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工作室建设的探索

2018-08-21 05:06朱力
文教资料 2018年4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对策

朱力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众艺术欣赏水平逐渐提升;加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成为各大行业的香饽饽,但各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却无法满足这一发展现状。本文对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与工作室教学进行了介绍,对这一特色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建立特色工作室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特色工作室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特色工作室 发展对策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现状。与此同时,工作室教学逐渐兴起,为学校培养有创新、会实践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平台。

一、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与特色工作室的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是当代艺术和设计的集合体,被分为室内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包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等,不仅被纳入很多高校课程学习中,还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中,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促進作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8个年头了。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学模式亟待改进。而工作室模式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工作室一般指由多人组成的团队,是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是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地方。可以说,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工作室模式的摇篮,包豪斯的设计作坊即为现代设计工作室的雏形[1],为后来工作室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依据。

二、环境艺术设计特色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现状。

早在2001年,中央美院就率先掀起了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浪潮,研究方向不同,工作室的设计特点也截然不同。但在教学改革上,它们有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注重”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拒绝纸上谈兵,做到学以致用;注重探索,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进度开设不同的课程,引导学生纵深发展;注重合作,不同的思维碰撞到一起总是会孕育新的灵感,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工作室模式不仅受到学生和设计者的青睐,在社会工作中更会发挥出极大的优势。引得各艺术高校纷纷加入,在原有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建立相关专业的工作室。例如,建筑学院就有自己特有的模型工作室,提供制作材料,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动手设计制作,使大家对专业知识有直观的理解。工作室的建设标志着“教学、研究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的形成,为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科研人才,成为高校对执业能力应用型人才进行深化培养与精准教育的新平台[2]。

(二)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在很多艺术院校中,中老年教师居多,教师结构严重失衡,骨干力量缺乏;而青年教师多为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且很大程度上他们把教师当做工作而不是教育,导致创新不够,教学模式大众单一;此外,部分教师是从外专业转入的,并不都是环境艺术设计科班出身的,专业知识不深,教学经验不足。与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设施不尽完备,工作室的设备装置与学生人数脱轨。例如,某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实验所需的房屋建造模型材料远远少于学生人数,且其他必需材料也是零零散散的,不能满足教学现状,硬件设施的不足阻碍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展。

2.课堂教学深,实践教学浅。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在国家整体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校的制度也是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制定出来的,延续传统设计,平衡各大专业。由于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矛盾。但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开放空间和灵活度,学生实地研究才能深入理解,而我国现阶段的工作室教学中,学生学习重心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理论,教室之外的实践时被忽略。如果说将学校的理论课程与外出实践相联系的话,那么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必定会有质的飞跃,但由于学校制度的限制,学生不能随意外出,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在电影《谎言西西里》中,女主常常被客户投诉,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实地观察的经验,缺少与施工人员、现场监理见面,所拟图纸也是千篇一律,不符实际,缺乏创新。

3.传统人才多,创新力量弱。“第五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自2018年3月12日开始,面对600多场招聘会,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大量设计公司只愿吸收具有创造力、具有活力、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强的毕业生[3]。学校的出发点肯定是所培养的人才都能在社会中发挥价值,但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与行业发展存在差异。工作室教学模式虽因地制宜,但始终大同小异,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和效果趋于一致,缺乏改革和创新。老师注水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想培养具有理论知识的创新型实干人才,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改变目前教学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室教学创新机制。

(三)特色工作室建设的作用。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新兴工作室教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课外实践锻炼,让学生对行业更了解,培养职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思想。在工作室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同时,小组练习环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专业教师而言,一改传统教学的呆板,对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益无害,只有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解惑,教学质量才能相应的提高。

2.丰富实践经验,适应行业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初衷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让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施工技巧。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进入社会锻炼,提高沟通应变能力,缩短毕业时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成为具有执行力的应用型人才[4]。相信很多招聘启事上都有这样一条任职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居多,经验更丰富,更能适应行业的发展。

三、特色工作室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师资力量,引进先进设备。

一方面,工作室教师队伍必须改变,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回答学生问题时要条理清楚,不得含糊其辞糊弄学生;还要具备把控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建设与开发、教研与教改、应用技术开发这四项教学能力[5]。此外,招聘青年教师时,本专业的或双学位应优先考虑,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另外,应完备工作室的教学设施,引入先进设备。在大数据、精细化时代,我们应该为学生配备相应设备,包括多媒体、覆膜机和喷绘机等。

(二)改进教学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学校在制定平衡各大专业的规章制度基础上,还应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小灶”,给他们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使理论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学生只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符合客户要求的作品,这才是我们建设特色工作室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改变教学模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让学生从课堂上转战到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掌握实际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特色工作室的建立,把学生培养成会思考、敢动手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有特色、有效。

参考文献:

[1]米永龙.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2]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0(07):51-55.

[3]董振红.环境艺术之饰品艺术工作室的建设[J].品牌,2014(01).

[4]于洋,姜丽.基于“工作室”制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大众文艺,2012(15):271-272.

[5]黄耀成.针对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思考[J].探索研究,2013(03).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7年度院级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X2007023。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对策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