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常怀“敬畏”之心

2018-08-20 10:26姜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敬畏生命家长

姜红

我曾听过一个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的一个关于家风家教的讲座,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要有担当,女人要知敬畏。这个讲座中的关键词“敬畏”,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敬畏,是人类童年时期萌发的一种基本情感。有敬畏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各种规则,听师长的话,对人恭敬,理性正直。为“敬”会有所为,它告诉人应该怎么做,因为“畏”又会有所不为,它警告人不该做什么。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品德,一种约束。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敬畏这一课通常是缺失的。特别是一些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在相对优裕的环境中成长,觉得家境不错、父母了不起,认为自己有很多优势。但他们缺乏有关“敬畏”的教育,甚至认为自己可以不遵守最基本的法律法规。这些孩子的行为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初衷背道而驰,有的甚至成为社会的罪人。

纵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身上都存在一个现象,他们在家不敬畏父母,在校不敬畏老师。“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很多学生背得呱呱响,但是真正做到的学生不多。比如:上课铃响了,老师教育学生要安静地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大多数孩子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不到,老师已经走进教室了,他们仍然自己讲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眼中俨然没有老师,对老师完全没有敬畏感。这样的气氛非常不利于教学。我曾看过一期综艺节目《中餐厅》,对赵薇的育儿理念非常赞同,她说:“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否则会让孩子拥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将来你老了,孩子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我还曾听到一位老师说了一个个案,她说,她们班有个学生几天没来上课了,后来问原因才知道是这个孩子沉溺于玩游戏,父母没办法,一怒之下,把孩子的手机砸了,这下可不得了了,孩子和她的父母扛上了,扬言不给他重新买手机,他就不去上课,要不然就离家出走。这招还真把他父母给吓着了。母亲请了假,在家寸步不离看着他,话讲干了,最后达成协议,重新买一个手机,可以在完成作业后玩游戏。这样,在家和母亲冷战了几天的孩子终于来上课了。其实据老师说,这个学生比较聪明,但没有用在学习上,整天就知道玩游戏,学习成绩下降了许多。这样的现象还不在少数。

当前社会正弥漫着家长舍不得管,学校不敢管,孩子犯错成本低,孩子没有敬畏之心的教育气息。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某论坛上的关于《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虽然我们不赞同棍棒教育和体罚教育,但支持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我们再找找家长的原因,一些做父母的人心浮躁,注重成绩,忽视孩子的人格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平时放纵不管,一旦出了问题就采取极端的方法,造成现在的孩子要么温驯有加,要么任性、自私有余。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也就成自然的了。我们的老师也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对学生给予了关心、关爱;面对学生的弊病我们是否太过急躁,方式方法不到位。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待犯错的孩子,我们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学生、呵斥学生。但话又说回来,一味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没有一定的控制、抑制、约束,这样的教育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呢?

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首先要让孩子敬畏生命。生命是神圣的,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生命,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不会随意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家长平时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防恐防暴、应急逃生演练,让孩子珍惜生命,善待他人。

再者,要敬畏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敬畏父母,就是感恩父母的倾力付出。懂得父母之爱的宽厚、无私,是对自己、对亲人的尊重。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娇宠孩子,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从小敬老爱亲,学会感恩,敬畏长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的“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是有道理的,家长的示范作用很大。良好的家风一定培养出一个知书达礼、感恩敬畏、品行端正的孩子。

还有就是要敬畏师长。家长要教育孩子理解教师教书育人的辛勤和高尚。教师要用心去教育、关爱学生,做学生人生教育的导师,用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的教导,赢得学生的敬仰和尊重。

另外就是要教会学生遵纪守法、循规蹈矩。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法律的敬畏,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遗憾的是,现在孩子的敬畏之心正在弱化。

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才能让孩子自律,才能自觉维护社会、学校、公共场所的秩序和规章制度。心存敬畏,人会谦和理智,对待事物也会客观理性。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补上“敬畏”这一课,这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家庭教育决定人格,学校教育决定人才。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犯错,但不能姑息,要引导孩子勇于对自己的错误买单。家长和老师都亦如此。

現在学校每天让孩子抽一定时间读经典,吟诵经典,让经典内容入口入心,这未尝不是一种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美好心境的有效途径。

总之,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父母、对老师常怀敬畏之心,向着这个目标培养下去,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懂得感恩、有良好行为习惯、爱学习、爱生活的好少年!

猜你喜欢
敬畏生命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些敬畏
敬畏先烈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