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学认识浅述

2018-08-21 05:08王媛
考试周刊 2018年72期
关键词:甲骨文诗经

摘 要:“历史文学”一词是白寿彝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中国通史·导论》中说:“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历史的文字表述,这可包含一般的的文字表述和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

关键词:历史文学;甲骨文;诗经

简单来说,历史文学就是如何描述历史的问题。远古的传说多是依靠口耳相传,在传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所遗失。所以历史必然要通过某种方式,例如使用文字进行记录,才能让后人有据可循。而如何记录历史,如何使记录的历史被理解和接受,并不简单。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有关史事的最早的记录,一些殷商和周初的社会情况都是通过甲骨才得以为今人知晓。例如商王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妇好,古代文献中从未记载过她的名字,而迄今发现的有关她的甲骨卜辞已有200余条。其中一条卜辞曰:“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清晰还原了妇好这位女性军事统领率兵伐羌的历史。

但甲骨卜辞格式较为呆板,仅仅注重记事的完整性,相比之下,金文的内容要丰富的多。西周一些青铜器上留下的铭文有数百字,多关系当时的政治、封赐乃至战争史实,很多已颇有文采。记录周王于宫廷进行册命之礼的铭文也开始出现,例如故宫博物院藏“颂鼎”,其铭文不仅记录了册命的时间、地点、仪式、授职、赐命赐物、仪式的完成过程,甚至还有祈福的祝愿词,文体相当完整,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册命制度有重要的价值。

《尚书》和《诗经》是我们所见最早的典籍,《尚书》是政治文献的汇集,《诗经》则是最早的诗歌总集,两书中或多或少包含一些历史方面的内容,但总体来说都是文重于史。

《尚书》的主要篇章是西周时期的作品,其中周初八诰记载了周公东征、分封诸侯等重要史事,是了解周初社会状况最重要的历史资料。《金縢》篇记载了周武王患疾,周公为其筑坛祈祷的情况,其中还有关于“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这一“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的描述,全文叙述清晰,故事发展跌宕起伏,语言叙述极具代表性。

《诗经》包含了西周各个历史时段的长篇史诗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文王》《灵台》《天作》等叙述了周文王的业绩;《大明》《文王有声》《破斧》描绘了武王伐纣的雄伟军容和周公东征的辉煌胜利;《桑柔》《江汉》《常武》等记载了国人暴动后的社会动荡和宣王中兴的情况。《诗经·荡》中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明时人已经有了以史为鉴的意识。同时,作为诗歌的总集,《诗经》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动人。

之后的《春秋》则是一部纯粹的史事记载著作。《春秋》作为鲁国的国史,使用编年记事,语言简约凝练,但几乎每句话都暗含褒贬之意,故后人多有称呼“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但也正因为其语言简洁,记事最多用40余字,且经常不书人名、地名,所以造成大量史实的遗漏。

文史兼具的著作,戰国时期的《左传》,两汉时期的《史记》《汉书》都是经典之作。

《左传》相传是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其详细叙述了《春秋》中所记载的每一件事,算得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行文简练明晰又不失文采,不仅是研究历史的文献资料,也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白寿彝先生曾高度赞扬《左传》,称其“在记叙语言和叙事的成就,为我国历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综合的记述形式。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在广泛取材的同时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在撰写过程中虽力求实事求是,但也加入了许多个人感情色彩,记述历史人物和事件有褒有贬,爱憎分明。《史记》在文学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描写的历史人物形象真切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项羽本纪》中讲巨鹿之战:“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使人读来顿生豪气。

在《史记》的影响下,之后的纪传体史书也不断有兼具文史的篇章出现。《汉书》的《张骞传》《赵充国传》等都颇具文采,而最为突出的是其精辟的议论部分,或评价时政形势,或表彰士人风气,或批判乱臣之害,笔法犀利,语言流畅。《资治通鉴》也是具有高度文学成就的史学巨著,其中记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传诵的名篇。

归纳起来,历史文学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从基本的要求来说,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的“确切、凝练和生动”。“文史皆长”的历史文学,首先是真实表述历史的著作,凡是严谨的史学家,都把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自己的职责。其次文笔需简洁,刘知几的《史通》中说:“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我国史家向来崇简,但简的同时也需保证事件的叙述完整性。最后是行文的笔法,生动形象、语言优美的文字才是感染人心的文字。历史文学描述的内容,白寿彝先生也归纳了五个方面,即写人物、写战争、写场面、写语言、写世态。好的文字不是华丽语句的堆积,而要言之有物,描写人物要性格鲜明,描写战争要让人如临其境,描写场面要生动形象,描写语言要优美婉转,描写世态要发人警醒,从而才能真正吸引读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历史文化,该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历史书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历史活动的范围是史实,而文学活动的范围是艺术,所以史学家应该重视文字表达,但不应该依附于文学。”虽然引人入胜的文字能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得到阅读的快乐,但是一味追求文学效果而忽略了最为基本的史实脉络,实在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导论[M].人民出版社,1996.

[2]方成慧.历史文学与文献关系[J].襄樊学院学报,2000(11).

[3]何根海,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晁福林.中国古代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周文玖.史学史导论[M].学苑出版社,2006.

[6]范国强,何明凤.白寿彝历史文学思想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

王媛,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甲骨文诗经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现代诗经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最“萌”甲骨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