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萍
摘 要:近几年来,我县水果甘蔗是居住在低海拔群众的一项增收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逐年在增加。但由于群众缺少种植技术等原因,导致水果甘蔗单产偏低,目前通过初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每亩平均单产仅3.5-4吨左右,采取措施加强种植技术培训,还可以挖掘增产潜力50%以上。
关键词:水果甘蔗栽培技术
水果甘蔗纤维含量低,它含的水分多,占甘蔗茎肉的87%,营养价值很高,含糖分较为丰富,其中有蔗糖、葡萄糖及果糖。据有关营养测定分析报告数据,其蔗汁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成分,每千克甘蔗茎肉中含钙80mg、磷40mg、铁13mg,还含有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富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10余种,每升蔗汁中含有游离氨基酸260mg。但蔗糖成分较低,还原糖较高,有解渴、止咳化痰、消除疲劳、清热和解毒醒脑之功效。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水果甘蔗越来越深受消费者和广大种植户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近年来西盟县市场零售价格3—4元/kg。
根据西盟县农业生产水平,为提高亩产量,结合近几年来对种植农户的田间管理调查,提出如下西盟水果甘蔗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农民朋友和同事参考。
1 水果甘蔗的生物学特性
水果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禾本科植物,属禾本科蔗属,是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C4作物。适应性强,但对光、热、水要求很高。不耐寒、不耐旱、不耐荫,适宜种植海拔 1000米以下光照充足的田块。水果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有蜡粉层,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是一种高光效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获得的生物产量较高,经济效益好,是种植农户收益较大的产业发展之一。
水果甘蔗和其他作物一样,由于其生物学产量高地力消耗大,加上施肥不平衡,易造成缺素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另外蔗根的分泌物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醇类和酚类有机物。不利甘蔗生长,所以连作时间不宜太长,必须采取轮作。
2 水果甘蔗种植适宜气候条件
水果甘蔗生长的快慢,产量的高低和含糖量的多少,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尤其以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最大。
2.1 气候要求
水果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600℃-8600℃,无霜期340天以上,年均空氣湿度65%,年降水量最低要求1600—1850mm,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以上。水果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6~7.2水果甘蔗生长最适宜。
2.2土壤要求
选择海拔必须在 1000 米以下,冬季无霜冻,阳光充足、土层深厚、 土壤肥力中等、质地疏松、通透性能好、排灌良好、交通方便的沙壤土田块,有利于甘蔗的生长。
3 下种
3.1 种植田块的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光照充足的田块、菜地及缓坡地均可种植,海拔在1000m以下,灌溉条件优良,要求水源有保证,水质良好,但是,人们习惯叫水果甘蔗,顾名思义是用来补充水果食用的甘蔗,是一种供鲜食的甘蔗,它与糖蔗不同,糖蔗是用作榨糖的,而水果甘蔗是用来鲜食的,对种植环境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周围3—5公里范围内无有毒有害工厂、无污染源,空气清洁,否则,生产出来的甘蔗品质差且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为水果甘蔗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削皮食用,因此,选择种植区、所使用的化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用药都有严格要求,禁止使用残留性高的化肥和农药。
3.2 整地开挖种植沟
精细整地,为水果甘蔗生长创造一个“深、松、细、平、肥”的土壤环境。整地一般安排在冬季深耕30cm以上、晒垡、然后耙细耙平,沿等高线开沟起垄,沟距1—1.2m,蔗沟要求平、直、宽,一般要求蔗沟深50—65cm,宽30—35cm,但开沟深度根据宿根年限而定。
3.3 施用基肥
由于水果蔗作为水果吃用,必须要求皮薄、茎脆、汁多,为此对肥料要求高。不但施氮、磷、钾、硼、锌等多种化学元素和有机营养,还要注意各种营养成分保持平衡。氮素过多,味碱或有异味,如钾肥过多,则皮厚茎硬汁少,特别是氯化钾过多。当前蔗农种水果甘蔗,由于农家肥有限,施用量又多所以多采用化肥。重施优质基肥是种植水果甘蔗高产前提,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加过磷酸钙75kg,钾肥15kg,三元复合肥50kg。
3.4 选蔗种、砍蔗种及消毒
(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头饱满大小一致的新蔗茎作种苗;(2)要求种苗采后晒种3—5天,再段种处理;(3)砍种及消毒,每段种苗2—3芽,砍好种苗后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600倍液浸种10分钟杀菌,或2%生石灰水浸种1天,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
3.5 下种
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蔗芽开始萌发,西盟县一般在2—3月份下种,注意下种时将种苗平放在植蔗沟中,芽向两侧,摆放种苗以双行对空或三角式下种,然后覆土10cm,盖土过厚会影响种苗根系和幼芽生长。
3.6 种植密度
根据肥力条件,一般行距1—1.2m×株距0.5—1m,缓坡地由于灌溉条件受限可以适当增加用种量,一般每亩下种量7000—8000芽(约4000段蔗茎)。
4 田间管理
水果甘蔗的生长从种苗下地至蔗茎成熟收获,可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伸长期及工艺成熟期。
根据水果甘蔗的需肥规律,施肥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三攻一补、两头轻、中间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蘖肥、攻茎肥。“一补”就是后期补施壮尾肥。“两头轻”指苗期、伸长后期施肥量要少,“中间重”指伸长初期施肥量要多。
4.1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查缺补苗,用1kg/亩尿素兑水喷施一次肥,此时田间最大持水量控制住75%左右,主要满足生态用水,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对根系生长不利,所以,土壤水分低于70%就需要每星期浇一次水,高于75%也要及时排水。同时结合苗期除草进行浅中耕,以达到疏松土壤,保证齐苗壮苗。
4.2 分蘖期管理
水果甘蔗分蘖期气温25—30℃最佳,分蘖期一般在5—6月份,此时我县正值雨季,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通透性不良影响分蘖。在分蘖期要注意将过密的、细弱的、带病虫的分蘖苗除掉,同时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最大限度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求量,做好两次追肥,每次施专用尿素10kg,每亩控制有效茎6500株左右为宜。
4.3拔节伸长期管理
从分蘖期进入拔节期,这一时期是甘蔗生长最快、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需水需肥量最大,田间最大持水量要保持在85%,需肥量N约占50%,P、K占70%以上,如果这时期施肥量不足,将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因此,在水果甘蔗拔节伸长初期(5—6月)应重施一次拔节伸长肥,每亩施尿素10kg(有条件的每亩浇沼气液1500kg),或施复合肥35kg,结合进行第一次打培土,并彻底去掉所有无效分蘖,8—9月上旬施一次壯尾肥每亩尿素10kg,提高单茎产量,结合第二次培土增加甘蔗的抗倒伏能力。随时剥除老黄叶鞘,提高通风透光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4.4 成熟期管理
11月份开始,甘蔗进入成熟期,控制灌溉,保持土壤水分以“润”为宜,是甘蔗糖分逐渐积累达到高值的时期,工艺成熟期需要低温、干燥而无霜冻的天气,注意收获一个月停止灌水。要勤剥叶,甘蔗剥叶从拔节期开始,一般每个月剥一次,但成熟期剥叶,更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增强光合利用率,使土壤干燥可改善田间昼夜小温差,提高甘蔗糖比度,减轻病虫为害。
5 病虫害防治
5.1 农业防治(1)适时铲锄秋笋,因为秋笋中的越冬螟虫最多;(2)低锄收获,不留宿根的蔗田可焚烧,留宿根的蔗田,可低锄收获,田间残留的甘蔗头、甘蔗叶及残茎,在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就地焚烧;(3)实行轮作制度。除禾本科作物外的其他作物轮种;(4)实行间、套种,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甘蔗螟虫天敌活动,减少甘蔗螟虫为害;(5)适时剥叶,剥除蔗株黄叶鞘,可减轻蔗螟虫为害。
5.2 化学防治结合分蘖盛期施肥培土时,每亩用5kg呋喃丹施入根部。虫害发生一般是蚜虫为害,可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施甘蔗叶面。
6 收获
6.1 收获时要求“快锄低砍”,提高砍收质量和产量。使用小锄低砍,可以有效地促进宿根蔗萌发,砍收工具要求锋利,入土深度随种植深浅、培土高低的不同而异,留下5-10cm左右蔗桩,砍口要平滑,减少宿根创伤基部芽头。
6.2 蔗叶还田,保水抗旱。甘蔗砍收后,将蔗叶隔行覆盖于蔗地垄间,宿根甘蔗行露出40cm受光面,这样既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可以使宿根接受阳光,增加地温,如换茬年砍收后及时将全田蔗叶全部焚烧,以减少病虫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