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支撑跳跃教学的重难点

2018-08-20 10:26诸群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重难点教学

诸群标

【摘 要】 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的传统项目之一的支撑跳跃,在近几年普遍被体育教师所摈弃,其原因是这一锻炼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较高的危险性,相比较之下,教师们更乐于为学生开展难度较小,危险系数较低的运动,支撑跳跃项目本身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这一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究,争取在最大限度规避训练危险的前提下,突破项目训练的重难点,使该项目的开展服务于我们的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关键词】支撑跳跃;教学;重难点

支撑跳跃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小学体育课堂的传统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在当前以学生安全为第一要务的教学环境下,这一问题难以解决,支撑跳跃的教学就无法正常开展,虽然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活程度,都能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但因为教学过程中的难度系数较高,以及安全隐患的存在,使许多体育教师放弃了这一教学手段,不得不说对于体育课堂来说,这是一大损失,学生的体育素质会因此受到影响,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因此下降,本文就支撑跳跃这一体育项目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仅供广大体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参考。

一、支撑跳跃训练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小学支撑跳跃的训练类似于运动会上的跳马项目,但对于支撑跳跃的姿势,以及动作的标准都不做规定,学生只需要借助器械完成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主要技术环节。这一训练项目最早来源于欧洲骑士的跳马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实用性,例如我们平时翻越矮墙,跳过小溪,跳上窗台等活动,都是这一技能在生活中的体现,目前流行的跑酷运动中,支撑跳跃更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训练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和手臂的支撑能力都很重要,其次就是胆量,动作的完成只在几秒钟之内,动作越干净,危险系数越小,然而由于学生在开始训练时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往往畏手畏脚,不是助跑不够快,导致根本没有跳起来,就是在跳跃过程中手脚配合失度,导致从器械上栽下来,这些问题在训练过程中都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2.教学难点:首先就是安全问题,支撑跳跃的训练是从竞技体育发展而来的,训练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学生有可能在起跳过程中踩空,从而造成脚步的扭伤,或者在落地时没有站稳而跌倒,这些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使得体育教师对这项训练的开展顾虑重重,甚至为了避免发生危险选择放弃训练。其次就是训练模式问题,支撑跳跃的训练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学生要想真正的取得练习效果,五、六人为一个小组,使用统一器械轮番练习,是较为适合的模式,但我们的中小学班容量最小的也有二三十人,动辄上百人,一节课下来,可供某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是很少的,等到下次体育课,上节课的练习成果早就荡然无存了。以上问题,都制约着支撑跳跃训练的正常开展。

二、突破重难点的有效措施

1.在训练过程进行加强防护,增强学生的安全感。首先,在开始训练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的拉伸和适应性训练,使身体的状态适应训练的开展,防止训练过程中因为身体僵硬造成的事故,其次,在选用器械时注意其安全性能,支撑跳跃的常规器械有跳箱、跳马以及起跳架、缓冲垫,大多数体育教师喜欢选择跳箱来进行训练,比起跳马,跳箱的稳定性更好,高度可以随着训练的难度的增减随意变化,但跳箱体积较大,学生在跳跃过程中需要有较好的爆发力,使动作协调连贯,而跳马的稳定性不及跳箱,但体积较小巧,对动作的质量要求不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器械特点,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组合,缓冲垫的铺设一定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好是在跳箱或者跳马的前方,左右方都铺满缓冲垫,这样,即使学生动作失误,发生危险的系数也会比较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佩戴护具,对身体进行必要的保护,比如学生进行轮滑训练时用到的护手,护膝以及头盔,都可以在支撑跳跃训练中使用,一方面增加安全防护,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有安全感,从而放松精神,心理上轻松了,对训练就会少一些畏难情绪,多一些信心,训练的成功率就会更高。

2.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提高训练强度与难度。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实施分层式教学训练,例如对于男同学来说,这种训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他们会把训练当成征服自我的方式,因此,在训练中也比较有勇气,技能的提升也会比较快,而女同学胆子普遍比较小,对这种训练望而生畏的多,训练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很好,教师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水平高的组可以开展更高层次的练习,例如提高跳箱和跳马的高度,对落地的平稳度做具体的要求,对水平低的小组,则进行基础的训练,使之慢慢消除恐惧心理,熟悉动作要领。甚至可以人为的降低训练难度,例如用小板凳代替跳马或者跳箱,练习学生的弹跳力,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展开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动作要领及时规范,对学生完成的动作多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的训练逐步走上正轨。

总而言之,中学体育教师要牢牢地把握住支撑跳跃的重难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利用上述方式,全面深化支撑跳跃的课堂教学进程,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提高支撑跳跃的教学效果,改变现有的窘迫局面,推動中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中学体育支撑跳跃教学中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2]朱晨亮.中学体育支撑跳跃教学的具体方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08月下:91

猜你喜欢
重难点教学
有机化合物命题热点聚焦及重难点透析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