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理事长,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春杰
2018年6月22日·西宁(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界朋友: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不远千里来参加这次会议。刚才,郑总做了精彩的、即席的讲话,确实像我们主持人卢总讲的那样,郑总是全国公交行业的无冕之王,曾担任过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理事长,担任过全国城市公交政研会的理事长,因为年龄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这些职务都陆续卸任由更年轻的同志来接任了。这次,我们请郑总出山,担任杂志社名誉社长。郑总很幽默,说是给他升了个官。实际上,我想这也是我们对郑总的尊重,希望发挥郑总的旗帜作用,指引着我们全国公交行业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期刊能够发展得更好。
我这次担任了编委会的主任,实际上也是想如何把期刊做得更好。期刊历经近三十年,能够坚持下来很不容易。这源于各方的帮助,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交学会的指导;北京公交集团历任老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全国公交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还有我们编辑部的同志,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努力工作。城市客运分会已经第二届了,我也接过了张国光理事长的接力棒来担任理事长,《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客运分会的会刊,我们要全力把它打造好,打造成为全国公交行业的一个平台。
《城市公共交通》是业内规模发行量大,影响广泛,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期刊,全面反映了当前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创刊近30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公交各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关政府部门一致认可的知名企业;同时,也是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规划专家学者的重要参考文献资料,为全国公交改革发展服务了近30年。现在,《城市公共交通》期刊年均编发公交信息资讯上千条,公交实践文章百篇,公交学术论文数十篇;每期都有10余万字,数千幅图片的报道,展示了我们全国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彰显了公交业届建设人民满意公交的风采。期刊通过特约专访等报道形式,交流了各地城市公交改革发展的创新做法和公交管理举措经验;期刊还通过图片、文字对公交的新技术、新产品做了全力的推广,促进了公交科技进步,推进了绿色公交、智慧公交基础建设,在推进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期刊还有针对性的编发了公交职工文化作品,不仅丰富了期刊内容,还呈现了广大公交职工的素养和水平。
可以这样讲,《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展示全国公交行业改革发展新成绩、新面貌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播现代公共交通行业最新理念、国内宏观政策解读、各领域科研成果以及技术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想借此机会,讲三点意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当好发展先行官的职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同志在今年3月14日主持召开交通运输部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推动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向新的台阶。刘部长强调,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交通运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围绕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用优良的作风、务实的行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正在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城市促发展,公交当优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些重要论断和要求,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市公交行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公交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牢固基石。
《城市公共交通》期刊是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全国公交行业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我们要切实宣传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指示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行业的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媒体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要求,特别是当前传媒格局和舆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众生喧哗的时代更需要有“定音鼓”。在新时代媒体环境中,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宣传报道的“度”,保证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性,是公交宣传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成为“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行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公正的守望者”。我们从事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宣传公交优先,宣扬公交优秀。全国公交同仁要联合起来,携手同心,共同努力把《城市公共交通》期刊建设好,在开创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发挥好传播行业先进发展理念、先进技术文化的先导作用。要聚焦国际行业发展动态,将最新的国内外公共交通信息资讯及时、准确的通过刊物提供给广大行业同仁。要做好国家政策的解读,帮助行业、企业更加精准的把握政策、解读政策,应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红利。要宣讲和推广好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行业的最新标准,争取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提升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要做好科技发展成果和学术成果的发布,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发挥先导作用,站在行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二是发挥好支撑行业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服务作用。这里强调的是服务,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当前公交行业发展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形势。我们要围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服务公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城市客运分会会员以及中国公交企业联盟的发展,一定要在服务上做好工作。
前不久,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傅志寰院士在6月19日刚刚闭幕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发展战略重点要在十个方面做好工作,即:要与经济深度的融合、基础设施优先、服务水平提升、装备设施现代、绿色交通先导、智能交通引领、交通安全强化、城市交通发展、乡村交通改善、全球开放共享等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实际上,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大飞机、高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这些都是实现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同志在前期参加城市客运分会会议时提出交通行业现在存在的“五个不平衡不充分”, 提出要重点推动六个方面的工作。刘部长的讲话,我在分会二届一次会议上做了传达,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期刊杂志要围绕的重点。这些建设交通强国的若干方面内容,都与公共交通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实现公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国公交行业除个别城市以外,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的客运人次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现在全国地面公共交通运输一年720亿人次,每年都在呈现小幅下降。据城市客运分会了解,我国绝大部分的大中型城市运量都在下降,主要原因是源于城市地铁的高速发展。目前在全国特大型城市里面,地铁发展最多的是上海,总里程长672公里,有16条线路,目前还有7条在建或规划建。北京排名第二,现在是609公里,目前有22条地铁线路,在建的有17条,今年年底还要新增130公里,到2020年北京市规划地铁将达到1177公里;到2035年,北京市的轨道交通规划线长要达到2500公里,其中有1000公里城际铁路;现在北京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已经超过了地面。第三名是广州,现在是390公里,有13条线,目前在建的有17条线。据统计,现在全国有50多个城市有轨道线路。轨道交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挑战,这个局面是不可更改的。但是,最近国家加大防控金融风险的力度,继续去杠杆,叫停了一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不到300万人口的城市不再对轨道交通立项进行审批,这给我们一些中等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在三大风险中,金融风险是最大的,所以国家现在也很担心。政府采取的“PPP模式”实际上都是政府的隐形债务。
还有一个大的冲击,就是现在互联网+的冲击。前段时间,交通运输部的蔡团结副司长在2018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讲了发展智能交通的问题。目前,全国有70多家网约车公司在做着网约车的平台、在做着网约车,像最大的滴滴、神州和首汽约车。国家先后有80多家公司在经营着共享单车,这是从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就出来了,共享单车现在每年大概要承担10亿人次的运量。
以上这些,都给我们地面公共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要变革、要创新,不变革、不创新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在杭州召开的城市客运分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议上,我也提出了未来公共交通应该在六个方面要着重的发力,我想借此机会再讲一下。
第一方面是服务的多样化。我国现在已经有50多个城市推出了定制公交,还有各种方式的多样化出行服务。最近,深圳巴士又推出了“优+小巴”的真正的互联网出行模式,这是跟滴滴优点公司合作的,是真正的由互联网来支撑,实时的上线、定制、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两年前我们的内部会议上,我跟与会的同志讲过,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可能预计会有三分之一或者说30%的客运量是互联网+出行。原来我们都是固定线路、固定时间,不管是常规线路也好还是通勤线路也好,运营组织相对容易。线上实时预定,线下出行服务,这就对我们线下的运营组织、车辆组织、人员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巴士集团敢为人先,他们推出后我们也密切关注,而且我们从协会的角度是全力支持的。总体而言,就是服务一定要多样化,打破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思维模式。
第二方面是运营管理组织智能化。这个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做,我最近也跑了一些城市,比如在协会二届一次会议上看到的杭州公交大数据平台和公交云的应用就非常好,我觉得这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一些中小城市现在的智能运营组织方式运用得也非常好,当然,我不可能跑到每个城市去看,但我现在看到的都是很好的,各有特点。前段时间,我们去宜昌,宜昌公交的智能交通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特别是BRT走廊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效果非常好,这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第三方面是城市公交的一体化。这也是一个大的趋势,现在的特大型城市,要不就是正在整合或整合完成了。比如说北京、天津、广州、成都、武汉、重庆这些大城市,深圳正在整合,都整合成了一家,这符合我们城市公共交通的性质。我们提出来了城市公共交通是靠竞争提高它的管理效率质量?还是靠提供运营服务标准由第三方来考核来提高?北京公交在这方面也正在全力以赴做一体化的努力,现在城区还有一家公交——运通公司,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争取它与北京公交集团整合。亦庄开发区现在已达成意向,房山、怀柔、延庆、门头沟已经整合了,现在正在谈平谷;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已经和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下一步也要整合。目前还剩下顺义、大兴、密云还有昌平,昌平也明确表示要交给公交集团。这样的话,北京的公共交通将由公交集团承担98%以上的运输任务。我认为大家一定要看到这个趋势,有可能的话要全力以赴地实现一体化,把公交企业做大做强。
第四方面是车辆的新能源化。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生态环境会议上,习主席有重要讲话,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省会的公交,省会城市以上的公共交通都要百分之百电动化。北京市政府现在正在研究方案,我们提出来希望运用一部分混合动力车,在山区、远郊区运用一部分欧六排放车。我们认为,如果全是纯电动,单一能源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但这是大趋势,不可阻挡。现在很多的地方都在关注氢能源,北汽福田已经做出了氢能源客车,开始上线运行了。现在有许多大型央企也都在纷纷向新能源、更新的能源寻求突破,有的已经找到了我们,所以新能源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带来了很多车辆技术的变化、技术支撑的变化、运维和人才的变化,也对我们运营企业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包括电池技术本身,我听说我们有个别城市电池迅速衰减,也就刚使用了三年左右时间。我们将密切关注新能源的变化趋势。
第五方面是场站的立体化。公交场站大多在城区,是宝贵的土地资源,未来立体化一定是个大趋势。一个是解决自身运营的需要,另一个是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停车资源的短缺提供一些支撑。我们这次到杭州参加会议,看到了最大体量的综合立体场站,这就是趋势;成都也有一个,前段时间我们看了,也是非常好的;其他城市还都有。北京现在也正在建,今年已经有17.7万平方米的综合立体场站在建,投了10个多亿,未来还在规划、前期的还有10余个,也都是立体化场站。未来我们要建设50万到100万平米的综合立体化场站,现在第一个立体的智能化停车场站已经在建设了,在首钢的第二工厂里。场站立体化一定是趋势。
第六方面是客运服务的标准化。我刚才已经讲了,就是客运服务要有标准。现在是没有什么标准,标准都是企业自己定的,应该多长时间一个间隔?平峰是多少?覆盖是多少?曲折系数是多少?换乘系数是多少?标准应该有,但现在没有。现在我们正在建议北京市的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做顶层规划。因为北京公交现在客流量下降比较多,原来最高峰的时候每天1500多万人次,现在平均800-900万人次左右。市领导提出了要大幅的减少公共交通,但市民的要求都是增加公共交通。所以,市领导和市民的要求、诉求有时候是不一致的。那公交企业该怎么办呢?我们就提出了,第一是要有顶层规划,随着地铁的规划,地面公共交通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保有多少辆车,应该承担多少分担率,做个顶层规划出来;第二是制订行业标准,要制定出标准来,我们按标准做好服务,超出的标准你要按成本付费。我按制定的标准服务好了,你聘请社会的第三方来考核,考核如果合格,按照考核的得分结果付费,也就是给予补贴。我认为,公交行业应该在这方面发声,要向政府讲明白,企业去向这方面发展。
现在还有一些舆论说要拆分公交,还说要充分竞争才能提高公交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服务。实际上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我认为应该走上服务标准化的道路,这些都是我们公交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在这些发展当中,有大量新的技术、新的经验,包括一些创新的举措,《城市公共交通》期刊应该积极的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要重点提取更多的信息并进行深度地挖掘。
还有就是在杭州会议上我也提出,倡议成立中国公交企业联盟。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各个城市还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时候是需要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来促进公交高质量的发展。当时我提出一句话:“协会做事业,联盟做产业”。在5月26日,已经有30 家公交企业正式签署成为了首批联盟成员单位并启动了联盟。我们已经拿出了6个项目让全国公交同仁来进行选择,这里面包括:中国公交大学、中国公交研究院、中国公交大数据公司、公交的保险经纪公司、公交的传媒集团、公交的人工智能等。现在有的已经报上来了,有的还在研究当中。每个项目都有10多家公交企业表示要积极参与,有的公交企业提出来,还要对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我想这是一个意向,下一步我们将就每一个项目,还要请联盟成员大家一起,跟大家做详细的解读,股权的结构、运行模式、经济模型在哪?我们下一步怎么来做?实现合作共赢。联盟还要不断发展,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联盟。
原来别人说我们公交是劳动密集型、是“傻大黑粗”,甚至于说我们是“丐帮”。在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突然发现公交真的是有大量宝贵的资源。我们有人数众多的人力资源,有这么多的场站资源、天然的数据资源、广告传媒的资源,还有产业链上的许多资源。比如说车辆,比如说未来的氢能源,比如说未来的旅游等等,我们真正是一个资源密集的行业。
所以,现在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找公交进行合作,他们看到了公交行业是最后的一片蓝海。我觉得我们自己一定要自信、要自强,而且一定要团结。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我们用新模式,用一些新的资本、新的路径来推动公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想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期刊要重点围绕的,要重点发力的。
所以,有了建设交通强国和全国公交这么好的大背景,我们期刊杂志社就有了一个先天的、做好做强的、做出品牌的最好的环境和条件。没有这些,没有公交的蓬勃发展,期刊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期刊是随着我们公交行业整体发展而发展。
三是发挥好加强交流、促进融合的平台作用。刘小明副部长在2017年末参加城市客运分会年会时对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求我们建设“六大平台”,即:高质量的服务平台、合作共赢的平台、文化传播平台、改革创新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党建交流平台。我们将按照小明部长的要求,建设好我们的平台。
《城市公共交通》期刊和杂志社,要发挥协会的宣传窗口、交流平台、学术讨论的平台作用。在这里,我想提四句话,希望对今后开展工作有所启发:第一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就是我们的视觉要宽、要敏锐,要及时的捕捉最新的资讯信息。第二是要有洞见的观点。对热点、难点的问题要有深度分析,要有引导性、前瞻性,要勇于发声。第三是要有包容的态度。还是主席讲的,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要允许在这个平台上充分的讨论、甚至于争论、甚至于不同观点的交锋,都不成问题;一定要用包容的态度去容各家之所长,容各家之精华。第四是要有温度的表达。要传递我们公交行业的人文精神,要把我们公交行业特有的文化传播出来,就是我们热情、友爱、服务等等这些我们天然的优良品质传播出来,要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这个杂志不是纯学术的,也不是纯新闻报道的,它应该是一个综合体。
行业内也有一句话,叫“三流的媒体做新闻,二流的媒体做话题,一流的媒体是做观点”。所以,我们要按照一流的媒体标准去做。
互联网与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行业发展,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时效性、功能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传统媒体空间正在受到的网络新媒体的挤压。杂志社编委会审时度势,在2016年下半年创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微信公众平台,并通过了各项官方认证。这个平台不断改进和增加宣传方式,先后推出了会议活动现场直播板块和H5动态页面综合宣传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公共交通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视听图文直播+H5页面综合宣传服务已经有一年多了,至今仍然是行业首创、独家运维,刚才也做了展示。应该说,这个目前是媒体核心的竞争力。
平台还在2018年策划开展“城市:公交的名片”主题系列微电影、微视频的录制活动。这些都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力求主动求变,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实际上这也是形势所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融合发展,互相借力,互相推动。为了把这个媒体平台做好,我们把“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两个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整合。今后大家在一个平台里面发布各种资讯。
《城市公共交通》期刊是城市客运分会、城市公交政研会、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交学会的会刊,要全力建设好。要发挥新媒体传播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同时也要发挥传统期刊先导引领、深度挖掘、广泛参与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媒体建设好,才能够赢得未来,才能够助力全国公交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编辑部也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建设一支庞大的、高质量的专、兼职的采编队伍,这个得益于我们全国公交同仁给予杂志社的大力支持。靠杂志社的7、8个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强大的采编能力呢?我们还要跟研究机构,包括政府的机构,包括一些社团组织,包括国际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及时获取一些重要的前沿信息。杂志社的专业队伍建设也要加强,下一步要进行更大的投入,把编辑部的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好,同时还要适度的引进更高水平的业界专业人才来提升整个期刊的服务水平。
总之,“立足公交优先战略,打造公交优秀形象”是我们期刊委员会制定的长期宣传方针;“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服务公交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办刊长期要坚持的宗旨。《城市公共交通》期刊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服务,即:公交获得了荣誉、取得了成绩,要做好“锦上添花”的宣传;公交遇到了困难和问题,要做好“雪中送炭”的宣传;公交取得了好的成果和经验,要做好“推波助澜”的宣传。只有这样,《城市公共交通》期刊才能与行业鱼水交融,共同繁荣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西宁公交集团、感谢甘占荣董事长,为我们这次会议成功举办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