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宏 李 靖 周 勇 覃咸雄 于 强 庹 敏 黎胤谋 彭世军
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均逐年增加,且呈现出明显年轻化趋势[1]。一般认为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青年乳腺癌发病隐匿,具有侵袭性强,恶性度高、预后差等生物学行为[2]。国内针对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较多[3-6],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年龄段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尚少。故本研究以收集的湖北省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族女性乳腺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乳腺癌的特点,以期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共纳入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本院住院确诊的363例女性非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土家族苗族女性。患者年龄24~79岁,以35岁作为青年及中老年分组界线,将其分为青年组(≤35 岁) 及中老年组(>35岁),其中青年组52例,中老年组311例。整理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年龄、民族、血型、体重指数、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及病理相关资料。
纳入的研究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和Ki-67,依据其结果将乳腺癌划分为4个类型,即:Luminal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根据美国癌症委员会制定的乳腺癌TNM 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入组乳腺癌患者中,青年组女性乳腺癌52例,中老年组女性乳腺癌311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确诊时肿瘤体积大于5 cm的比例(21.15% vs 8.68%,P=0.007)及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尤其是≥3个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36.53% vs 22.51%,P=0.029);青年组病理分期以Ⅲ为主,而中老年组以Ⅱ期为主。分子分型方面,相比中老年组,青年组的三阴型比例更高(30.77% vs 18.00%,P=0.033),而Luminal A型比例较低(15.38% vs 37.30%P=0.002)。激素受体表达方面,青年组的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老年组(P均<0.05),见表1。
3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6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9月,共复发或死亡18例,其中青年组女性复发4例,死亡患者2例;中老年组女性复发12例,无死亡病例。青年组的复发及死亡率(11.5%)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9%)(χ2=4.065,P=0.044),见表1。
既往研究认为乳腺癌在女性40~65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其发病具有预后不良等特点。因此,青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备受各学者的关注。另外乳腺癌的发病也具有民族地域特征,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乳腺癌可能存在特有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7]。本研究以选取的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恩施地区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青年及中老年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表1 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比较(例,%)
有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小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年龄每下降一岁,乳腺癌的死亡率相应增加5%[8]。因此现多项研究均把35岁作为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分界线。本研究亦将≤35岁乳腺癌患者定义为青年乳腺癌患者,将其与对照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所有纳入研究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随访1~36月不等的时间后,发现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复发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
也有研究认为年龄并不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乳腺癌的预后可能更多取决于其病理特点[9]。本研究发现相比中老年乳腺癌患者,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确诊时瘤体更大。在临床病理分期方面,青年女性患者以Ⅲ期占比最高,而中老年者以Ⅰ、Ⅱ期居多。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确诊时肿物更大,转移更快,无疑其临床病理分期更晚,带来的结局即是预后更差。这提示青年女性应极大地关注乳腺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影响着预后结局。ER及PR表达阳性率高提示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较敏感,预后较好。本研究中的数据显示青年女性组中Luminal A 型比例比中老年组同期者明显偏低,同样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这也揭示了青年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ER、PR低表达的分子分型特点是其预后较差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国内也有少数关于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斯达坎等[10]研究认为相比汉族人群,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肿块更大,更易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高飞等[11]认为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低,临床分期较晚,ER、PR阳性率更低等特点,并指出种族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恩施土家族苗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青年女性患者亦具有肿块大,较高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表达率,确诊较晚的TNM临床分期,高复发率及死亡率等特点。恩施土家族苗族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多项有关汉族人群的研究相一致[3-6]。虽然本研究未开展土家族苗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对照研究,但上述高飞等[11]课题组的研究发现相比汉族人群,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这提示我们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可能并不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的乳腺健康。本地区的医疗机构要注重做好乳腺的健康宣教,制定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指导原则,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女性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