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韩玮
西藏的雨季,细雨终日不停,对于前几个月享受了足够日照的作物来说,这是最好的季节。在西藏,不光有旅行者和原住民,一批来自祖国内陆的勤劳的种植者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为西藏农业的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孙进功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孙进功和家人离开了河南老家,来到了西藏林芝包地种大棚,通过几年的奋斗,日子逐渐红火起来。2015年,他们的一心惠民农资经营部成立,孙进功的农资人生涯也正式开始,通过店名便可以感受到孙进功对农资事业的虔诚。最初的几年,他主要经营农药和种子,但在经营中他逐渐意识到,肥料是农业种植中的重要物资,由于西藏交通不便,许多农户找不到合适肥料品种,而且,西藏的市场起步较晚,相比于已进入竞争白热化的内地市场,西藏市场潜力无限。
2017年,孙进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肥料厂家,在他看来,肥料同种子农药一样,都是现代农业种植中不可或缺的投入品。为此,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同时还向本地种植户了解需求,最终他选择了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大厂品牌做代理。他还亲自回到内地考察,了解厂家的实际情况,也在田间地头向老百姓咨询口碑。很快,合同就签署了,孙进功的第一车肥料发货了。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肥料生意,孙进功内心还是忐忑的,作为西藏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厂家代理,他也倍感压力,如何让农户接受,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林芝包地的农户大多来自河南和四川,多数人都对国产肥料有一定了解,但藏区的经作大棚种植水平较低,农户们对农资产品的价格十分敏感,转变农户思维方式,便成了推广中的重要环节。面对着众多小厂低价肥料的竞争,孙进功同业务员一道,寻找当地的种植大户做示范、开农民会,让农户们看到产品实际效果的同时,也为他们算了算投入产出这笔细账。就拿西瓜来说,在同一地块,使用了他的肥料的西瓜亩产6000多斤,而未使用的只有4000多斤,这2000斤的增产可以带来4000多元的增收,相比于用肥增加的二三百元的成本,是非常划算的。同时,生长健壮的作物还可以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农药方面开支也相应减少了。
在西藏地区,砂质土壤存在着不保水、易板结的问题,加上多年滥用化肥,许多土地盐碱化严重。孙进功是个有心人,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优化了自己的产品结构,增加了有机肥和菌肥的销售,还从山东引进滴灌设备,在当地推广水肥一体化。在记者采访期间,跟随着孙进功和厂家技术专家走访了许多大棚,他们针对不同农户,不同作物的生长及病害问题,为农户答疑解惑,同时,还现场取土测土,帮农户科学的分析所存在的土壤问题。在正如他“一心惠民”的店名所言,他做农资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想为农户带去丰产丰收的喜悦。
短短一年时间,孙进功在田间地头奔波,推广面积5000多亩,在有着1.5万亩大棚种植面积的林芝,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关于未来,他也早已做好了打算。孙进功的梦想没有局限在小小的林芝,他希望能够在打下坚实的基础后,在西藏各地做连锁经营,也让水肥一体化、菌肥、有机肥等先进的理念和产品惠及更多藏区的农户。提到西藏的大棚建设,孙进功也有着自己的打算,由于藏区气温和地温都相对较低,普通的大棚不能满足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他希望能引进山东地区高质量大棚设施,提高当地作物种植质量,同时,依托自身种、药、肥全品类经营的优势,为农户带去“种+药+肥+服务”全方位产品套餐,真正做到惠农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