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天开
老兵们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毕生奋斗,理想坚定,初心不改。
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致力实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神圣目标,以国家的名义向全军将士和亿万国人立下庄严的承诺。
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退役军人事务部一条条法定职责跃入眼帘。读着它,党和国家关爱军人的浓浓之情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读着它,人民军队舍生忘死,报效祖国的英雄群象浮现眼前:边境自卫反击战,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着将士们血染的风采;抗险救灾,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托起百姓生命的希望;国际维和、远洋护航和海外撤侨,军人们的神武行动彰显大国的军威国威。读着它,对退役军人美好的记忆和崇高的敬意也涌上心头。
两年前,我走进了他们中间:一群有着几十年军旅生涯的退役老兵,如今是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这些已经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兵中,有着出生入死的革命经历,或是在枪林弹雨中浴血杀敌,或是在险恶环境里英勇斗争。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常常被老兵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心灵被他们的崇高品质所净化,情感让他们的赤诚之心所燃烧。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全市都在为服务保障这次国际盛会而辛勤努力着。老兵们如同听到当年的集结号一样,以“弘扬铁军精神,助力G20峰会”的饱满激情,自觉汇入这股洪流中。收集资料,编写讲稿,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宣传G20杭州峰会的重大意义,诠释护航G20杭州峰会的神圣使命……自己坐公交车,骑自行车、电动车,赶去宣讲。不拿一分讲课报酬,不吃听讲单位一顿饭。这是研究会成立之初就定下的“铁的规矩”——外出讲课“不收取报酬,不受请吃饭,不用车接送”。二十年来一以贯之,从未动摇过。就像当年的新四军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用血与肉坚守着阵地那样,如今可敬的老兵在受拜金主义严重侵蚀的社会环境中,依然以精与魂守护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张道修是1944年5月参加八路军的老兵,曾被授予“淮海战役一等功臣”,参加过1951年的全军英模大会。1959年他主动请缨赴西藏参加平叛战斗,扎根雪域高原17年。离休后又走上新的奉献之路:继办了33期全国农村医技人员培训班,受训人数3290名;到杭嘉湖宁绍等地宣讲保健知识达1000多场;向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200多场。G20杭州峰会筹办期间,张老已重病缠身,可依然外出宣讲峰会,并积极参加社区的治安巡逻和轮流站岗。2016年6月,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党工委、团省委等授予张老“最美浙江人”“我们身边的雷锋”等称号。张老病逝后,很多人怀念他,追思他的事迹和品质。研究会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赞扬张老“战争年代是英雄,建设年代是模范,离休之后是榜样”。我知道,这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对张老光辉一生客观中肯的评价!
同这些老兵们接触,你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对领袖的炽热情怀。岁月流逝,丝毫没有减缓它博动的节奏;风霜侵袭,丝毫没有冷却它滚烫的情感。李元春是建国前夕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他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读毛泽东的书。当年《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著作出版,他都以最快的速度买来阅读。他是带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入朝参战的。退休后,他与书为伴,“闭户读藏书”。读得最多的,依然是毛泽东的书。迈入80岁高龄之后,李老开始梳理其六十多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成果,倾其极大的心血和精力编辑了《学习毛泽东成语典故名言》《学习毛泽东读书》《学习毛泽东的方法论》《学习建国以来毛泽东著作》等书籍,还精心选择了12月26日、10月1日、7月1日等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作为出书日期,从自己并不高的养老金中拿出约十万元支付了印刷费,每次都印刷数以千册,送给研究会每位会员阅读,让大家分享学习收获。捧着这些油墨飘香的书,你分明能感受到一位老兵对党、对领袖的浓浓深情,仿佛能看见那颗不改的初心跳动不息……
在研究会,大家常常用尊敬的口吻提起一个老兵的名字——姚力。这位出生于1918年的百岁老人,是一位传奇人物,革命生涯中有幸跟随过两位伟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粟裕的领导下,担任团级和师级干部。新中国初,曾任杭州市公安局局长、副市长。1952年奉调到北京,任政务院警卫处处长、周总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万隆会议期间,任中国代表团先遣组组长。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姚力先后工作了近十年,直到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为周总理守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离休后欣然担任研究会顾问,关心指导着研究会工作。去年我们参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欣喜地看到,黄桥战役新四军指挥员照片中就有姚力。在这组照片中姚老是唯一健在的一位了。当我们去看望姚老,告诉他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里有您老的相片,您是人民的功臣时,姚老声音轻微而语气坚定地说出三个字“靠大家!”
“靠大家!”说得多么好啊,这就是老兵的情怀,老兵的境界。老兵们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建树了不朽的功勋。可他们从不把功劳记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把胜利归功于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集体的努力;他们从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毕生奋斗,理想坚定,初心不改。
两年来,一位位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我的眼前展现出老兵们绚丽的人生画卷,在我的心中塑立起老兵们不朽的精神丰碑。老兵们虽然会和我们远去,但老兵的精神将永存。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面对老兵们,我始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敬仰之情如江水奔腾,倾诉出最强烈的心声:“致敬,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