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我这样活过100岁

2018-08-18 03:34一鸣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贝聿铭读书建筑

一鸣

专家介绍: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2018年4月26日,是贝聿铭的101岁生日。年过百岁的他仍然思维清晰、头脑敏捷、富有创新精神。他的养生秘诀既不是食疗,也不是健身,而是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旅行中锻炼

1917年4月,贝聿铭出生在江南的一户豪门望族。时值新旧时代交替,一片兵荒马乱,而苏州名园狮子林里却是春色撩人。童年的贝聿铭整日在假山上爬上爬下捉迷藏,这里就是他的家。园子里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会勾起他的无限幻想。美景成了贝聿铭从小到大的挚爱。18岁出国后,他便急不可耐地来到巴黎、伦敦、罗马找感觉。他在圣心大教堂俯瞰巴黎城,一呆就是半天。后来,他又迷上了探险游。他自背行囊,装备极简,随心所欲,一口气走遍了欧洲的名山大川。

中年以后的贝聿铭工作十分繁重,一旦感到自己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他就放松一下,出去玩玩。

美国人流行健身,喜欢追求肌肉感。在繁华的纽约,有些白领下班后也爱去健身房挥洒汗水。在贝聿铭40岁的时候,他的下属和合伙人都爱去白石镇的一处高档健身俱乐部。这里面的教练大部分都是获得过健身、健美奖项的,身材壮硕,大块大块的肌肉坚硬得仿佛石头。

合伙人邀约贝聿铭去健身,他抱着好奇的想法去了一两次后,就再也不愿意去了。首先,贝聿铭不想变成这种满身肌肉的壮男,他认为身材匀称、不肥胖就是健康,没必要故意去追求那些虬结的肌肉块。其次,贝聿铭觉得健身房的训练太过无趣,总是不停地在机器上重复一个动作,所见都是单调的画面,所听都是粗重的喘气声,所闻的都是各种荷尔蒙混杂的汗味……这种健身对于他来说,真可谓是“地狱般的折磨”!

对于锻炼,贝聿铭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欢散步,最喜欢在旅行中锻炼。尤其是长线旅行,这是一项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坐车、行走,还是爬山、逛景点,都比一般的健身运动消耗体能。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一旦离家出游,一切大事小事都抛在身后,精神的放松,心态的放松,也有益于身心的调养。

到了老年,一有时间贝聿铭就常常去郊外,到有田野、河流的地方走走、看看。手携一卷书,坐在谷堆、土块上,闻闻阳光、泥土的气息,甚至牛羊粪便的气味,都足以让他安心惬意。

书中自有黄金屋

老年人要健康长寿,首先必须延缓大脑的衰老。勤读书、勤思考,能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保持大脑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贝家是地道的书香门第,信奉“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读书。

贝聿铭的继母喜欢读书,她精通英语和法语,文化造诣深厚,即使在耄耋之年,仍然每天都要浏览纽约的各大英文时报,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八十高龄的她仍然精神矍铄。耳濡目染使得贝聿铭从小就嗜书如命,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一看就是大半夜。

到了中年,贝聿铭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他常常告诫年轻的设计师要多读书:“知识涉猎一定要广!多看看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方面的书。”他告诉他们,要想成功,仅靠设计才能是不够的,求人不如求自己的大脑。

成名后的贝聿铭没有那么多读书的时间,他拿到一本书就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一目十行简单浏览,若发现此书含金量太少,就此放下;若发现值得细读,就放在另外一个书架上。无论是乘车出行,还是外出旅游,贝聿铭总喜欢怀揣一本书,让知识充实自己的漫漫长途。

即使到了九十多岁,贝聿铭仍然每天听新闻、读报纸,订阅杂志从不间断,床头、桌面放满了他的书。他时刻关注着行业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保持思想意识的与时俱进。即使到了老年,他的作品仍然闪耀着先锋、时尚的光芒。

学会“解压”一身轻

建筑师是一项极度复杂的工作,需要与各方面打交道:政府、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等等,尤其是公用建筑设计,更容易受到媒体批评和民众指责。身为华人建筑大师的贝聿铭,可谓一辈子都站在风口浪尖,无数次被大浪淹没,又无数次战胜困难奋勇前进。虽然一辈子都被巨大的压力围绕着,但贝聿铭非但没被压垮,反而愈发淡定从容——

就在贝聿铭声名渐盛时,他设计的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三分之一的窗户被风吹落下来,玻璃散落了整个街道。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悬崖边上。在最难熬的时光里,是不断的阅读和工作拯救了他。为了调整心态,他反复背诵《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渐渐领悟到其中真谛,心情豁然开朗。

7年之后,贝聿铭终于沉冤昭雪,调查证明,门窗公司应对这件事情负责。贝聿铭非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开玩笑地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我。”大气开朗的态度让整个美国佩服不已。那年,他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迎来了它的落成之日,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贝聿铭一生遭遇了无数次怀疑和打击。64岁时,他被法国总统密特朗选中设计卢浮宫金字塔时,儿子贝执中回忆说:“当时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真是目瞪口呆,甚至恼羞成怒地大叫:‘怎么叫一个华人来修我们最重要的建筑?贝聿铭会毁了巴黎!法国的政客、建筑界也轮流攻击父亲。”面对原子弹级别的辱骂,贝聿铭说:“我的翻译当时听得全身发抖,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想答辩的话。幸好我不懂法语,刚好乐得两耳宁静。”

贝聿铭做卢浮宫项目的14年,跟法国民众讨论谁来重建这个问题差不多就费了两年。他很淡定地说:“普通人接不接受,对我并不重要。批评是需要历史的,需要时间,要过几十年再看。说今天做了明天怎么不好,这个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

在建造卢浮宫金字塔时,贝聿铭事必躬亲。施工方和材料制作商都是他亲自挑选;每扇玻璃、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从每一张设计草图,到钢材的选择,他都要与工人们仔细商讨。与此同时,贝聿铭每天都要寻找时间放松大脑,如呼吸新鲜空氣,做适量的运动,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等。

就这样,贝聿铭用表面上无所谓的态度,承受着他建筑生涯中最严重的考验。1988年,“玻璃金字塔”变成了法国人最骄傲的建筑。那年3月,密特朗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因为他“把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

贝聿铭90多岁时,还先后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南京六朝博物馆的设计。当人们向他讨教养生心得时,贝老一本正经地说:“工作可以不让人老哦。”

猜你喜欢
贝聿铭读书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我爱读书
建筑的“芯”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的长寿经
我们一起读书吧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