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家正在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是极具时代性和紧迫性的课题。本文认为必须坚持“提质量、铸品牌、增效益”,以“三驾马车”驱动独立学院内涵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质量 品牌 效益 内涵发展
国家正在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相继进入升级发展阶段。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独立学院如何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是极具时代性和紧迫性的课题。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提质量、铸品牌、增效益”,独立学院才能进一步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
一、质量工程是独立学院的生命工程
教育质量的内涵仁智各见,笔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大学四大职能的发挥程度,就独立学院而言,科学研究水平更依赖于专业建设的水平,因此,教育质量内涵包括高水平的专业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社会服务等。
1.整合、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专业的发展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专业设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专业、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和前景较好的应用型专业;紧紧依靠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及社会反响及时调整与区域产业不相适应、就业前景不乐观、满意度不高、区域需求与行业特色不明显的专业;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專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建立人才供需监测机制,分析全国各地各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及各高校当年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信息,以“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对现有专业设置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培养质量倒逼专业招收计划调整机制,实行招生名额向专业水平高、毕业就业质量高、受考生欢迎的专业倾斜。
2.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独立学院要树立“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制订《教学改革实施细则》,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行业企业对接为目标,突出“新、能、用”,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基、以职业导向为要”,重视运用翻转式、建构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先进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由“课堂被动性接受”逐步引导为“全过程主动性参与”,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在考核方式上,推行“模块考核、过程考核、多样考核”,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融为一体,形成一套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考试制度和考核体系;激励教师领衔组建相关教学团队,实施教学改革,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等项目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自主互动,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教育体系,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培训、创业训练等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果建设。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在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中又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因此要寻求应用型人才与职业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的贯通办法,确保学生深造有基础、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
3.建立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要强化“人才强校”理念,树立“社会化”师资建设观,以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引领,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专业化教育能力和社会化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及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制订《队伍能力提升实施细则》,在规范教师以教学、科研、服务等内容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教师分类管理为主线,合理设定不同类型教师教学科研的“黄金分割点”;制定适应本校应用特色的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不同类别、不同类型人员的发展通道,激发各类人才队伍的活力;加大高水平团队建设力度,制定有利于教学、科研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资源及政策的倾斜;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确立“双师型”教师标准和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实习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评鉴和奖励机制,聘请校内外学术专家和相关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到学院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批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4.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不断深化升级调整,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坚持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独立学院实现转型和高水平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部分独立学院政产学研合作广度、深度不足,需要秉承“开放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制订《推进政产学研工作细则》,进一步加大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力度,适时建立多元化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努力将已有的政产学研合作机构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地方示范性、标志性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性强的专业须实施“教学做创”一体化改革,使师生实现“学中做、学中创”;建立健全基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学科领域和科研性质的多元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现实了解、解决政府、行业企业难题,等等。
5.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
高等教育需要为社会服务,但不能仅仅是低层次、依附性的服务。目前独立学院在服务地方的层次水平上还不够高,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瞄准省、市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制订《服务地方工作细则》,统一规划和管理全校的社会服务事务,加大本校服务的力度,扩大辐射面;搭建科研服务平台,按照省、市产业链布局,围绕新兴产业及传统文化等特色行业领域,着力建设一批“接地气”的研究机构,做大做强已有的合作平台;深入开展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生态、文化重大战略和制度政策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承担省、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专项课题研究,为政府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应用研究成果奖励制度,增加专利成果转化的数量,提高质量;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和服务咨询,围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业企业人才知识更新需求,积极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打造地方性高端培训品牌。
二、品牌特色走出内涵发展新路
独立学院要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优质品牌;而品牌建设,首先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特色是高校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独立学院的发展要避免同质化,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中“人无我有”就是特色,“人有我优”便是品牌。
1.加强品牌专业建设
本二、本三批次合并录取后,家长、学生选择的不仅是学校,更是专业,因此创建品牌专业才能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吸引生源。但是将每个专业都建成品牌是不现实的,独立学院应制订《品牌专业建设细则》,对专业发展做出长远规划,采取非均衡式发展策略,对既有学科优势,又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分批扶持,尽可能实现“一院一品”。加强专业的交叉融合,重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应用文科和人文理工,塑造文理科协调发展、思维开阔、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实施院系之间的嫁接
嫁接是植物学中的概念,此处借用这一概念,是考虑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建议独立学院和其二级单位深化内外开放,积极探索和实践对两个不同二级院(部)专业进行融合的模式,并制订好新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规定和学业评价体系,扩大专业的应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比如采用“2+2”或“3+2”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所学能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服务,并获得双学位。
3.完善品牌办学的运行机制
制度创新是独立学院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难题,也是完成破茧转型、促进品牌、特色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独立学院急需提高融入地方及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学科专业壁垒、院系与部门壁垒和传统思维,务实建立开放合作的政产学研机制;有效建立行政与教学科研协调运行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的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以“平台+项目”为运行架构的战略管理能力,增强院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化共享能力,着力培育并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
三、效益是办学的基石
办学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因为上述所有提质量、铸品牌的举措,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经费紧张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以效益最大化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形资源和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无形资源,产出最多的数量和最高质量的毕业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课题。
1.向节约要效益
制订《节能降耗管理规定》,以推进智慧校园为契机,建立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实现无纸化办公,并引入节能监控系统,进行能耗统计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努力节能降耗;逐步开展校园综合节能改造,倡导科学用能、高效用能;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节约每度电、每滴水,节约办公、教学用品,杜绝办公室电脑、教工宿舍空调不关机及办公、教学、生活区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勤俭风尚。
2.向开源要效益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既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又要注重市场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有些独立学院成立了教育培训学院,承办了一些省、市级培训项目,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和培训层次,并遴选已有的项目打造成区域品牌。近年来,少儿教育培训如火如荼,乐器、声乐、绘画、书法、英语、国学、作文、奥数、球类等都是主流学习项目,少儿常年人均学习3项以上,市场需求巨大,独立学院可以系统规划好学习项目,招募优秀的学生和职工,规范统一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服务,形成地方少儿教育品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订开源奖励措施,对创造条件,争取到专项补助资金或社会捐赠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到账经费的比例予以配套奖励。
3.完善资金运作机制
坚持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财务运作机制与监督机制,规范支出范围,压缩公务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明确资金的主要投入方向,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构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体系,确保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4.优化资源配置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建立“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合理调整资源投向、充分发掘资源潜力、逐步提升资源效率”的机制。提高人力投入效益,搞活人事管理机制,科学设岗设编,坚持责权利统一,做到人尽其才、事竞其成;探索“大部制”改革,破解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推诿扯皮难题,提高教职工执行力。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共享,注重房屋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满足学院教学的前提下,平衡协调自主配置与社会化服务满足学院发展营运对各类资源的需要,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光明日报,2015-03-18.
[2]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N].中国政府网,2017-04-19.
[3]钟秉林.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6).
[4]瞿振元.提高高校教學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5]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6).
[6]国海,钟德仁,王培章.“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7]汪霞,崔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
[8]来琳玲.独立学院加强“质量工程”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