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老同事阿辉找到我,倾诉了工作中的一段困惑。5年前,他向市里的主要领导打报告,痛陈当时的乡村建房失控,不仅规划不合理,而且设计欠美观,质量安全隐患多。遗憾的是,这份报告没能引起重视。直到两年前,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适逢国家乡村战略调整,美丽乡村建设被提到重要议程。阿辉再次向领导呈上经过修正的报告,依然没得到任何反馈,但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位主要领导推荐了一家省城的设计公司,并且暗示,今后全市美丽乡村的规划及设计业务,均交给这家公司负责。
阿辉说,光规划及设计费用两项,这家公司要价3000多万元,且没一点回旋余地。他看过他们做的方案,和自己做的一比较,感觉没多大差别,而自己做的方案只花一点成本费;同时,因为不熟悉地方风情,那家公司的很多细节处理甚至还不如阿辉,但市领导唯“省专家”马首是瞻。
我对阿辉说:“不是还有招投标环节吗?好方案自有它的用武之地。”阿辉说:“能有那么简单?虽说现在的招投标环节正规透明了,但还是有特殊情況的,尤其是规划设计这种技术活儿,缺乏统一的定性标准。他们有高级别的资质证书,还可以打着‘引进高水平设计队伍的牌号,变招标为议标、邀请招标。尽管我们的方案廉价适用,但肯定竞争不过他们,外来的和尚总是好念经。”
近些年,阿辉单位不少高级专业人才出现外流,一个重要原因是找不到用武之地。地方专业人才匮乏与政府的高价引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阿辉的话,让我联想起近来各地涌现的“抢人才”风潮,不少地方政府打着“人才”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其中不乏解决职级、待遇、住房等条件,吸引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外地人才加盟。而具备这些条件的所谓“人才”,本地也有不少,领导偏偏看不上眼。甚至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A地的专家到B地应聘,B地的专家到A地应聘,曲径通幽皆大欢喜。究其实,这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专家,由于偏离熟悉的专业,进入相对陌生的环境,也不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片面加盲目的“引进”,严重影响本地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反而阻碍了地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就在阿辉跟我谈话不久,主要领导工作变动,继任领导的重心又不在“美丽乡村”上面,这就意味着,市里花3000多万元做出的规划设计方案即将被束之高阁。失望之下的阿辉,也向单位打了辞职报告,应聘到南方的一家设计公司,享受墙外香的“优惠政策”去了。
(湖南 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