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伴我成长

2018-08-18 09:10李秀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理念教材探究

李秀珍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视,竟已在敬仲教育行业耕耘了二十多个年头。蓦然回首,课改给我带来的影响最大,十几年来,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的快车,身为第一线的地理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课程改革已推行一个阶段,我从事改革后的地理教学也有一段时间,回首课改路,我真切地感受到: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前,我也参加了培训学习,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但都很肤浅。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我由原来的政治教学转到地理教学,我拿到教材已经是七年级下册。打开课本一看,着实吃了一惊:新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大篇幅的活动题,可正文却少了许多,以往老师讲,学生“划下重点背”,现在根本找不到文字!

第一章是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显著;以“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开篇,配以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四大地理区域:给出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配以活动题……翻着新教材,我茫然不知所措。手拿课本,我真正触摸到课改的气息,容不得多想,我走进教室……好不容易上完一节课,我一身冷汗:拿的是新课本,可授课体系仍停留在旧教材中,“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回到办公室,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地理新课标》。带着困惑,带着需求,这次的翻阅目的更加明确,那就是“课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逐渐的,“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些理念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我改变了以往机械记忆的授课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由关心考试分数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台湾》的学习,我将内容划分为“台湾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美丽富饶的宝岛”、“经济发展历程”等几部分,学生分组,找寻相关材料,在课堂上展现给同学们。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布置下去,没想到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想:台湾的位置、台湾地形、气候、农业及其分布、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历程、台湾地震频发、台湾经济发展的原因,甚至还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我恍然大悟:原来地理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这课堂本应属于学生!

2016年学校开始研究“新基础教育”,提倡老师在教学中体现“新基础教育”理念,我从教科室领回一本《新基础教育读本》,开始探究有关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新基础教育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等等。通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新基础教育理念,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我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七年级下册是初中地理的最后一册,主要了解中国各地区间的地理差异及各自特点。有了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事物的成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加之平日的探究学习,在本册的教学中,我把内容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我的角色也发生转变,由原来喋喋不休的讲解者变为一个安静的学习者,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小组之间的争论,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学生们给我的惊喜也不断涌现:学习港澳地区时,刘钰洋同学给同学们讲解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回归道路,俨然一个小小的历史家、政治家;学习青藏地区时,同学们就‘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进行设计,如旅游活动的时间、人物、路线 、准备的相关物品、参观的主要景点等等,通过设计,把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交通、自然人文特点等有关知识都涵盖其中。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個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

猜你喜欢
理念教材探究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用心处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