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人體的疲劳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器官所承受的力量不等,所表现出的疲劳性质也不同,因此恢复的方法亦有别。
又称肌肉疲劳。多在进行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体育锻炼后产生。这是由于过分劳累,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乳酸增多导致的,其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心悸气促和头晕眼花等,但对精神状态无影响。对于肌肉疲劳,可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先行放松,慢跑或散步几分钟,然后躺下来静静地休息;或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或轻轻拍打、按摩感到疲劳的肢体。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法是睡眠,临睡前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也会使疲劳消除得快一些。合理的饮食能补充体力劳动消耗的大量营养物质,因此也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措施。易疲劳者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禽类、蛋类、乳类、豆类和水果蔬菜等,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脑力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消耗过多,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出现的大脑疲劳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昏脑涨、睡眠欠佳、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眼前发黑等。消除脑力疲劳的主要方法是合理用脑、劳逸结合、适时开展体育活动以及旅游疗养。一旦感到脑力疲劳时,可暂时停下手中的事务或功课,活动活动肢体;或走到窗前眺望窗外的景色;或泡杯浓茶(或咖啡)提神;如果条件允许,可听听音乐;如能到户外活动则更好。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也被称为“积极的休息”,比如打球、做操、散步,但锻炼的强度不宜大,时间不宜过长。
视力疲劳在青少年中极为普遍,这与他们紧张的课程学习有关。其临床表现为眼眶发胀,视力模糊,眼泛虚光,视力减退等。恢复的办法:主动休息,合理用眼;灯光要适度,视距要科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做视力保健操;看电视和玩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视力受损。
又称“心理疲劳”。由于肢体和脑力疲劳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其临床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情压抑、少言寡语、心事重重、心理过敏、感情脆弱、喜怒无常、心理变态等。不幸的是,这种疲劳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失眠,做不连贯的梦,在噩梦中惊醒等。一般人喜欢用安眠药对付这些问题,其实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专家们认为下列几种方法对消除精神疲劳极为有效:①讲究心理卫生,学会自我解脱,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闷在心里,比如找知心朋友谈心,一吐心中不快;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激发热情,增强自控能力。②进餐时间规律化。有规律地进餐,可以使身体经常处于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③多锻炼。身体健康的人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譬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锻炼可以使人工作起来更自信,碰到困难时更加从容不迫。黄昏时活动身体还可以帮助人更好地进入梦乡。④多睡觉。精神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睡眠不足。有这种情况的人应当增加每天的睡眠时间,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睡眠固定时间。⑤把握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机勃勃,有些人晚间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极为重要,这样可以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⑥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镇静剂,或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如果以上几种疲劳长时间得不到消除,则会渐渐发展为病理性疲劳,即身体出现器质性功能性病变,表现为眩晕、头痛、胸痛、胸闷、心悸以及肩颈痛、腰腿痛等。这是由于体内的某些“机器”发生故障,功能失调所致。要消除这种疲劳关键是要治好疾病。有些人虽没有局部器官病痛的症状,但经常容易疲劳,有可能就是疾病即将出现的征兆,需到医院认真地检查。
(编辑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