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哲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正是训练演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注意营造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和情境
为了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增强自信、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了营造一个鼓励冒险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信念:发现错误有利于学习;不要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并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好学生也需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人都能成功。只要数学教师树立了以上的几个观念,就会真正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教育者,更是学生的朋友、指导者和示范者,在对学生说话的时候,就不会总是用食指,而会乐于用拇指,不会总是说“你们”应当如何,而乐于说“我们”应当如何,你就会真正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就能营造一种敢于说话,敢于批判和敢于反思的学习氛围。
二、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有条件的质疑和發现问题
首先应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当然这里所说的质疑不是怀疑一切,是批判性地接受课本上的或老师讲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要引导学生对不会的问题敢于提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超出高考范围,用高考不考来搪塞的做法是不对的。提出的问题有时很容易,有时又很难,无论哪种情况,老师都应鼓励。至于很难的问题,一方面,老师不能解决也很正常,应正确对待;另一方面,老师也应结合这个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我想这应该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书本上的知识,尤其是一些解题的思路和答案,鼓励学生要自我解答,从而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自己有意识地解决问题,慢慢养成自我怀疑的习惯。
三、倡导质疑教师“偶然”的错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质疑、评价。这种做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可笑的想法,但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由于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从挑战教师的“偶然”错误开始。因此质疑应作为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质疑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纠错意识,提高纠错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既谦虚谨慎,又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四、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占有很重的分量。而我们的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很少接受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只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对学生的“求异“意识缺少培养。学生要做的工作就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理清老师的逻辑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丢掉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或“求异思维”,而形成了一种和任课教师一样的固定思维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才能在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将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延伸,解题方法进一步向外拓展等等。同时,在习题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找到不同的解题的方法。学生的这些思维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
(一)利用多余型开放题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通过引导分析,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二)通过一题多解或多解归一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批判性思维习惯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经常要求学生对解及其解法的合理性给予解释;要求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解法,对这些解法进行总结与推广,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思考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联系等。同时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进行反思解决,自己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班级或小组讨论,让同学生们自己在思考的批判中获得一个问题的多个不同解法;训练多个问题形式或背景设置下的多解归一,师生、生生相互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通过设置错题或条件不充分的题,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故意示错,或有意留下漏洞让学生去发现,或适当布置一些改错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注意是不是教师有错误存在,会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对待,可以采取不同的作业形式和作业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和各自的优势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激励他们去不断的思考和进取,在各自的水平上逐步练习思维技能。
五、在不断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对解及其解法的合理性给予解释,要求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解法,并对这些解法进行总结与推广: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思考条件与结论的内存联系。同时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进行反思解决,自己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班级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一个问题的多个解法,同时也通过这样的不断的反思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数学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价值,加强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学生思维的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