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辽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模式研究∗
——以“辽宁文化云”建设为例

2018-08-22 12:37
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资源服务建设

何 丹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1)

1 背景

1.1 政策导向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2016年5月,辽宁省委、省政府结合辽宁省实际,为建设具有辽宁特点、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2]。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其目的是以提高服务效能为核心,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手段、创造新的服务业态。

1.2 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

为解决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平台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充分聚拢、服务不能共享、功能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与试运行,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指导、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具体建设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在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期间开通。国家公共文化云是以文化共享工程现有六级服务网络和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为基础,统筹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升级推出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主阵地。平台包括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微信号和移动客户端,突出了手机端服务的功能定制,具有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服务点单、特色应用、大数据分析7项核心功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APP、微信、公共文化一体机等终端获取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3]。

1.3 全国各省相应的典型工程

各省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其中的典型工程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上海:文化上海云;江苏:精彩江苏文化品牌;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带动文化消费140.23亿元);广东:粤港澳文化合作;浙江: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交易额达52.04亿元)。

另外,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出以省为单位的大型文化工程,这些工程立足本省实际,放眼未来,不断创新融合,其典型代表包括:湖北—楚天云:智慧湖北建设的龙头和核心工程,其总体架构为“1+4+10+N”,即打造国内首个全省统一,贯穿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和信息共享交换枢纽平台,建设完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4大基础数据库及若干主题库,分别部署民生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的“10+N”种应用。工程建成后,其平台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利用能力、信息资源集聚共享能力、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湖北—长江云:是一个新媒体产品的汇聚、管控、服务平台,是了解湖北的超级入口,也是智慧湖北的超级入口。长江云平台聚合全省4000多个政务微信、微博权威信息,统一后台管理。打造了政务发布类APP集群,共享智慧湖北各项成果,将其转化为服务百姓的移动窗口。福建—八闽文化云:利用有线广电网络,为固定和临时场所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节日主题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文化旅游项目、特色文化产品展览展示等提供视频监控、现场录制、现场直播等系列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基础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等电子档案库和媒体资源库,促进传统文化信息数字化,加强结对帮扶和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供需对接。

1.4 辽宁省文化发展现状

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近年来全省各级文化单位不断转变思想,开拓进取,在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资源丰富、服务手段完善、服务范围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省属文化服务机构的发展概况来看,表现出良好的态势。

辽宁省图书馆:拥有古今藏书近500万册(件),10余个文种,电子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纸质化、数字化兼收并蓄的馆藏资源结构体系。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族、清代以及伪满时期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特色鲜明。平均每周开馆时间达73小时,日平均接待读者近3000人次。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共17个门类,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瓷器、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拥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其中国家级60项,包括民间文学(6项)、传统音乐(8项)、传统舞蹈(8项)、传统戏剧(9项)、曲艺(11项)、传统美术(11项)、传统技艺(1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省级130项,主要包括民间文学(13项)、传统音乐(16项)、传统舞蹈(14项)、传统戏剧(14项)、曲艺(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0项)、传统美术(24项)、传统技艺(18项)、传统医药(3项)、民俗(11项)。

辽宁省群众艺术馆:每年组织大量的群众文艺活动,积累丰富的优质群众文化资源。

辽宁演艺集团:每年组织大量的剧目演出活动,积累丰富优质演出资源。

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在全省设立了6万多个服务点,机顶盒224万户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覆盖全省98%以上的地区,可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送进1.1万个行政村、6万个自然屯。

辽宁是我国的文化大省,近年来辽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省市县乡村5级文化服务网络已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积累已成规模,基础信息系统设施完备。基于发展现状,如何充分整合全省文化资源,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造辽宁文化品牌,将是辽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整体规划

2.1 建设目标

打造一个覆盖全省、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的“一云多端”精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构建省内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圈。以公众服务为目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送达率,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借助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利用品牌战略,激发更多的社会主体和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4]。这是“辽宁文化云”的建设目标。

2.2 建设原则

2.2.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如此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事先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建设步骤、部门分工等,并由省文化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坐镇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有序、健康发展。另外,在平台建设中,必须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及欲取得的成果,明确各阶段间的衔接与关联,保证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有效果。

2.2.2 分工合作,成果共享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省内各级文化单位作为平台建设的基石,要牢固树立“全省文化一盘棋”的思想,群策群力,共同为全省文化服务平台的搭建献计献策、出人出力,开放公众服务系统与数字资源库,丰富平台内容及服务手段,打造一站式文化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取得预期成果后,省内各级文化单位也将共享这一成果,如平台积累的大量用户、大量优质资源、各类服务手段等,都将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从而全面提升全省文化领域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2.2.3 有的放矢,建用结合

平台的建设应以省内各文化单位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为基础,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模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要,做老百姓真正喜欢的文化服务平台。例如:结合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走进非遗传承人群体,为其提供非遗展示、主题活动、产品在线销售等迫切需要的服务。同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应做到建用结合,做好平台推广工作,使平台建设的内容真正发挥作用,让百姓看到平台的持续进步。要注意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通过对反馈意见的筛选与识别,持续优化平台本身。

2.2.4 社会参与,持之以恒

平台建设应充分吸引社会资源的参与。在技术上,应与知名技术公司合作,选取面向未来的主流先进技术进行软硬件平台搭建,支撑业务发展;在内容和服务上,应鼓励社会机构、个人的创作热情,不断积累优质资源和精品服务,提升平台内在竞争力;在运营上,应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与本地化的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运营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推广方面,应更多发挥自媒体时代大众用户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把更多用户都变成平台粉丝。另外,在长时间的项目建设推广过程中,难免出现难点与瓶颈,我们应保持初心,始终以正确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手段来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朝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3 建设内容

3.1 软件系统建设

依据“辽宁文化云”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其软件平台应包括按功能需求建设多层级的软件系统。具体见表1.

3.2 平台扩容与云迁移

在本平台建设初期,需要新建一系列的应用系统,同时随着平台的持续运营,资源量、用户数都会持续增长,这就需要除了需要平台软件系统有很好的横向扩展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硬件环境,增加硬件设施。由于机房、网络环境、成本造价等诸多因素,前面提到的这种硬件环境的扩容,不会是无休止的,当系统数量达到相对稳定、资源量和用户数增长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考虑将平台进行公有云迁移,充分利用社会化云环境进行横向扩展。当平台进行云迁移之后,原有的硬件设备可以做以下用途:开发测试环境、资源异地灾备、内部系统和后台系统部署。

3.3 资源内容建设

在平台的建设中,应始终将优质数字资源作为建设的重点,以好的内容作为平台的基础。所以,在平台的整个建设周期里,应该持续进行资源内容建设,内容建设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自建、版权购买、视频征集。

3.4 平台运营推广

3.4.1 试点单位系统集成

在平台建设初期,会涉及到与多个文化单位进行系统对接、服务对接、数据对接等工作,在对接完成之后,还涉及到数据迁移、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工作内容。试点单位系统集成工作可由平台承建商完成。

表1 “辽宁文化云”平台软件系统建设功能一览

3.4.2 活动推广等日常运营

在平台建设的全过程中,应树立运营思维,通过各类运营策略、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平台)以及活动组织,不断提升平台内容质量、服务质量及社会影响力。日常运营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其运营指标主要包括用户数、访问数、访问深度等。

3.4.3 平台品牌推广

平台在省内的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通过更多的品牌化运营手段,不断提升平台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包括省外、国外)优秀机构、优秀团体加入平台,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品牌推广通过外包服务的形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其推广指标主要包括用户来源、APP装机数量等。

4 结语

“知晓率低、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病。“辽宁文化云”是“一站式”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从线下提到线上,实现线下与线上服务的融合,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的展示空间,可以清楚地掌握区域内不同人群、不同社区、不同场馆的公共文化需求,让区内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更具精准性和选择性。在进一步优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创新了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水平,成为服务增效的重要战略选择和举措。

猜你喜欢
资源服务建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资源回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