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伍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已获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打造世界影响力。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具有最完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产业链中几乎所有的环节在中国都可以找得到,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的是锂、钴、镍等原料资源,在“一带一路”版图中,中国是资源最充分的国家,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
一、机遇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随着全球动力汽车市场的发展,各国均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及目标。
目前全世界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位于美国、德国和中日韩所在的东亚地区。德美两国主要侧重电池材料、电池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比较薄弱,而
动力电池的生产主要以中、日、韩三国厂商为主,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产业链布局方面比日韩两国更加全面。
1、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一类是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主的欧洲国家,这些国家是电动汽车产业的积极推动者,从他们公布的预测来看,到2025年,全球汽车年销量保守预计亦将超过1亿辆。
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也得到快速增长。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测算中长期年均增加100-200GWh,当全球电动汽车年销量的渗透率为15%时,预计动力电池年度市场需求量为828-929GWh,市场需求量平均每年增加90-100GWh。再参考德国、法国、英国纷纷计划2030-2040年间全面禁售燃油汽车,假设到2030年全球電动汽车年销量的渗透率可以达到50%,那么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2800-3000GWh,即约合3万亿人民币的庞大市场,加上乘数效应,整个产业链产值可达9万亿元人民币。
2、国内市场的需求
中国是全世界对电动汽车支持力度最高、产量及市场投放规模最大的国家,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及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与新能源汽车节能产业的配套,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据统计,2018年4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装机量为3689.97MWh,同比增长261.56%,环比增长68.67%。预计在2020年、2022年、2025年、2027年和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10.25GWh、180.86GWh、380GWh、531.70GWh和880GWh,前景远大。
3、欠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
欠发达国家中以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人口多收入低,发展水平低,增长空间大,铁路、公路、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众多,尤其是中小型动力电池企业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薄弱,往往很难以取得大车厂的订单。“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电动交通工具刚刚起步,以电动的2、3、4轮车为主,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量大,而当地电池企业处于技术不成熟、产业规模小、质量不稳定的初级阶段,这为中国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带来机遇,占领这块市场将大大弥补无法与大企业竞争的市场空缺。
二、挑战
1.产能结构性问题
由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旺盛,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始扩大产能规模,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产量32.0GWh,同比增长42.1%。其中动力电池前十企业产量达24.5GWh,占整体的76.5%。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2.4万辆,同比增长40.2%。据此计算,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只有14.7GWh,仅为同期产量的45.9%。
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结构性过剩,集中表现为中小企业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市
场竞争激烈,毛利低,价格战严重;而高端优质动力电池的产能明显
不足。
2、成本增加,竞争激烈引发价格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原材料价格上升,使得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为了抢占市场,企业之间出现恶性竞
争,价格战态势严峻,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影响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
3、国家政治文化差异影响国际贸易风险
“一带一路”延伸国内18个省,覆盖沿线60多个国家,穿越亚洲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过于浓厚,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着碰撞,一些国家政局本身就处在动荡之中,暗藏国际贸易风险。
三、应对措施
面对挑战,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应对措施。猛狮科技的应对办法,是以持续的技术进步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可以说,持续的技术进步是猛狮科技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猛狮成立于1986年,在先进铅蓄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并积累了行业顶尖的技术优势。公司以人类社会从化石能源时代向可再生清洁能源时代转换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出发点,大胆进行战略转型进军新能源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投资和并购技术型企业、在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院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等形式,不断强化技术进步,保持在核心技术上的全球竞争力,打造以锂电产业链为核心,辅以清洁能源发电及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运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清洁能源生态链。
1.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猛狮科技明确以锂电产业为核心,并围绕其进行核心研发资源投入,还在电芯工艺以及关键材料领域做专利布局,在硅碳负极材料、锂硫电池、21700型圆柱电芯以及以三维箔材为集流体的三维电池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新能源领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有487项。
2、建设海外研发中心
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合作,在UCLA设立猛狮负极材料研究中心;与新加坡IMRE合作,共同开发锂硫电池技术,还将拓展与康奈尔大学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合作。
3、严控跨国合作的风险
在跨国研发项目管理方面,公司保持和海外合作方每月一次例会、每季度一次正式汇报的沟通制度,不
断地控制、反馈、再控制、再反馈,从
科学问题中提出研究设想,以实业现状来反馈技术瓶颈,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项目迅速发展。
4、设立开放式课题基金
公司所有的研发工作都秉承开放、竞争的理念,资源集中,能者居上。2017年6月,正式设立了猛狮新能源开放式课题基金,支持与行业相关的一些课题研究或工艺改进。开放基金面向社会开放,包括外部团队和个人。猛狮科技主导战略方向,但不限制申请人的研发方向,并通过全程技术加管理的审议机制确保所资助的项目符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首批拟资助的13个项目中一半以上是外部研发团队和资源。
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大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向清洁能源领域转型。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持续的技术进步,企业才能占领更大、更新的市场,才能在国际化产业平台上保持领先。
【作者系猛狮科技董事长、总裁,本文根据其5月23日在“2018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 (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上的演讲整理,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