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军工文化十年

2018-08-20 03:35李旭峰
军工文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军工杂志文化

李旭峰

2007至2017的十年,可以从一本普通的纸媒杂志中细微探出中国军工十年前进的脚步。

岁月像一根长长的被打了若干个结的绳子,一段接着一段。每一段都是历史,也都有故事。十年一个结,于一位襁褓之婴而言将是翩翩少年,于一颗幼苗而言将是玉树拔节,而于一本纸媒杂志而言可能销声匿迹,可能举步维艰,也可能鳳凰涅槃。

2007至2017的十年,谁也不会估量到中国军工领域会发生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却可以从一本普通的纸媒杂志中细微探出中国军工十年前进的脚步。这本杂志叫《军工文化》。要深入了解还得从杂志的定位说起。2007年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办的一份杂志《军工文化》开始起航,一家军工集团要面向国内其他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独立创办一份全国性的军工行业的文化杂志。这本杂志必然要具有天然的市场基因和文化基因,要填补一个揭开神秘军工的对外窗口,要让中国军工文化活起来,还要让中国军工人鲜活起来,无疑是一份极具开创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10年间,人们对纸媒发生了颠覆性的认识,杂志也无例外。读者不再闻书墨香,而在寻求刷屏的快感。碎片化与快餐式阅读消解着人们的耐心。读者用大量的时间去辨识各类信息为其所用,嗜好的边界发生了偏移,纸媒被落入了“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厄运,印刷出版之日起就被扔到了故纸堆里。

一份杂志的生命力、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在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行业杂志更是如此,内容为王的背后要沉淀的必是思想和理念。杂志如何存活,如何断奶,如何吸引更多读者,带着这些问题,姚远带领他的团队走上了一条勇吃螃蟹的路。

和姚远初识时,他还在《企业文化纵横》杂志担任副主编。真正深入交流是2009年《军工文化》刊载了两篇稿子,一篇叫《企业文化断想》,另一篇叫《学习集团战略的文化启示》,两篇都和企业文化有关,于是两人的共同语言就多了起来。和姚远交流,他站在你身边,感觉出这位和《平凡的世界》里“田福军”长得有点像的西北汉子,豪爽中流露出不平凡的经历,后来,从《草根流年》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印证。他把这些印记刻在了眼神里,刻在了稀疏的白发间。

早期的《军工文化》立足航空工业,承载了对内对外宣传集团宗旨理念和战略的功能,向其他军工集团和所属单位推荐和宣扬中国航空工业的文化建设情况,企业形象宣传也立足航空,形成了内部企业赞助的文章兼广告杂志,却也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

然而,这不是姚远的初衷,也不是领导当时的期望。杂志叫《军工文化》,就不能局限在航空工业。其他军工集团,985重点高校以及与军事工业相关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是服务对象。姚远很快就把视角转向了其他军工集团,依托体制优势,再加上军工集团竞相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稿源多了,视野宽了,内容足了,作者、读者群多了,质量上来了,杂志承载的期望也多了。

记得有一次我俩在北京小聚,说起来杂志关注了军工文化这么久,为何不深入挖掘下90多年的人民军工历史,可不可以以“近现代中国军事工业文化遗产启示录”为题,尝试做纪录片、做工业遗产名录、做移动军事博物馆。我们海阔天空地调侃着,没成想,姚远随后就去说服工信部的相关同志申请工业遗产保护项目支持,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要事。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个60多年的老军工企业,曾见证了新中国航空仪表工业的历史,姚远说完全可以策划建设成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还把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创建评估制度体系文件发过来让我参考。他把做杂志的热情完全倾注到了建设军工文化上来,不仅要杂志承载起中国军工强烈的时代性,还要进行历史关照,探寻人民军工真实的历史性,这需要有多么强烈的军工情怀和情结!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杂志的定位需要再审视。姚远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痛苦的转型。无论是军工电台的立体传播,还是微信平台的信息速递;无论是神剑公司的商业化运作,还是军工文化协会的文化专题,他以独特的视野去践行军工文化“全息反应、立体到达”的媒体使命。

2017年9月,姚远以军工文化首席专家的身份在中北大学参加一个活动,得以有机会在太原小聚,我说杂志已经实现了又一步的超越,因为杂志内容不再只是透过鲜活的人物和事件来关注军工文化本身,而是逐渐从社会和文化的视域去关注整个军工行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后来,他说起今后还要在中航文化公司指引下,如何谋篇布局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他讲得有味,我听得入神。

军工文化牵系着中国工业制造,牵系着国防军事,牵系着企业文化,无论是成果展示还是成就巡礼,无论是典型案例还是写真回忆,无论是题材文化还是选题组稿,格局就在那里,视野就在那里,站位就在那里。我欣慰,在姚远眼里,《军工文化》又有了超前一步的谋划。

作为媒体人,一直是永远焦虑地在路上,一方面焦虑的是知识和信息,一方面焦虑的是人际关系。在我印象中,作为总编的姚远,永远都穿着敞开着的西服,因为每天他要面对不同的受众。翩翩不再的他看上去略有疲惫,却目光坚定、步履从容。我知道,姚远还有一份焦虑是身份焦虑,和职务无关。这份身份焦虑是社会对企业媒体人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位,是杂志如何守望初心!

文化一直鲜活,媒体人踯躅在路上!

猜你喜欢
军工杂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谁远谁近?
杂志收纳碗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