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辉
摘 要: 主动配电系统属于智能电网发展下的一种新兴概念,可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确保电网的安全有效运行。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主动配电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从主动配电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主动配电系统的云计算技术、主动配电系统的自适应分层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多微网协同调度技术四方面,论述了主动配电系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主动配电系统;控制关键技术;大数据分析
前言:配用电系统属于电力系统到用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将智能配网技术应用其中,主要是为了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效制定,最终实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配电系统将会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促使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灵活与高效,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空间。
1.主动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
随着人們对清洁能源发展需求的持续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内容。整体来看,常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集中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另一种是小型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也被称为分布式发电。其中,在主动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常用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系统进行接通,也可以与各种配合式组网一起,接入到配电系统过程中。另外,在微网应用过程中,主要由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汇集而成,可以实现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在二者的相互配合下,为配电系统的运行提供了良好条件。另外,在未来配电系统分布式电源收集和储能过程中,可将电能存储和电能分配集中在一起,成就新形式的电力交换系统,这也促使有源配电网的概念有效生成。为了更好的适应配电网络的发展,在主动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与一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相结合,促使主动配电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广泛,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建立良好条件[1]。
2.主动配电系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1主动配电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全球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为了与国际发展形势相适应,我国在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上也增加了投入。整体来看,在大数据软件体系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而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过程中,相关学者针对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异构数据集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在大数据管理上,一般会采取分布式技术对文件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建立。在此过程中,数据库建设对主动配电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分布式数据库主要包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即事务型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等。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主动配电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十分复杂,各类信息也具有不同特性,很容易对最终的服务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主动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2主动配电系统的云计算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越来越完善,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调度、管理、生产等各个方面之中,这也涉及到不良数据辨识、电力调度监控等诸多技术。在传统配电系统运行上,由于分析计算平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确保各项配电工作顺利开展。而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人们相继加入了高级测量系统、智能电表等实时运行信息,并产生了大量数据信息,但如果单纯依靠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平台,很难有效实现信息过滤。此时,云计算技术的优势被彻底显示出来。例如,在主动配电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上,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各项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总结。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还能对主动配电系统中的仿真分析方式进行借鉴,最终实现快速仿真分析。整体来看,云计算与智能电网不同,其重点在于如何让配电系统进行实践,并收获最大效益。
2.3主动配电系统的自适应分层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
主动配电系统的监管范围十分有限,但却容纳了配电、传输等各个环节,其中涉及到的设备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涉及到的通信方式也有所不同,如GPRS、RS422等,在数据传输速度上也各有特点。因此,在实际运行和控制过程中,需要对设备故障、事件影响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协调。另外,在自适应分层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策略控制架构,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归类和合并。与此同时,在每一级别的控制过程中,只需要对各自领域中的控制目标进行关注即可,避免控制工作出现混乱问题。在终端控制单元的设计上,为了将更为强大的功能展示出来,工作人员首先要对系统现场中的运行参数进行设计,这其中包括一次和二次设备参数,并对预先设计好的控制目标突显出来,从而完成自适应的现场响应[2]。
2.4多微网协同调度技术
在该项技术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一个或多个目标进行有效设计,这其中包括分布式电源控制、微电网及能源利用率统计等,其中的约束条件还包括电压约束、频率约束等。与此同时,还要低通信时滞进行有效兼顾,将不同时间内的设备同步问题进行合理控制,这其中还包括分布式电源非线性特征、柔性符合等。因此,在主动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与多微网协同调度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将主动配电网中的互动化功能突显出来,这样一来,整个主动配电系统便具备了智慧大脑的全部功能,为各项功能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用户侧角度进行考虑,灵活性是主动配电系统的主要特征所在,这也是多微网协同调度技术应用的一大亮点。
总结:综上所述,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设备的组成情况必然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再加上用户构成和服务诉求的差异性,为电网的实际运行提出了诸多考验。为了确保主动配电系统稳定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相关研究人员应该以主动调度技术为研究对象,将主动配电系统中的服务问题彻底解决,避免相同问题的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1]王玮,李睿,姜久春.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配电系统规划关键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高电压技术,2016,42(07):2028-2036.
[2]吕天光,孙树敏,赵媛媛.含多微网的主动配电系统综合优化运行行为分析与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01):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