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好的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更主要的是讲究设计问题的方法:紧扣目标、直观简洁、循序渐进、问有实效,达到指向明确、条理突出、层次分明、开启思维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设计;策略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和交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因而问题设计是否正确,是否富有启发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智力与心理发展水平、有意注意等特点,为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其容易分散的注意力,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问题是一个关键。那么,怎样设计好语文教学的课堂问题呢?现就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 紧扣目标,指向明确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每一个问题都应紧扣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目的可以是为理解课题而问,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问,为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而问,为掌握句式而问,为深化思想内容而问。教师在设计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清楚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课堂问题设计之根本,而要使问题设计得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教师还要做到:一是熟悉教材内容的联系;二是注重针对学生的个性认识水平。比如教授七年级下册《老王》以理解课文内容设计问题:
1. 全文从哪两方面介绍老王?
2. 老王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3. 老王的“善”又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学生阅文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对老王也有了完整的印象,但要深入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时教师就要围绕教学目标抛出第四个问题:作者杨绛一家也“善”,哪些事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两厢比较,也就很好理解了作者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能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这些问题的设计,一环扣一環,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而且紧扣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二、 直观简洁,条理突出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往往需要设计多个问题,因为学生思维比较直观,且不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他们来说,这些问题切忌繁杂零乱难以收拢,而应突出条理、清晰直观明了,比如对所授课文分出整篇中的大问题和各段中包含的小问题,由大大小小的问题构成学习这篇课文有条有理的问题网络。这样的设计同时也符合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学习规律。如教授七年级下《邓稼先》一文,老师先设计一个大问题:全文按时间记叙了邓稼先的几件事迹?学生朗读课文后,都能按时间表逐一回答。紧接着老师让学生重点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我不能走”两部分,引出第二、三个问题:“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目的是什么?”“文中引用一首古诗与儿歌的作用是什么?”而后又落实在文章的语句上:“怎样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些问题的设计,从全篇到段落到语句又到段落,既直观清晰,而且富有条理,学生结合课文稍加思考就能解决,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从多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如此多加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三、 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小步子、多循环,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此设计问题就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步感知课文,老师可先设计简单的问题:
1. 百草园写了哪些趣事?
2. 三味书屋写了哪些趣事?学生阅文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再设计较难的讨论题:文章作者所要展现的主题是什么?又如,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设计的问题:
1.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2. 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3. 从这些事情中,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 阿长有很多毛病,但最后作者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又做如何理解呢?这两篇课文的问题简繁难易相递,层层推进,能很好地诱引学生一个一个问题理解把握,由浅入深,既有全篇内容的整体感知,又有全文主旨的探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四、 问有实效,启发思维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所以课堂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要有思考价值,能启动他们的思维。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处、疑难处、精妙处进行问题设计,不用思考就知道的简单的就不必提问。有的老师提的问题本身就暗示着答案,如“是不是”“对不对”,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不经大脑思考就回答一通,这样提既浪费时间又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目的。如七年级《最后一课》,可让学生探讨“亡了国当了奴隶的大门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钥匙”这一句子的含义,又如《陋室铭》一文让学生在把握全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为什么用“孔子曰:何陋之有。”结尾?这两篇课文问题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更主要的是讲究设计问题的方法:紧扣目标、直观简洁、循序渐进、问有实效,而后达到指向明确、条理突出、层次分明、开启思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青春.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技巧[J].新课程学习,2011.
[2]杨丽琼.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N].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
[3]施爱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问及其有效设计[J].语文天地,2012.
[4]倪玉平.问题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2.
作者简介:肖长顺,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将乐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