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霜
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不断变革,以往按照预算定额计算工程造价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顺势而生。它是指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工程量清单、拟建工程的施工方案等,并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考虑风险后,自主报价的计价模式。《GBS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以国有资金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这一规范的出台,是我国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已同国际惯例接轨。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全新的计价模式,对推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起着重大作用,本文将针对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及风险控制进行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随着招投标活动中引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我国逐渐形成“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定价”的新格局,不仅为投标者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增强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还实现量价分离、强调风险分担,促进各方管理水平提高,从而提高了招标效率和质量。
(一) 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
工程量清单由招标人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统一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编制,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和税金项目清单。它体现了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完成的工程项目及相应工程数量,全面反映了投标报价要求,是投标人进行报价的依据,是招标文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由招标人按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的计价模式。代表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综合单价,即完成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
《建设工程工程量情单计价规范》中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没有具体的消耗标准,投标企业可以依据企业定额、市场价格信息,或参照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平均消耗量定额进行自主报价。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措施项目,具体采用的详细措施内容由投标人根据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视具体情况报价,属于企业竞争项目,应留给企业竞争的空间,但安全文明施工费用除外。
二、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各阶段的造价管理
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造价管理和控制方法,能有效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为了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投资决策前进行市场预测,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资本金必须有正式的承诺文件,投资各方必须做到资金到位,确保项目得到批准后能按期实施;加强工程地质、水文以及征地、水源、供电、运输、环保等外部条件的工作深度,使投资估算有充分依据,同时进行经济评价,选出最优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
(二)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一般来说设计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的1%左右,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到75%以上,因此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优化设计将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注重设计方案优选及设备选型;推行限额设计;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重视设计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查等。
(三)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招标文件作为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编制工程量清单要注意编制依据、项目划分,清单说明准确规范。合理低价中标在开标后,定标之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投标人进行询标清标。这样可排除不合理报价,避免错报、漏报,便于招投标双方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为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打下良好基础。评标中应注意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不能只看总造价不看分项单价,因为总价符合要求的,并不等于每分项报价符合要求;有些投标单位虽然总价差距不大,但项目单价却差距较大,最终会增加结算造价。
(四)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主要是以控制施工图预算或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价为目标,在这一阶段节约的余地已经很小,但浪费的空间却很大。要想做好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就要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已完成工程量的计量核实工作;严格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及时处理施工索赔工作。
(五)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階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包含竣工验收、工程计量以及办理竣工结算等工作。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实际的投资,将在这一阶段进行汇总,进而分析投资是否超标。因此在竣工结算时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检查隐蔽验收记录。落实变更洽商,按竣工图纸、设计变更等竣工资料重新核准实际完成工程量。核实各项目综合单价是否与投标时或合同签订时一致,索赔签证等按实际情况合理计取等等。
三、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1. 工程量清单要有统一的编制的依据,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设计规范、变更通知等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水文、地下情况的有关资料;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项目划分及计量单位规范等;招标文件及其补充通知、答疑纪要。
2. 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属于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措施方面的垂直工程、临时设施费、材料二次运输费等非实体消耗费用,以“宗”或“项”形式出现,由投标单位自主报价,除特殊约定外,一般不允许调整。
3. 工程量清单的每一个子项,应按规范准确列明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及内容、工程量和工程计量单位。需换算、参照的子项,应在编号后注明“换”、“参”字样,并在工程项目内容中说明。采取“暂定金额”和“暂定工程量”的,应在清单编制说明中予以说明。
4. 工程量清单发出后。若发现清单的工程量与施工设计图纸、招标文件不一致时,应通过招标补充通知或答疑纪要予以更正。招标补充通知、答疑纪要具有对施工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最后修正的效力。
(二)合同价格的管理
长期以来。施工合同的管理局限于对其合法性、真实性的鉴证,而对合同造价和工期的合理性监督检查甚少,致使施工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建设工程合同价暂行规定》中指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负责按规定范围的工程合同价的认证或参与施工合同的签证工程”。可见,加强合同的审核管理工作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量清单招标采取“事后跟踪”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应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审核认证,审查合同价是否与中标价吻合、合同中的其他条款的签订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有否附加不合理的条款、拨款形式与时间是否合理等等,以保证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维护合同当事人双方的经济利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三)结算价格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设计变更、经济签证、人工材料价差等调整合同价格的内容,承包方应通过办理工程补充结算方式调整合同价格,并不得更改中标价格或合同价格。清单中招标人采取“暂定金额”、“暂定工程量”的项目,由工程承包单位依据项目监理的指令,计算并提出书面意见,经造价工程师或项目监理工程师核实签证,可以调整该项的工程价格。工程竣工后,工程承包方应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方式、时间申报工程结算文件。发包方应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提出审查意见,经发承包双方一致认可后,将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意见及有关结算资料,一并报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审定,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
四、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方将自身的具体情况交由投标方进行全面评估,最大程度适应经济市场竞争合作的需求,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被广泛应用。这种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投标双方寻求合理最低价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投标报价不应低于建设工程的成本价格,市场中成本价存在着社会平均值现象,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技术进行工程成本的估算,不仅要考虑如何中标,还要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估算,将各种因素成分考虑到位。
(二)根据工程特点正确选择合同类型
一般来说,施工合同分为单价合同、总价合同及成本加酬金合同,每类合同都有自身适用的工程范围。例如:总价合同一般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小、技术简单、工期较短,且核定合同价格时已经具备完整详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必需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这时工程承包人承担了大部分风险。而单价合同一般适用于核定合同价格时,工程数量难以确定的工程项目,这时承包人承担了工程单价风险,发包人承担了工程数量的风险。所以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同类型至关重要。
(三)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波动
工程造价的计价要素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大要素的价格是随行就市、不断波动的。并且受政策法规、供求关系、产业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寻求变化规律及幅度,不可预见性较大。
这就给清单计价活动带来了高额风险,这种波动的频率越高、幅度越大,清单计价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这类风险是风险控制的主要目标。
(四)工程量变动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决策越科学、前期准备工作越充分、工程设计越周密,实施过程中工程量变动就会越小。但实际工程中,除了少数规模小、工期短、功能简单的小项目外,几乎没有不发生工程量变动的项目。因此,无论是计算失误还是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量变动,都会给清单计价带来风险。
2013《计价规范》中规定,当实际工程量与清单量偏差超出15%时,应当调整其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应当包含工程量偏差15%以内的价格风险。
(五)法律法规变化风险
涉及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的变化,例如税法规定的税基、税率的调整,计价方法的变化等,这类风险通常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这类风险往往是市场主体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中难以预测或不可能控制的风险。
(六)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包括决策、成本、技术、质量、进度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这些因素都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靠,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决策失误、成本控制发生偏差、发生质量事故、进度不满足合同要求而被索赔所产生的风险都应是投標活动考虑的因素。
(七)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一般是指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台风、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等市场主体无法控制、无法避免或克服的事件或情况。
上述风险虽然承担主体不同,但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并最终以价格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因不可抗力造成供应紧张等都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综合单价中的风险因素构成应体现为造价管理者对各类风险因素的综合预估,每项清单的风险因素应根据清单内容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
五、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控制
现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还存在着先施工、拼技术、无决策、结算乱等漏洞。工程造价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力度不够。为此,我国工程造价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在清单计价模式下规避企业的风险。
(一)尽快制定完善企业定额
企業定额是企业规避风险最有利的方式之一,在清单计价模式下,企业承接的建筑工程都是经过认真分析比较出来选出来的,可以有效的减少低指标的工程项目。所以,企业应对企业定额制度进行深入的完善,确保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重视投标策略的研究
建筑企业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承包项目存在盲目投标的现象,且在实践中并没有获得经济收益,影响企业良性发展。清单计价模式促使建筑企业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事先进行客观分析评估,并进行内部优化调整,减少企业内部消耗,争取做到企业的成本在市场最低报价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招标的标书和建筑工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对项目风险做出全面的评判。检查设计图纸,核对客观实际,确定不存原则性的错误。采用适当合理的投标策略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为企业获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技术水平提升,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可以招收高科技人才,利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引进研发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施工技艺、有效控制成本、减少建设损失,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施工成本和施工管理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目的更加明确,劳动力使用趋于平衡、材料设备的采购使用更加精细合理、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等将得到明确的指导与监控。
(五)严格规范建筑市场竞争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内的各种不良竞争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企业的正常发展。为了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力度进行深层次的拓展,为市场的发展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案。企业在制定出企业定额后,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自我内部的调整和完善,使自身结构发展更加合理。
六、结束语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和政府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措施比较少,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动时,难以得到自身的有效维护。因此,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研究,以求这种模式可以解决现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风险。同时,企业还应和政府共同进行市场的规范,将建筑市场的环境进行深入的管理,确保市场符合企业的要求,符合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