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蔬菜经营体系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18-08-22 01:45鲜东云谢海泉周开颜苏娇
长江蔬菜 2018年13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十堰市蔬菜

鲜东云 谢海泉 周开颜 苏娇

导读:结合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当前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完善构建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因地制宜适度规模流转土地、逐步发展合作社联合社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等。

中央明确指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实现农村农户经营制度基本稳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蔬菜经营主体,完善蔬菜经营体系建设,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四化同步”目标、促进十堰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十堰市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建蔬菜基地项目为契机,依据十堰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现状,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大户、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对蔬菜经营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从“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1 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十堰市老蔬菜基地后,开发建设新的蔬菜基地,保障十堰城区蔬菜供应已迫在眉睫。从2003年开始,十堰市抢抓南水北调新建蔬菜基地机遇,积极向国家争取“新菜地开发基金”复建项目,并于2010年9月正式实施。新建基地采取高起点规划,把传统蔬菜生产与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设施蔬菜生产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探索蔬菜不同经营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带动了新建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蔬菜种植水平。

1.1 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完成蔬菜播种面积7.66万hm2(含食用菌)、产量156.2万t、产值48.7亿元,新建蔬菜基地0.11万hm2,其中设施蔬菜基地276.67 hm2。2014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7.93万 hm2,产量155万 t,产值 54.5亿元,全市新增蔬菜基地0.27万hm2,其中新增设施蔬菜基地 509 hm2,2年时间在全市新建蔬菜基地0.37万hm2,设施蔬菜基地0.079 hm2。形成了十堰市0.67万hm2专业蔬菜基地,其中城区0.2万hm2。目前,从事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的市级以上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3家;成立蔬菜合作社、专业协会127家,其中国家级2家。这些新建的专业蔬菜基地通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龙头企业等蔬菜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规模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近0.27万hm2,大部分基地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2 十堰市在探索蔬菜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实现了3个突破

①通过招商引资在推进蔬菜经营体系建设和完善上实现了突破 从2012年开始,十堰市蔬菜招商引资项目达51个,其中引进市外资金项目36个,引进项目注册资金11.4亿元。如丹江口市着眼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全方位招商引资,成功引进9家蔬菜企业、11家蔬菜合作社;房县全部采取外出接商、亲情留商、示范引商、服务兴商的办法新建蔬菜基地120 hm2,而且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房县与北京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建设蔬菜基地框架协议,计划在房县发展高山蔬菜和地方特色进京蔬菜;还引进九方魔芋、湖北峄州、三农、禾益等6家生产和加工企业,培育富华、鑫绿源、日升、金地园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及天禾、三泉、明东等10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山蔬菜及食用菌生产。郧西县招商引进隆丰辣椒专业合作社在观音镇龙桥村投资2 000余万元开发辣椒加工产品;竹溪县招商引资新建2万m2的大明农贸市场。这些经营主体的广泛参与,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融资难、技术服务难、市场销售难、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难等问题。

②南水北调中线新建蔬菜基地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蔬菜基地规模化发展的新突破 在2010年以前,十堰市城区蔬菜基地面积0.2万hm2,主要分布在“三区两镇”,即张湾区、茅箭区、白浪高新区和郧县柳陂镇、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面积分散,农户自主经营,产品批量小,质量无保障,导致十堰市城区蔬菜自给率只占市场的30%~40%,县市区蔬菜 “倒流”现象特别明显。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淹掉十堰市城区专业蔬菜基地0.12万hm2,十堰市城区的扩展和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原来基地面积所剩无几。从2010年开始,我们借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建蔬菜基地项目的契机,打造十堰市0.67万hm2专业蔬菜基地,把城区蔬菜专业基地面积规划到0.33万hm2,其中核心示范区0.2万hm2,在0.2万hm2中建设0.067万hm2设施蔬菜基地,并把十堰市专业蔬菜基地延伸到十堰市辖区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经营主体。而在0.067万hm2设施蔬菜基地中,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大户承包的面积在80%以上,郧西县香口乡,郧县柳陂镇、青曲镇,竹溪县标准化规模种植设施基地都在千亩以上,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亮点。

③在提升蔬菜基地建设标准上实现了融资瓶颈的新突破 近几年,我们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争取国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1.12亿元用于复建十堰市被淹没的老基地,通过项目资金的撬动,整合资金4.48亿元,仅郧阳区政府捆绑资金就有1.2亿元,蔬菜经营主体累计投入在亿元以上。郧县青山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高标准规划和建设蔬菜基地10 hm2,把基地建设与蔬菜观光、休闲旅游统一规划,自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在短短的5年时间,全市建成蔬菜基地2.67万hm2,其中新建蔬菜基地0.33万hm2,形成核心基地0.67万hm2,实现了十堰市蔬菜的二次发展。

1.3 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具有3个明显特征

①蔬菜经营体系建设是十堰市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示范区 近几年,十堰市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330多个,其中蔬菜占146个,占全市40%以上,从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建设是引领十堰市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探路先锋和示范区。蔬菜之所以成为示范区有其蔬菜产业建设的特殊性。首先是保障城市供应的重要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面积比较集中,土地、光照、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大户和合作社承包;其次是特色蔬菜基地,也是分别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或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能够形成规模,如高山蔬菜基地一般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上,水生菜基地一般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且土地面积较大的地方;再次是蔬菜加工原料基地,一般分布在离加工企业较近区域,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蔬菜产品送到加工企业。因此,十堰市“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特殊自然条件和蔬菜产业建设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蔬菜经营体系建设优先于其他产业。

②蔬菜经营体系建设逐年得到完善和提高 从年度增加数量看,2011年十堰市蔬菜基地建设引进5家业主,合作社30多家,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8家,2014年合作社已经达到13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蔬菜合作社2家。全市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20多户,他们分别以“基地+农户+合作社(或企业)”或“订单约定”等形式,推进“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成为十堰蔬菜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引擎。

③蔬菜经营体系建设的模式逐步增加 近几年,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涌现多种经营模式,模式的创造者为蔬菜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蔬菜种植大户等蔬菜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引导大户、合作社或企业采取反租倒包、整体转包、土地入股、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统种统管分收、统种分管分收)、订单生产等各种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分散、生产经营零散,产销大户(合作社)无劳力、生产成本高等难题,大力推进了蔬菜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如张湾区益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就是采取农户用土地入股,公司整体承包的方式,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

2 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十堰市在推进和完善蔬菜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实现了几项突破,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少数经营主体蔬菜经营主体定位不清

在探索蔬菜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少数蔬菜经营主体在进行土地流转后没有明确的蔬菜产品定向和品种定位,在种植过程中随意性大,对蔬菜产品和蔬菜种植的特征和要求了解不够,从而导致卖难等问题。

2.2 少数经营主体技术不精或经验缺乏

目前新的经营业主大部分是工业或者其他行业转型从事蔬菜生产,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还不精。如在蔬菜品种选用、病虫害防治上对农药的选择和应用仍然依靠经验,特别在农药使用上,有些查看说明书或者采用销售人员的非专业建议,导致对症性差、用法用量不准确、换药频率高、多种药物混用等情况,传统的应对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商品化后的生产。

2.3 少数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

个别经营主体看到国家提倡转变农业经营发展方式,也积极融入工商资本,投资蔬菜,积极争取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补助,但他们在服务、带动农民,与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上还有差距,有些甚至改变了土地的用途。

3 完善构建十堰市蔬菜经营体系建设对策与建议

构建新型蔬菜经营体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蔬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要求,是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市场波动,提高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应对“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探索蔬菜经营体系建设上提出以下建议。

3.1 因地制宜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流转土地经营相结合

搞现代农业要有适度规模,尤其是蔬菜产业。当前,在全市发展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既可以手工劳动也适应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是十堰市市当前应该普遍推广的形式。这些方式既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也有利于引导土地向种菜能手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经营类型上,城市郊区,如张湾区、茅箭区沟岔地较多,面积较小,可以采取家庭农场、大户种植和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规模面积在2~4 hm2,效益显著。在城市远郊,如郧阳区、郧西县、房县等地或者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土地面积大,自然条件好,更适合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基地+龙头企业的方式,基地规模在6.67~8 hm2,就有了规模效益。

3.2 多种蔬菜经营主体为主与逐步发展 “联社”相结合

在探索建设多种经营主体的同时,要逐步发展“合作社联合社”模式。鉴于十堰实际,土地面积分散,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加大联合的层级和力度。“联社”可以实行“社与社”、“大户与大户”、“农场与农场”等方式,可直接应对与农超对接、农社对接需要的产品量大,产品质量能追溯,食品安全问题,使农民逐步从“土地里刨食”向“技术员”、“企业家”转型。只要这样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更加紧密连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和增收致富本领,而农民也可以向“企业家”转型。提高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也可以交换形成规模经济,使小规模农户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趋势,更是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提升经营规模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新的亮点。

3.3 创新科技服务与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公益性服务机构完善,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也比较健全,这些组织和机构必须与新型蔬菜经营主体结合,才能构建新型蔬菜经营体系,是推进新的农业技术的核心路径。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上,要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从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其服务渠道和模式相对成熟,服务水平较高,经营有效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如农资供应、农机作业、蔬菜产品流通、病虫害统防统治、物联网+蔬菜、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等服务。郧西县在探索蔬菜经营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上做出了样板,他们从种苗到市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稳定了市场主体经营的信心,效益逐年增加。

3.4 国家农业政策扶持与工商资本进入相结合

工商资本进入蔬菜产销领域,为蔬菜产业建设注入了全新要素,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仅拓宽了农业融资渠道,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推进了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配置,促进了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还提升了规模效益,解决了粗放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近几年,十堰市仅实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新建蔬菜基地复建项目,新建蔬菜基地0.33万余hm2,争取项目资金1.12亿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4亿多元,其中工商资本占30%以上。工商资本进入蔬菜可以破解蔬菜投入不足难题,便于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扶持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捆绑使用资金,引导市场性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参与蔬菜产销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销售服务等环节,通过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捆绑统筹使用,把政府资金撬动与市场资金有机结合。

3.5 强化保障措施与营造发展新环境相结合

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保障措施,是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高质量、长眼光、中长期规划基地建设和土地适度流转;二是要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以有利于新型蔬菜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通过目标考核,认真总结分析推进蔬菜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制定新一年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层级负责制,县市区负责人抓统筹、抓协调、抓督办,乡镇村和部门抓服务、抓实施、抓落实,人人定目标,个个确定联系对象,共同为新型蔬菜经营体系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产得出,卖得掉,卖得好”,共同把十堰市蔬菜产业这一民生工程建成农民致富工程。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十堰市蔬菜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奇怪的蔬菜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蔬菜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