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香
摘要:棚室草莓种植形成了人为可调控的农田小气候,但若多温湿度调控不及时就会影响草莓开花结果质量,甚至病害的大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文章简单阐述棚室种植草莓中后期管理不当会出现问题,接着具体论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提高草莓中后期管理水平,收获理想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增加收益。
关键词:草莓;管理措施
近年来草莓市场火热,特别是春节前后。草莓需求量大,价格高,收益也高。为了保证草莓准时上市,抢占节日市场,草莓种植户门逐步探索了温室、半供暖大棚、塑料大棚等设施种植草莓,通过多年的实践,设施种植草莓效益好,变现快。文章结合区域实际,从塑料大棚这一设施人手对草莓生育中后期栽培管理及植保措施进行举例说明。为生产提供指导和支撑。
1棚室种植草莓需要注意的问题
棚室种植草莓的土壤、肥料和水分、温度管理都会对草莓生长有影响,草莓生长中后期对以上的几种因子需要敏感,特别是水肥和温度的调控,因此需要把握各环节特点采取措施。
2棚室种植草莓中后期栽培管理措施
2.1科学追肥。草莓中后期是草莓第二次结果的关键时期,这时期采收的果实大部分是春节前后上市。因是二茬果需要在肥料上给予补充,以免脱肥早衰,或者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来讲,此时可以通过追肥解决,但是需要主要选用不同的肥料要配合不同的施肥方法,如果选择微量元素肥料要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当然也可以选用大颗粒大量元素肥料通过根际开沟施入。同事注意钾肥的补充,因为钾肥可以参与果实生长发育,同事可以提高草莓甜度,这样的草莓在市场受欢迎,可以买上很好的价格。对于那些营养生长过旺的草莓植株,可以选运用氨基酸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性的同时也可以控制草莓生长。
2.2合理灌水。草莓结实期是水分敏感期,对水分需求旺盛,这时候需要查看田间土壤、植株水分情况,若出现土壤干块、变硬,植株萎蔫需要及时补水,需要注意浇水要一次浇透,不能反复浇水,这样会造成湿度过大,引起腐烂病,同时会降低草莓甜度。一般每七天浇一至两次水即可,同时浇水也可以与施肥一起。
2.3合理控温。春季升温快,昼夜温差大,需要合理控制棚室温度,中午温度高,需要提前打开棚布通风,否则草莓会被灼伤,影响品质。下午或傍晚要及时闭棚,保持合适棚温,一般控制温度在二十五度左右。
2.4栽培管理。与其他作物一样,草莓也是需要中耕除草的,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土壤透气性,而且中后期对提高草莓根系活力,为果实提供营养物质,加快果实营养积累,促进成熟都有辅助作用。
2.5疏花间果。田间观察可以发现,草莓的花随着开放时间的早晚,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是后开的花小,先开的花大,花的大小与果实大小相关。为了保证草莓果实质量和品质,需要对草莓花和幼果进行梳理,对花朵小,果实发育不良的要及时摘除,保持每个5个花左右在每个花序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花朵之间养分的平衡,也可以提高坐果质量,不会出现落果的问题。
2.6昆虫授粉。大棚草莓栽培正值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湿度低,日照短,昆虫少,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授粉不良,易产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除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外,主要的还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研究表明,采用蜜蜂传粉的大棚草莓,座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增产30~50%,畸形果数只有无蜂区的20%。
3中后期虫害发生与防治
3.1草莓白粉病。主要症状:草莓白粉病是设施草莓生长中后期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初期为害叶片,严重时侵染叶柄、果柄、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局部出现白色粉状物。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快蔓延,整片叶病斑连成一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向上卷起、变硬、早衰;病斑上果实感病后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防治方法:白粉病重在預防,晚上7~11时使用硫磺熏蒸,每亩用熏蒸罐5~8个,用药后保持密闭5小时,5~7天熏蒸一次;现蕾期至初果期每7~10天叶面施用碧护等生长调节剂2~3次,增加植株抗病力。发病较重时可以施用0.5%大黄素甲醚水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进行防治。
3.2草莓灰霉病。主要症状:草莓灰霉病在花期开始侵染,发病初期花萼背后变红,花瓣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造成僵果或着色不匀;果实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水浸状小斑点,棚室湿度较大时,果实、果柄发病处出现灰色霉层,严重时果实布满霉层,腐烂坏死。
防治方法:控制湿度,适当提高棚室温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晴天勤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一旦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并拿至棚外。避免偏施氮肥,以免造成植株徒长。发病较重时,建议施用烟剂进行烟熏,如10%腐霉利烟剂。
3.3草莓蚜虫。主要症状:草莓蚜虫主要群集在嫩叶叶背和花序上为害,吸食汁液,造成缺失营养;为害生长点,新叶扭曲无法展开;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等。
防治方法:设施中要安装防虫网,防止迁飞的蚜虫进入。田间要加强蚜虫种群监测,悬挂黄板并定期更换,注意黄板上有翅蚜的数量。在蚜虫发生初期释放异色瓢虫进行控制。每亩放100卡,每卡20粒卯。发病较重时可以施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