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芳
摘 要:政工队伍建设在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具备一定政策指向性作用,一方面为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完善的平台,确保了相应人才储备和工作氛围满足企业后续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确保了企业在可持续化经济发展途中具备延伸和多元化转型的条件,为整体企业经济构建了更全面的渠道环境。本文依据现有政工建设所面临的瓶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善企业政工建设水平的建议,期望为后续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参照基础。
关键词:政工建设;企业水平;瓶颈
我国政策的建设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更赋予了全方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为整体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提供了完善的延伸平台,并依据有效队伍建设将市场经济渗透,确保了企业在多方面经济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故而,深入政工建设瓶颈,提高政工建设水平在现有城市经济环境中,具备良性延伸的实际意义。
一、现有政工建设瓶颈
企业政工建设是促进企业工作在社会职能职能发展方面与我国政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接轨的直接渗透手段,在相应政策知识和工作效率有效提升方面有较大的成效,并且在相关管理制度与生产质量方面也具备较大的发展延伸空间,为整体企业健康发展和工作氛围的营造提供了良好的渗透条件。故而,从实际企业发展而言,政工队伍的有效素质构建影响了整体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更在此基础上赋予了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地位,为后续企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和人才储备提供了延续的基础。
针对当前企业政工建设的情况来开,已经陷入难以延续的瓶颈期,其中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重视程度不足
企業管理层针对政工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实际政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频繁受到阻碍,一方面影响了整体企业员工精神文明体系的有效构建,更在此基础上促使政工人员自身工作职能贯彻出现消极态度。其次,在企业政工待遇方面的差异,更影响了政工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积极性,从而出现实际工作状态不认真,甚至抱着应付心理,导致企业整体政工管理方面难以进行更深入的工作渗透。
2.思想观念落后
政工建设工作应当抱有先进性,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自身在现有社会经济潮流中的有效渗透,为后续经济可持续化提供良好的思想构建基础。但实际情况中,现有企业政工人员个人思想仍旧停留在传统观念阶段,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仅限于表面,更难以将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有效贯彻,从而导致整体工作开展频繁遇到瓶颈,难以真正将有效的管理条件渗透入思想工作中。
3.知识水平不高
政工建设应当依据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工作环境提供扎实的理论延伸条件,并赋予实际工作和企业发展有效延伸的认知,采取具备针对性的工作渗透。但实际工作环境中,现有政工人员在自身知识体系方面相对陈旧,尽管依凭传统政工条件具备丰富的经验,却难以顺应现有经济时代的发展,为整体知识贯彻工作和新型知识理念理解造成困难,从而进一步为政工岗位吸引力埋下隐患,促使政工工作的生命力难以维持,更难以将有效的政工理念贯彻入实际的企业生产管理环境中。
4.业务能力不强
企业政工队伍中复合型人才较少,大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部分人员属于拿笔写不出文章,说话讲不出道理,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破政工建设瓶颈,提高企业政工建设水平
鉴于当前企业政工队伍现状,特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政工建设水平:
1.构建完善薪酬机制
通过构建薪酬机制来提高政工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多劳多得及公平的原则。首先,根据政工的学历、工龄等制定基本薪酬标准,促进政工的再学习;其次,根据政工的科研、创新及深造发放工资,如有些政工人员若做了一些科研项目,相应的完成了这份科研项目,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奖金,这种办法可有效激励政工人员积极进行创新研究;最后,根据政工的工作量、工作任务的轻重对薪酬进行调整,对于工作量大且任务重的政工人员,可适当增加薪酬,提高工作热情度及工作积极性。
2.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
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对于政工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一位政工干部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素质过硬表现在一:党性的素养,坚守信念。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时刻和党中央的政策思想保持一致性,同时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通过党性的思想内涵带动企业职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二:具有全局意识。必须具有远见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就是必须把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作为大局观念,善于把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新走向,积极为企业发展献策,为企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加强专业化培训
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专业化培训,企业政工队伍也不例外,更加需要专业化培训。通过引导政工人员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同时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良好平台,支持政工人员的再培训。此外,可创建良好的培训环境,如发展职业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心理及工作上实现高度统一,实现企业及个人的双盈利局面。对于企业政工人员的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每一位人员的实际情况,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术及技术含量。
4.规范政工准入条件
为了确保政工队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最为重要的就是规范政工准入条件。一方面,对于从事政工职业的人员,必须要求具有企业政工职业资格证。具有政工职业资格证可相应的减少企业政工时间及培训成本,提供企业政工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政工入职程序。每一位政工人员在入职之前,需经过企业的层层考核(职业资格考试、招聘笔试及面试等)。在确定录用人员之前,应对应聘人员的性格及身体进行详细的检测,全面及客观评价应聘人员。在测评的同时观察其特长,最终选择出责任心强及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5.推行政工考评机制
企业要想稳定政工队伍,就必须推行政工考评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政工队伍。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政工人员进行考核,相应的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考评机制,与薪酬及职称相挂钩,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政工工作积极性,稳定政工队伍,精心做一名优秀的思想工作人员。
三、结语
有效统筹企业政工建设工作,在现有企业经济不断转型的发展环境中,针对文明体系建设和利益多样化空间内具备深入探讨的条件,并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经济延伸平台,确保了整体企业在政策市场环境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能够依据相应政工建设为内部员工思想素质提供良好的搭建平台,从而增强内部凝聚力,在后续企业发展环境中提供稳定的延伸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忱. 突破政工建设瓶颈提高企业政工建设水平[J]. 科学与财富, 2017(17).
[2]陈铎, 李岩, 郑佳. 突破政工建设瓶颈提高政工建设水平进行探讨[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2):00131-00131.
[3]季晓丽. 突破政工建设瓶颈提高政工建设水平[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1):49-49.
[4]赵笑颜. 突破政工建设瓶颈提升政工建设水平的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