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初探

2018-08-20 10:26邵晓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要素区域情境

邵晓棠

【摘 要】在地理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概括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主要围绕综合思维的内涵与现状,谈谈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一、尊重学生实际,制定培养计划;二、创设地理情境,营造思维氛围;三、实施“过程”教学,构建综合思维。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时三年研究,将地理核心素养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主要内容。其中綜合思维,学生可以把区域各要素整合起来,分析出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规律可循,利用综合思维,学生能理解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局部发生变化,会使其他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综合思维具体表现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个维度。

要素综合即能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根据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把自然地理要素归纳为: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把人文地理要素归纳为:人口、城市、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等。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时空综合即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发展和演化等过程,不仅关注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差异,而且关注自身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如,对于城市专题内容,既要从空间上关注不同气候区城市分布,又要从时间上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地理事物或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地方综合即能立足于某一具体区域,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如,在多种自然要素的作用下形成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同时对当地的人口、城市、产业等的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笔者对当地县城5所高中选取部分师生做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不高,同时存在的群体差异,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综合思维呈现出一定的层级递增趋势,另外,重点学校的学生综合思维品质明显要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在对地理综合思维培养方式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主动积极一面。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接下来笔者就关于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策略谈几点建议。

一、尊重学生实际,制定培养计划

从宏观层面来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地理教学同步进行,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需要长时间观察和验证的活动。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到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学科地位,合理分配课时,灵活设置地理教学时间。地理教研组应当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确定地理教学中培养综合思维的目标,对处于学业水平考试准备阶段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侧重课堂环节的丰富性,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营造,活化思维。而对于高考准备阶段的学生,需要详实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明确每一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另外需要尊重学生群体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例如高一学生对活动探究的兴趣较强,可以结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来锻炼综合思维能力;高二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可以不定期地进行专题总结,强化知识体系结构;高三学生则应该给予更多的查漏补缺的空间,加强综合思维的题型训练。

二、创设地理情境,营造思维氛围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熟练地驾驭教材,这样才能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计不同的知识点需要以什么形式出现,情境的构成有哪些,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生成应当是怎样的。地理学科设计知识面广,知识跨度大,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境表达技巧和语言概括能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要接近学生学习经验,例如,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一节中的第一课时,教师试图举例说明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归纳城市区位因素的模版,课本中给出了武汉、深圳的例子,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省会城市杭州、地级市温州等乡土资源进行举例,帮助学生结合亲身经验去感知和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同时在一个情境中可以通过几个设问进行层层诱导:

Q1:什么是“区位”?

Q2:描述温州城区的地理位置。

Q3:谈谈温州城区如此布局的好处。

学习的认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情境的创设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的设问,将“城市区位因素”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形成思维过程,建立起认知的框架。

三、实施“过程”教学,构建综合思维

1.树立整体性观,构建地理要素综合思维

地球表明各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将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因而在运用地理思维解释、分析某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作用影响的时候,可以借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来进行分析。

2.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地理时空综合思维

运用静态真实事物标本、地理模型、地理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比文字语言更加形象、直观、简洁,同时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尽可能地借助地图能帮助学生更好感知空间维度,锻炼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读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空间认知,提升地理地方综合思维

空间区域认知是进行地理区域联系、空间想象的基础,要求学生能根据信息条件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特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为学生总结地理空间认知的方法,例如典型特征认知法,学习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差异》这一节时,教师可将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征归纳出关键词,东部季风区——季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青藏高寒区——高寒,同时每一个区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各自的关键词展开,以此加深学生对不同区域的空间认知。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2]王文洁.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和特点[J].地理教学,2017(12)

[3]张连斌.“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理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

猜你喜欢
要素区域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