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记者 江 南
敖汉旗四家子镇林家地村的主要作物是谷子,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靠天吃饭,小米价格低得只能当作填饱肚子的口粮。第一书记宋国功来了以后,让昔日的“赔钱货”变成了“金疙瘩”,村民们都叫他“小米书记”。
2015年,宋国功来到林家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的农贸市场看到绿色有机小米一斤能卖20多元,于是萌生了将小米作为村里主打脱贫产品的念头。
“我家的谷子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收800多斤,年景不好的时候只有200多斤,成色不好没人愿意买,只能自己留着吃。”贫困户辛长学说。宋国功意识到,种谷子难不倒世代耕种的村民,难的是小米卖不上价,农民辛苦一年却挣不到钱。他开始为林家地村小米跑市场,一开始,宋国功带了几袋林家地村的小米来到北京,走进一家家超市和企业推销,却吃了一次次闭门羹、 看了无数次冷眼。眼见着出来已经半个月,却一袋小米也没卖出去,宋国功就不断发动身边的朋友帮忙,终于联系到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的老同学,将小米推荐给了企业食堂。
宋国功(右三)为村民宣讲政策
2017年3月,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林家地村签订了绿色谷子供销协议。随后,宋国功协调了1万元资金,村党支部和贫困户签订保价回收协议,村里统一提供种子肥料,从种植到收购让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3个月后,林家地村50亩绿色有机谷子开犁播种,化肥换成了有机肥,除草杀虫靠人工。这样种出的谷子虽然亩产500多斤,比上化肥的地收成少,但产出的小米品质高,每斤从过去的3.5元涨到了9元,每亩地纯收入1500元以上,是原来价格的三四倍以上。包括辛长学在内的12户贫困户共收入78324元,当年全部脱贫。
闲不住的宋国功自己设计了小米包装箱,眼见着一箱箱小米装进了运往北京的货车,他长舒了一口气,心底的石头才算放下。今年,为了让谷子种植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林家地村引进敖汉旗华夏第一村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一家商贸公司,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预计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将覆盖贫困户21户、一般农户28户,更多的贫困户将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