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军工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8-21 10:49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靳展
卫星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军民军工

● 文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靳展

一、引言

201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掀起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一轮热潮;2015年12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颁布《国防科工局关于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为军工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制定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2017年,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建立,在第二次会议中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提出以航天为重点突破领域,进一步推动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在一系列强力政策的推动下,各军工集团积极开展军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二、国内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问题

我国军民融合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主要由各级成果转化机构负责开展。根据转化机构的主导方不同,可分为三种组建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组建方式

目前,我国军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前两种模式为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上述传统成果转化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尚未建立

我国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航天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在资源共享、需求对接、价值评估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难以与市场接轨。成果转化模式缺乏整体性和统筹性,主攻方向过于发散,突破点不够聚焦,成果转化集群化程度偏低。

2.技术成果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我国目前国防技术成果主要掌握在各大军工集团手中,而军工科技成果的转化又以各研究院下属研究所自行转化为主,技术成果资源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同时,我国军民分立、条块分割的国防军工体制问题也尚未解决,导致相关资源和技术难以有效整合、数据共享困难、行业应用不均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束缚了我国军工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成果转化渠道单一,中介平台作用尚未发挥

与各军工科研院所自行转化形式相矛盾的是,传统的军工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上主要由政府或军工集团主导,渠道闭塞、选择单一,各级军工技术成果转化机构的转化模式灵活性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军工技术成果转化面临渠道少、选择少的问题,急需专业化的媒介平台,将科研院所的科技语言转化为产业化的市场语言。

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与实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成立了院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开展航天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条适合航天军工企业特点的、多模式相结合的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理论模型。

图1 “交叉融合摩天轮”理论模型

如图1所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探索创立的“交叉融合摩天轮”理论模型,以政府引导、共建地方军民融合发展中心的形式,将区域、行业、企业、协会、媒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统一纳入军民融合体系。中心依托航天优势技术和创新资源,针对地方企业的需求,实现技术与项目的精确对接;在良好的对接与合作基础上,固化双方成果转化合作成果,进一步实现航天与地方的合作共赢;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航天-地方军民融合发展中心或技术转移工作站,实现长期、稳定的军民融合和双向成果转化。

与传统成果转化模式相比,该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①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保证了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中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

②通过依托中心的中介服务优势,能够充分掌握自身和地方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迅速促进合作项目的落地;

③合作共建的航天-地方军民融合发展中心受地方政府和军工企业双重指导,在合作机制模式的协调上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根据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合作方式,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④通过形成长期、稳定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能够持续推动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的输出与转化,并牵引、扩大军民融合的辐射范围,实现国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依托上述理论模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国内多个省市开展军民融合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成果转化项目的对接与落地。其中,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嘉兴军民融合发展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福建)技术转移中心和安阳军民融合航天技术推广中心的建立最为典型。

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嘉兴军民融合发展中心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嘉兴市作为地方区域合作试点,践行成果转化理论模型。2016年,由嘉兴市政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嘉兴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共同发起建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嘉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心”。其理事会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重要业务板块研究所、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局、财政局、嘉兴科技城等单位负责人,确保院下属科研院所与嘉兴市政府和产业园区的快速、有效沟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嘉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心下设卫星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分中心,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嘉兴市合作落地项目公司及核心团队支撑。

以军民融合发展中心为枢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高校、协会等紧密结合起来。由于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指导,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得到了嘉兴市政府和嘉兴科技城专门政策的支持;通过组织开展地方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前瞻性研究,实现了对区域产业链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机器人、绿色太阳能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和成果推广,快速推进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浙江各行业的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引导航天先进技术在当地企业的合作转化、与当地企业共建各级实验室和各类创新中心等,深入推进与院下属单位与地方企业的点对点合作;通过建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展示厅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技术应用项目库,建立起将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行业协会以及各类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网络体系;同时,通过探索建立航天投资引导基金与地方基金的对接机制,为合作项目的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福建)技术转移中心

具有实效的转化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理论模型建立的早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便开始进行相关模式的尝试与摸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数家单位“先行先试”,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担项目等方式,与福建省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对接,推动航天技术转移落户福建。

在与地方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民营公司、中介机构几方在军工成果转化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合作站点为牵引,畅通各方信息渠道,促进互利共赢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2016年3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福建)技术转移中心正式入驻福建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建立地方技术转移中心以后,双方的交流更加密切,合作方向也由转化对接拓展到专项合作等领域。2016年6月,中心成功对接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某所与泉州市地方企业联合申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专项,成为泉州地区当年获省重大专项唯一一个项目支持。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模型,也在实践中逐渐成型,为后来“交叉融合摩天轮”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安阳军民融合航天技术推广中心

2018年5月25日,中心与安阳市共同建设的“安阳军民融合航天技术推广中心”正式揭牌,揭牌仪式如图2所示。安阳市力求借力航天之翼,搭建航天技术应用与安阳高新区、航天企业与安阳市地方行业及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的综合性开放创新平台,促进航天文化与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航天技术与地方高新企业合作落地。

以该中心建设为基础,安阳市人民政府将依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新材料、智能装备、控制、3D打印、大数据应用、航天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产业化能力,推动以上技术在安阳的转移转化,最终实现军民技术、项目、资本、人才等多方面深入融合,更好地发挥航天高新科技的引领作用,助推安阳地区产业升级转型。

四、展望

随着国家政策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军工科技成果转化的爆发期即将来临。上述成果转化模式的探索,仅仅是实践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小步。各军工集团如何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号召和国企转制改革的契机,筹划建立符合我国军工企业现状的成果转化中心、制定相关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研究军工特色的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充分发挥军工集团的整体优势,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工作。

图2 安阳军民融合航天技术推广中心揭牌仪式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军民军工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质量管理创新方法探究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43项最新成果震撼亮相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