体已经具备研制真正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条件”等角度进行了报道。中国军事专家认为,从航母战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固定翼预警机上舰将成为“力量倍增器”,而中国现在也已经具备了研制并建造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条件。
中国“鹰眼”被称“呼之欲出”
机国内都有了一定研制经验,但要同时满足设备高密度装载、机组多人员布局和航母安全起降等多方面指标的舰载预警机,整体设计既要紧凑坚固又要高效可靠,这种要求是中国航空工业此前很少遇到的。同时,人员培养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过,文章认为,我舰载预警机的早期装备规模暂时不会太大,因此短期内不会有培养大量机组人员的压力。
《航空知识》最新一期题为“中国舰载预警机发展构想”的重头文章开篇称,自从拥有航母的梦想终于实现以来,前进中的中国航母事业一直不缺乏好消息。随着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工作,第二艘国产航母开工建造的消息不断传出,加上歼-15弹射起飞技术验证机与国产弹射器一起曝光……一时间在舆论看来,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所差的硬件,似乎只剩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了。文章称,虽然直-18Y预警直升机已经多次随辽宁舰出海执行训练任务,但其能力还是只能达到“把预警雷达搬到天上”的水平。
《舰载武器》杂志执行主编石宏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预警直升机上舰主要是解决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问题,弥补防空漏洞,但其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比如探测距离和舰载雷达相比无明显优势,与美国的E-2C/D“鹰眼”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相差很大,因此难以扩展航母的预警和控制范围。而且预警直升机携带的战术显控台数量有限,主要还是起到预警作用,在指挥控制领域能发挥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还有就是预警直升机的留空时间太短,只有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一半,如果想要保证全天候的预警效果,那就必须配备数量较多的预警直升机,这是不太现实的。
石宏认为,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可以解决预警直升机存在的多种问题:它可以扩大航母编队的探测侦察范围,按照美军的运作规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可以在距离航母300-400公里的距离前出巡逻,再加上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在400-600公里,这样至少可以将预警距离提升到800公里,而对于轰炸机这样的大型空中目标的预警距离就可以达到上千公里了。而且,固定翼预警机有更强的多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
距离上舰还有多远
《航空知识》的文章称,通过空警-2000、空警-200和空警-500三型预警机的研制,中国航空工业在预警机的研发领域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通过歼-15舰载战斗机的研发与装备,国内在舰载机研发领域,特别是与航母起降相适应的关键技术(如结构、材料等) 方面也有了技术积累。再加上航空动力方向对涡桨-6发动机的深入挖潜,中国总体已经具备研制真正的舰载预警机的条件。
该文章还称,早在辽宁舰完工入列前后,网上就曾爆出过一架机身上写着“JZY-01验证机”字样的神秘飞机。从图片看,该机是在一架运-7的机体上改装使用6叶螺旋桨的涡桨发动机,并加装“大盘子”和全新设计、类似美国E-2C舰载预警机的尾段而成。文章分析认为,虽然运-7本身的设计需求与舰载预警机的需要不完全相符,但运-7家族最新型号新舟-600/700研制过程中积累的新结构、新材料使用经验,有助于平台总体布局类似的舰载预警机的研制。综合来看,中国航空工业在近期拿出一架“能用”的舰载预警机难度并不是很大。石宏也认为,按照目前中国的技术储备研制出一架性能和E-2C 差不多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并非不可能。
不过,仍有几个坎儿需要迈过去。首先是经验问题。无论预警机还是舰载机国内都有了一定研制经验,但要同时满足设备高密度装载、机组多人员布局和航母安全起降等多方面指标的舰载预警机,整体设计既要紧凑坚固又要高效可靠,这种要求是中国航空工业此前很少遇到的。同时,人员培养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过,文章认为,我舰载预警机的早期装备规模暂时不会太大,因此短期内不会有培养大量机组人员的压力。
预警机上舰可能只是开始
石宏表示,要想充分发挥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就要打造一支性能强大而型谱完整的舰载机系统,其中既需要像歼-15这样的舰载战斗机,也需要舰载电子战飞机、舰载预警机等型号,航母舰载机种类越全、搭配越完善,越有利于航母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最大限度发挥航母的作战效能。
那这些舰载机机型是否要尽量发展固定翼型号呢?石宏认为,按照美军多年的航母运作经验,他们是更倾向于大量使用固定翼飞机,不过中国在发展航母舰载机机队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但也应该突出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比如航母上配备的反潜直升机数量应该比美国航母更多一些。
石宏认为,由于欧美等国的五代机F-35的舰载版本已经快要上舰服役了,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掘使用现有歼-15舰载战斗机的性能时,也要充分考虑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研制问题。因为一型舰载机从立项到研制再到形成战斗力大概需要十年时间,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这方面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