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久富
最近读了《人民教育》2011第1期余慧娟记者写的《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一文,我的感受很深。文章针对课堂教学,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即课堂文化专制、教学缺少美化、能力存在黑洞,并提出了今后教改的方向。文章认识深刻,分析详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有同感,下面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师个人魅力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做一个有专长的人
文章提到,北京四中语文教师李家声讲《离骚》,好像被屈原附体一样,散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芒,让学生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他朗读《离骚》,学生无不被屈原那种灵魂的美、精神的美所深深吸引,课后,一个从不喜欢语文的理科生竟花许多时间去背诵《离骚》,这是语文教师发掘的学科美。青岛二中的郭京君教师讲生物,能横贯地理、历史等几大学科,纵达最前沿的生物研究,他能像磁石一样牢牢“吸”住学生,跟着他做竞赛,乃至上了大学,转专业都要回到生物领域,这是生物教师展现的思想美。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美在其中,情感是行为的动力,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成为前进的动力。在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和学科特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选好理解突破口,教出新意,教师要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学会突破。可以从文章的某一点上突破,也可以从文章的精彩处、疑难处、重点处突破。例如,在分析《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可以抓住“不”字为文眼,文中有“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句子。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在语文这座殿堂里,就会体会到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着无穷无尽的情感,每一种微妙的情感都能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去表达。因此,学生自然就被语文的魅力吸引了。
二、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开头中写到:“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是它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可见,安全和信任是课堂文化的基本因素。正如余慧娟记者所说,“一个成天只强调认真听讲、坐得直、不出声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课堂”;“一个只强调‘服从,尤其是思维的服从、知识的服从的课堂,是思想专制的课堂”。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追求理想等积极的情绪。记得一个春天的早上,我正在上课,一个女生迟到了,瞧她落落大方地站在门外,我顺口问了一句:“怎么迟到了?”众目睽睽当中,这个女学生居然说:“春眠不觉晓。”轰的一声,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大笑,教学秩序被打乱。我微笑着,依旧和蔼地对她说:“冲着你诗意的回答,我原谅你的迟到。”上课继续。事后我想:倘使教师缺乏宽容之心和幽默感,不能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关怀爱护学生的真诚坦率的气质,采取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很可能就在一次小小的师生冲突中丧失殆尽。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你就应该做一个善于营造课堂文化的人。一方面,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造心灵融通的交流场。即情境导入,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营造安全状态,出示自学指导给足学生探究的各种条件,交流研讨提供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质疑空间,学习过程中不断创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另一方面,读书修身,使课堂真正形成以知识魅力为指导的“知识秩序”,而不是 “专制秩序”。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和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泰戈尔和徐志摩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和周国平等哲理文字折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教师的教学语言怎能不充满经典?教师的判断推理怎能不掷地有声?那时教学的课堂想让学生睡觉都难,能不产生抓住学生心灵的“文化场”吗?所以,教师应该把安全留给学生,用渊博武装自己,在课堂上形成自己的文化风格。
三、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做一个有品味的人
古人云:“师者,范也;言行动静,皆可为式。”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莫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这一形象的比喻,向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传统的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有教无类的平易宽厚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还要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崇尚真知、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人无完人,教师也不可能是完人,应该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公开检查自己的过失,这决不会有损尊严。反之,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压服学生,失去的恰恰是学生的尊敬。那教师应该怎么完善自己呢?首先,要形成优良的情感态度。能够容人、容事、容误会、容委曲,要有一种热情、开朗、豁达、合群的性格,要有承受压力的坚强意志,要永远有一副微笑的面孔,永远保持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发展的精神状态。其次,要具有良好的风度、风范、作风。熟悉和遵循社会公民道德,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同时,在涉及道德的问题上,要有抗干扰、抗诱惑的能力,稳定地把握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后,要有高雅的爱好和志趣。一个爱读书的教师肯定会带动一片爱读书的学生,一个常吸烟的教师很难引导学生不吸烟,这些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是影响学生能否走进你的重要细节。
总之,今天的教育,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与技术,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与操作,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良心的回归,在于教师精神家园的重建。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实在和敬业吧,真正让教师的魅力光彩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