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 康恺
摘 要: 本研究以投入学习特征三个成分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翻译项目引入实用翻译教学,提出“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后期总结”及“信息反馈”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 投入学习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翻译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计算机作为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外语教学中长期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学者探讨计算机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Ahamad,Corber,Rogers&Sussex;,1985;Hailine,1987; Warchauer & Kern, 2000),或研究外语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Warchauer,1996; Harmer,2000),或分析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活动的组织问题(Bloch,2002; Tudini,2003; Jepson,2005; Volle,2005; Hirvela,2005),多数研究者赞同教学中使用的技术作为教学工具都应被用来强化教与学的效果(Kearsley,1998; Philips,1998)。
投入学习理论是基于技术的学与教的理论框架(Keasley,1998; Keasly,2000),该理论强调群体活动中的人际交互,认为学习活动应有意义并发生在真实的世界中(Kearsley, 1997;Shneiderman, 1994;Shneiderman, Alavi, Norman & Borkowski, 1995),认为技术提供的电子化学习环境促进了投入学习所需的创造性和人际交流(Keasley,1998),这使得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具备了可行性。
国内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对翻译技术课程研究(柯平、鲍川运,2002;李平、陈婵,2005;徐彬,2006;穆雷、吕立松,2007;钱多秀,2009;贺显斌,2009;俞敬松、王华树,2010;张宵军,2010;朱玉彬,2012),计算机辅助下翻译硕士翻译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吕立松、穆雷,2007;文军、穆雷,2009;张政、张少哲,2012),翻译软件本地化课程研究(崔启亮,2012;冷冰冰,2012)等。此类研究以翻译技术课程研究为主,研究范围集中于研究生层次,对翻译专业本科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鲜有探讨。
二、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翻译专业学生习得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课程的目的是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及操作,与真实翻译任务及翻译项目结合不够,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有作用。鉴于Trados语料库和术语库功能适用于翻译文字量大、专业性较强、重复率较高的实用文本翻译,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研究提高Trados翻译软件的使用效能,并在其帮助下改变实用翻译课程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为练习而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实用翻译课程的效果。通过寻找实用翻译课堂教学与Trados翻译软件应用的契合点,可以高效地利用Trados翻译软件,增强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引入实用翻译教学并非仅仅考虑到技术为教学带来的形式上的新颖性,而是为了实现高投入的学习。在优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平台下,本文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高级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行为、情感、认知方面积极投入翻译学习,实现高技术环境下的高投入学习。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实用翻译课程整合以促进高技术环境下的高投入学习。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于第七学期参加《实用专题翻译》、《笔译工作坊》两门课程的本科全日制学生
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投入学习理论为基础,将其“相处--创造--贡献(Relate-Create-Donate)”三个基本成分融入翻译教学中,提出针对实用翻译教学、以翻译项目为基础、Trados翻译软件为平台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
(二)实验方法:本研究将构建以真实翻译项目为基础、Trados翻译软件为操作平台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
1.依据投入学习理论“相处(Relate)”成分,强调团队的合作努力,使其有机会与同学多交流,从而促进对翻译活动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理解。这一阶段要考虑合理地安排学生在翻译项目“前期准备”环节中指定大纲、分工任务、组建团队,并进行翻译软件技术交流,形成积极的情感投入。
2.依据投入学习理论“创造(Create)”成分,即“项目取向的学习”(project-oriented learning)将翻译项目引入翻译教学中,使翻译学习成为有创造性、有目的的真實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认知投入,将翻译学习内容和个人主动管理翻译项目及灵活运用翻译技能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高投入学习的发生。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确定适合课堂教学且符合学生翻译水平的翻译项目,并思考在翻译项目的“中期实践”即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环节中通过建术语库、项目统筹、统一文本及校对等环节安排,并观察学生的行为投入,以帮助学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所学翻译技能进行有效操练。
3.依据投入学习理论“贡献(Donate)”成分,即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外部真实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提示学生翻译项目已具备一个“真实的关注点(authentic focus)”,即每个翻译项目都以客户及真实的目的语读者为服务对象,使翻译项目的真实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动机和满意感。突出“后期总结”中的审稿评稿,教师把关文本内容及文笔表述,邀请专业人士审校主要术语及技术内容,确保译文忠实和“在行”。专业人员的参与将职业翻译领域的翻译质量标准带入实用翻译课堂,让学生直接面向市场,亲历真实环境,并以翻译的形式与真实社会产生联系。
4.“信息反馈”以对学生翻译的误译、漏译、佳译予以点评,尽可能多地给出评语,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其后续翻译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本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翻译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翻译专业一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掌握多种文本的笔译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而本教学模式同样着重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翻译软件应用能力支持下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其就业时的翻译职业需求,并反映翻译专业人才“应用型”这一特点。
本模式以投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可行性。首先投入学习理论强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化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符合当前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以及硬件条件都已具备的情况下进一步讨论翻译课程学与教的问题;其次,投入学习理论针对基于技术的学与教提出了三条原则:(1)强调学生间的合作;(2)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3)对真实世界关注,这三条原则恰好符合实用翻译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技巧,还要帮助学生为将来承担更大的翻译项目、进行团队合作项目统筹以满足翻译客户的需求做足准备的初衷。
本教学模式以翻译软件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协助者的原则的可行性。投入学习理论认为技术与教学结合应最终将焦点放在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提升,并促进高投入学习的发生上,于是学生应是这一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中心。教师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其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翻译项目组织实施的协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但这个角色依然非常重要不能缺位,教师的存在有助于及时对学生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进行观察及引导,即在确定合适的翻译项目、把控翻译质量、参与审校定稿等环节提供必要帮助保证翻译项目顺利完成。我校已购置的SDL Trados翻译软件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同时Trados翻译软件非常适合作为技术支持出现在实用翻译教学模式中。Trados翻译软件及相关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现已成为译者的必备工具,在翻译教学模式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及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处理翻译项目时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平台,其成熟的Trados翻译软件的应用能力在未来工作中碰到翻译项目大、时间紧、需要多人参与合作的情况下(如保持术语一致性、相同文本同一译文等)更是不可或缺。
五、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相较传统讲授式翻译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相同内容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接触本教学模式前后,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布置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程度、对融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到翻译教学的态度和信心、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的评价等情况的认识变化。辅以针对本教学模式翻译项目组织形式和效果的评价情况的座谈,总结在实用翻译教学中本教学模式相较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经过对本研究的初步尝试,拟对已出现的问题做出以下调整,调整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课堂实践证实。
选取合适的翻译项目。初步的尝试并没有将帮助学生高投入学习的目标彻底底贯彻到翻译项目的选择中,所选翻译项目在专业背景、语言难度上与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导致学生的情感投入有所欠缺、有畏难情绪。本研究拟在下一轮实践中,在选择翻译项目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测定、将可选择的翻译项目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在符合翻译专业本科生语言水平的前提下,选择学生相对熟悉的翻译项目主题,并指导学生在译前积极寻找平行文本降低专业知识不熟给翻译过程带来的困难。
将翻译软件作为认知和学习的工具。在初步尝试中,对翻译软件的角色认知不够深入,仅仅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加以应用,而忽略其对于翻译教学的中心--学生还可以作为认知工具及学习工具。学生不仅可以利用Trados翻译软件完成翻译项目工作,还可以利用对比已有句对、建立自己的术语库进行学习,通过交流平台与同项目组成员进行协商交流。在下一轮实践中,拟基于对投入学习理论中“创造”成分更深层次的理解,鼓励学生将翻译学习与真实翻译项目更有意义的情境联系起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更好地“创造”和“贡献”。本研究还将针对下一轮实践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本研究组成员充分讨论,并进行下一步的调整提高。
参考文献:
[1]柯平,鲍川运.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上)[J].中国翻译,2002(4):38-41.
[2]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國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2):51-54.
[3]何武,潘学权.机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促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