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天洋 王勇
摘要:本文结合工厂生产经验,从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处理、接种培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八个方面,对海鲜菇的生产过程进行介绍。为提高江苏省海鲜菇产量与品质,规范该食用菌产品生产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鲜菇;优质;技术规程
海鲜菇又名真姬菇、玉蕈,其菇形美观,口感脆嫩,有着独特的海鲜味。海鲜菇营养丰富,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长期食用有着抗癌抗衰老的功能,是一种兼具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的美味食用菌。按子实体的颜色分类,真姬菇可分为白色品系和灰褐色品系,工厂化栽培主要为白色品系。现将其生产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1配料
配方1:木屑38%,棉籽壳40%,麦麸10%,玉米粉10%,碳酸钙1%,石灰1%。
配方2:玉米芯粉50%,棉籽壳36%,麦麸10%,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
配方3:木屑73%,棉籽壳10%,麸皮10%,黄豆粉4%,石灰1%,过磷酸钙2%。
配方含水量要保持在63%~65%,pH最好在7.5~8.0,所使用的材料要确保新鲜洁净,无异味,无污染残留。这三个配方是比较常用的配方,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利用周围的条件,对配方进行修改,不过,在投入生产前,一定要进行出菇实验。
2拌料装袋
按照配方进行拌料,先干拌然后加水搅匀,所用水需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一直搅拌,直到干湿适中,没有结块为止,将PH调节至7.5~8.0。采用规格为(17~18)×33×0,005(厘米)的聚乙烯料袋,每袋装湿料1.1~1.2千克,料高14~15厘米,用塑料套环封口。人工装袋过程中,要经常翻拌待装的湿料,使之水分均匀。如果是工厂化生产,最好使用装袋机,这样可以确保装袋均匀。
3灭菌处理
将栽培包用周转筐盛放,移入高压灭菌炉进行灭菌。灭菌时间:100℃保持15小时以上,125℃保持2.5小时以上。待温度降至75℃以下,将栽培包转移至已消毒的冷却室冷却,等温度降至25℃以下,开始接种。
4接种培菌
选择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菌种,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接种前,认真检查待接种的菌种是否有杂菌污染或生长不良的情况。液体菌种用接种枪每袋固定接种15ml左右,固体菌种占干料重的7%~8%左右。接种完成之后,将栽培袋放置于培菌室,室内保持黑暗或微光,温度维持在22~24℃,空气湿度为60~70%,适当通风,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以下。在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初期,要做好检查工作,头七天要每天检查一次,之后。可减少频率为两到三天一次。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在40d左右,菌丝会长满菌袋,不过,海鲜菇菌棒有不经后熟不会出菇的特性,还需等待50d左右的后熟阶段。在后熟阶段室温可以调整为25~27℃。当料面出现淡黄色水珠,菌丝由纯白转变为土黄色,预示着菌丝生理成熟,后熟阶段结束。
5搔菌催蕾
搔菌的目的是让菌丝在机械作用的刺激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同时减少出菇支数。出菇房在进袋前要做好消毒工作,空房用2%~3%石灰水或2%~3%的漂白粉或0.1%的高锰酸钾轮换使用消毒,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高锰、吡虫啉等杀虫。搔菌时,用专用搔菌耙或搔菌机搔袋边,不搔料面,中央留一块老菌种,把出菇面压成圆丘状。搔菌后,向袋内注入清水,待栽培料充分吸收水分,将多余的水倒掉。之后,将栽培袋移入出菇房,催蕾前期为转色阶段,此时室内温度需保持在14~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适当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应小于0.15%,并且料面需要用潮湿的无纺布保湿,避光培养。约5~7d之后,当菌丝色泽变灰,则转色阶段完成正式进入催蕾阶段。催蕾阶段温度应降至12~14℃,湿度控制在90%,光照为100~200Lx,一周左右料面上就会有菇蕾形成。
6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主要是在海鲜菇的出菇过程中,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光照这四种因素进行调控,以达到提高海鲜菇品质的目的。在同一菇房中,这四个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对这四个因素的把控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最终的产品品质。出菇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工作,各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协调,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总结的。
6.1温度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将海鲜菇的出菇过程(20~25d)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温度管理。第一个阶段是子实体形成阶段,时间约为10d,在这个阶段,应将室温控制在14~16℃,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菇蕾顺利长大;第二阶段为抑制阶段,时间也约10d,在这阶段,温度需降低至10~12℃,低温将会使子实体生长缓慢,从而达到出菇整齐的目的;第三阶段为长菇阶段,时间约为4~5d,在这阶段,需要将温度提高到16~18℃,从而使子实体快速生长,提高产量。
6.2湿度管理。在子实体形成阶段,可以用湿润的无纺布盖在菌袋上,以不会滴水为标准,空气湿度越高越好。当子实体长到2cm左右,揭开无纺布,适当降低湿度,不过也要保证湿度在90%以上。当子实体长到6~8cm时,可以将湿度调高,以袋上有水雾或小水珠为准。在采收前1-2d,降低湿度,保持在90%即可。
6.3光照管理。海鲜菇子实体具有向光性,光照对最终海鲜菇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每层菇架顶部都要装上可多档调控的灯,最好是能发出蓝色光的LED灯,蓝色光源有助于提高海鲜菇的产量。在子实体形成阶段初期不需要强光照射,可以用微光或干脆不照射光;当菌盖出现之后,可以开始光照,光照强度为500Lx;当菇体长到7cm高时,就可以停止光照或改为弱光。
6.4通风管理。二氧化碳浓度对菌盖和菌柄的生长有较大影响,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菌盖生长越缓慢,菌柄生长越旺盛。每天根据菌菇的生长状况来决定通风,菌盖较小时,需要多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0.5~0.8cm时,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含量至0.3左右,从而达到使菇柄整齐粗壮,菇盖大小适中的目的。具体过程需要厂家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控。
7采收
当菌柄12~15cm、菌盖1.5~2.5cm时,菌菇就到了采收的最佳时期。白色海鲜菇可分为3个等级:一级菇,菌盖直径1.5~2.5厘米,菌柄长12~15厘米;二级菇,菌盖直径2.6~3.5厘米,菌柄长9~12厘米;三级菇,菌盖直径3.6~4.5厘米,菌柄长8厘米以下。
一般为了栽培菇房的利用率只会收第一潮菇。海鲜菇常温下可以保持7~9d,冷库中可以延长到20d。
8病虫害防治
在菌菇生長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害虫的挑战,对付这些害虫原则是以防为主,早发现,早防治。对付菇蚊菇蝇等飞虫可以用高压电子灭虫灯;齿螨可以用菜籽饼等饵料来诱杀;对于一些个头较大的害虫,如蛞蝓,潮虫等,可以让有经验的员工手工翻检。在培菌期和后熟期,可以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直接将草木灰、生石灰粉洒在患处,但到了出菇期就不能使用任何农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