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昊
〔摘要〕浙美版美术教科书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课标的要求,在每一学段每一册中组织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1]。本文以浙美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梅兰竹菊“四君子”——墨梅》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融入到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课之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进行自身的性格提升。以及,发掘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应;性格提升;自信心;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9-0061-03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也称元认知干预技术或CEI技术)是通过心理辅导干预,使人们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效地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元认知”,是指意识以知识为工具,对自身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及其潜意识状态的认知和调控[2]。根据金洪源教授的新潜意识观,我们可以得知:目前许多中小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并不是他们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的,并且在他们大脑中自动化运行的。这些不适应行为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SER)为关键因素的,其中,情绪(E)是整个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核心。
二、初中生美术学习现状及课程设计思路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成熟的阶段,然而这却使他们的美术作品失去了孩童时期原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绚烂多姿的造型色彩,和大胆果断的表现力,而变得理智、拘谨和呆板。因担心自己“画不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初中学生美术“造型·表现”课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学生自己是否意识得到,这种担心性的思维都是難以避免和调控的。中学生不够自信或者自卑的形成,就是由于这种条件性的焦虑或恐惧情绪反射造成的一种情绪性的担心思维所致。
所以,在《梅兰竹菊“四君子”——墨梅》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除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设计引导学生认识文人画,感受国画的用笔和墨色的变化,学会构图与疏密对比等美术知识以外,还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了元认知干预技术,让学生尝试写意梅花的个性化表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SER),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提升学生的自信性格。
三、融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梅花——初步体验,诊断消极SER
通过谜语导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梅花并分析其结构。设置“感知试画”的小游戏环节,让学生在1分钟之内,用最简单的线条尝试表现梅花,来强化学生对梅花结构的认识。经验及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在1分钟之后几乎是没怎么画的,再根据这一现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为什么一点都没画呢”?学生会有“梅花好难、没画过、不敢画”之类的回答,其实,这就自然巧妙地让学生自己诊断出了一个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SER)。
板书设计:
S(条件) E(情绪) R(反应)
在画梅花时 担心画不好 不敢画
(二)诗中梅花——树立自信的榜样性格
学生“觉得梅花好难,担心画不好”的焦虑情绪,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由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图》及画中题诗进行切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通过学生的欣赏感悟,引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之美,体现梅花的自信性格;诗人以诗自喻,通过对王冕的生平介绍,又可以引出王冕的自信。紧扣美术名作学习的同时,又给学生树立了自信的榜样性格。
(三)画中梅花——建立新的积极SER,感受自信
其实,中学生对“造型·表现”课的“不自信情绪”主要出现于写实绘画之中,但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文化素质,是为了创造一个能表达自己个性、思想的“第二自然”,所以在本环节中,笔者降低了美术作业写实性的要求,设计了三个趣味环节,让学生用“吹画”“点画”等装饰性绘画方式对梅花进行个性化表现,并在过程中融入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理,提高了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学习兴趣。
首先,骨法用笔,皴法体验(调动积极情绪,输入新的积极程序,建立积极的S)。
运用情感组织者策略,引导学生想象像王冕这样的大艺术家在绘画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以此话题,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绘画时积极自信、大胆果断的思想优先兴奋,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带着这种情绪状态再面对“画梅”的情境时,表现自信的行为反应,那么情感组织者中自信的状态就与现在“画梅”的情境建立了新的联结反应。原来的不自信行为反应就消退了。为了降低“写实性”的要求,将绘画练习进行了简化,让学生用侧锋枯笔写字母“Z”,并作示范讲解。在示范讲解时,植入如何自信绘画以及“骨法用笔”“皴法”等的程序性知识。等学生们都完成以后,要及时给予正面的积极评价,并告诉学生他们自信果断、挺劲洒脱的运笔,正体现了国画中画家们苦练多年去追求的“骨法用笔”,再进一步从学生的画面中去分析讲解“皴法”等的美术知识。
采用从下位到上位再到下位的教授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习体验了国画运笔的技法,同时,又很好地获得了自信绘画的成功体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能更好更高效地帮助他们获得自信。
其次,密枝繁花,构图之美(引出积极的E)。
之前让学生写的字母“Z”其实正好表现了梅花树的老干,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赏析王冕的《墨梅图》,观察王冕在画梅时首创的“密枝繁花”风格和“S型”构图。让学生模仿王冕的风格及构图,用“趣味吹画”的方式,在“Z”字基础上表现梅花的枝条,注意疏密的对比。
在学生练习前,让学生回忆之前写“Z”时的情绪状态,是“有点激动的、兴奋的、自信的”。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积极的情绪E,并让大家记住这种感觉,在接下来绘画的时候都要保持这种微微愉悦、兴奋、自信的状态。
板书设计:
S(条件) E(情绪) R(反应)
在画梅花时 担心画不好 不敢画
轻松愉悦,微微兴奋,自信
再次,诗书画印,指印梅花(引出积极的R)。
在学生吹画完枝条之后,出示《墨梅图》梅花的特写截图,分析花朵的结构及形态,引导学生用“指印梅花”的方式进行表现,注意构图“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疏密对比。
在学生都画完之后要及时给予正评价,并进行交流反馈。“你现在画的时候还觉得害怕,不敢画吗?”“不会!”当我们保持着这种自信状态时,我们下笔自然就变得果断、敢画了。这里就又自然的引出了条件性情绪反应中积极的R反应。
板书设计:
S(条件) E(情绪) R(反应)
在画梅花时 担心画不好 不敢画
轻松愉悦,微微兴奋,自信
下笔果断,敢画了
文人画的特点就是“诗书画印”的结合,把人格、诗格、画格有机融为一体,画中带有文人的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在了解了文人画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墨梅作品上提上有关“自信”的诗句。
最后,进行作业展示,学生们自己绘制的一幅幅生动的墨梅作品,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直接、有效地直指学生内心,巩固学生的自信心理以及对美术“造型·表现”课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升华——提升自信性格的元认知策略:E是核心,学会调节情绪
根据板书以及学生最后生动的墨梅作品,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学生本身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在画梅花,学生的情绪变了,行为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学生一开始不自信不敢画的状态,就是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都是條件性情绪反应所致,只要这个核心因素——情绪E变了,结果自然就会不一样,所以,就需要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让学生思考平时在哪些状况下还有会“不自信”的情绪出来。引导学生再遇到“它”的时候,就立即做一个深呼吸,回忆一下刚才画画时轻松、微微兴奋、自信的情绪状态以及自己完成的生动的墨梅作品。只要调整情绪,相信自己,再为自己设计好积极程序并努力去尝试,一定会得到相对好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在题诗旁按上自己的指印,这既是文人画“诗书画印”的结合,也是对自己今后要相信自己的一种承诺!
四、元认知干预技术对美术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些教师在鼓励学生绘画练习时,总是说,你要自信,大胆放开了去画,却没有具体地告诉学生怎样认识及调节自己的情绪。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情感组织者策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再利用复杂系统的增强循环,在学生取得进步之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能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摆脱美术“造型·表现”课中“我不会画”“我画不好”等条件性情绪的束缚。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智力知识观指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在“元认知”视角下,寻找学生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采用从下位到上位再到下位的讲授方式,就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新知识,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元认知”视角下去欣赏美术作品,也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在情感的欣赏和感受,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
小结反思——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课系列课程设计:
近年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面临着生理的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中学生时代既是个体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最易产生困扰与障碍的时期。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一套能够高效解决多种领域心理问题的技术[3],不仅能够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分裂症,还能够解决偏科、厌学等的学习障碍以及嫉妒、自卑、吝啬等的性格问题,可以与美术“造型·表现”课进行有机结合,形成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主题系列课程,在元认知视角下充分发挥美术的美育作用,帮助学生高效地修正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管慧勇.教案与笔记七年级上册[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金洪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学生人格的高效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2):4-7.
[3]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湖州,3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