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有林
(天水农业学校,甘肃清水 741400)
笔者以甘肃省清水县半夏种植为具体实例,结合近年来当地的种植经验,针对根腐病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旨在为广大种植朋友们做出一定引导,同时也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水县位于我国甘肃省东南部,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0 ℃,全县气候温暖、湿润,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十分符合半夏的生长要求。1985年,甘肃省清水县开始进行半夏作物的人工种植,但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发展的限制,半夏种植并未给当地居民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人们的种植热情也不太高涨。自2003年以来,随着耕种经验的积累与不断实践,清水县开始采用小拱棚种植方式替代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该种做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更加可控;植物抵御外界环境变化能力显著提升;作物每667 m2产量和干质量显著增加,可以达到300 kg。目前,县年均种植面积维持在1 333.33 hm2,每667 m2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0 000~30 000元,且仍有持续走高的趋势,半夏种植业已然成为当地人民发家致富和促进地区发展的经济新支柱[1]。
半夏种植对于土壤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植物自身不耐旱,喜温湿环境,光照不可以太强,土壤要疏松、保证气体流通,土质要肥沃等。笔者将部分要求总结生成表1和表2。
表1 半夏生长环境要求一览
表2 半夏施肥要求要求一览
半夏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包括以下几类:红天蛾病害、叶斑病、块茎腐烂病(根腐病)以及病毒病。其中根腐病的发生对半夏产量影响极大,针对该种情况,应有效进行处理,具体简述如下(见表3)。
表3 半夏根腐病药物防治配比一览
第一,在种植区域的选择上,要以此前未发生过同类病害的地块为宜,确需使用的,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第二,种茎大小选择要适宜,过小则影响产量,过大则容易携带病菌,一般来说,选择直径在0.5~1 cm大小为好。此外,在播种前,要对种茎进行消毒处理,杜绝植物自身的病菌携带。实践中,利用浓度为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20 min,便可有效抑制根腐病的发生。
第三,种植后,对苗床加强管理,上部覆土不宜过厚,确保土壤透气性,同时要对土壤湿度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实时跟踪监测,维持在适宜水平,夏季光照强烈的时候,在中午时段的一前一后,不要进行浇水作业。
第四,确保种植区域排水系统畅通,当遇多雨季节时,保证积水可以及时排走,同时对土壤进行翻松,加强内部的空气流通,这样便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和减轻腐烂程度。
第五,一旦发现根部腐烂情况出现,种植户们应及时进行抢收,以减少损失。
从实际运行效果看,通过表1表2表3的总结建议,可以对半夏作物根腐病的预防和治理,起到较为明显的成效,希望广大种植户朋友们及相关农业领域专家、学者能继续积累经验,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加优秀的治理方法或理念,最终为半夏种植产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