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燕,张艳娜,李晓丽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荣成 264300)
痛风性关节炎是在患者的骨质、软骨和关节囊等组织中发生的一种炎性反应,其发病原因是嘌呤代谢异常而导致升高了血尿酸,造成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炎症[1-2]。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男性,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会出现关节畸形、运动不便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50例患者运用醋氯芬酸钠联合别嘌呤醇进行医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4例,年龄为40~63岁,平均(52.3±1.2)岁。参照组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5例,年龄为42~61岁,平均(50.8±1.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P>0.05。
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参照组患者单纯运用醋氯芬酸肠溶片(生产厂家: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72)进行医治,0.1g/次,2次 /d。研究组患者则是运用醋氯芬酸钠联合别嘌呤醇进行医治,醋氯芬酸钠的服用方法与参照组一致,别嘌醇片(生产厂家: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83)的初始服用剂量为50mg/次,2次/d,在经过一星期的治疗后剂量可递增50mg,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600mg,待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水平时不再增加剂量。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以及对比两组患者腹泻、呕吐、皮疹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患者医治后关节活动自如,无关节肿胀情况,血尿酸与血沉完全恢复正常即可定义为显效;患者医治后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关节肿胀情况基本消失,血尿酸和血沉显著降低即可定义为有效;患者医治后关节活动受阻,关节肿胀情况严重,血尿酸和血沉情况没有明显变化即可定义为无效。
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 18.0的统计,用(%)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并用χ2检测,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通过t检验,其中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为8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n(%)]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参照组患者为18.00%,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原理是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异常以及减少了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钠微结晶的形成,沉积在患者的软骨和周围组织当中,对关节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肿胀和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3-4]。近些年来临床上越来越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与效果,有临床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西药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5-6]。但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个较大的不足,即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治疗能够使得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已然成为临床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单纯运用醋氯芬酸钠进行医治,研究组患者则采用醋氯芬酸钠联合别嘌呤醇进行医治。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由此可说明,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采取醋氯芬酸钠联合别嘌呤醇能够取得显著性的治疗效果。醋氯芬酸钠能够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7-8],从而使得因痛风性关节炎而引起的急性发作和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别嘌醇片能够在尿酸合成中起到抑制作用,使得患者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维持在溶解度以下水平,有效预防尿酸会形成结晶而在关节和其它组织内发生沉积,能够促进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9-10]。
综上所述,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医治过程中,相较于单纯运用醋氯芬酸钠药物,采用醋氯芬酸钠联合别嘌呤醇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使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