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展览通过四个单元,分别从吴昌硕绘画艺术渊源、大写意画风、交游与影响、书法与篆刻四个方面,展现其开拓进取的博大胸怀以及对时代变迁的积极融入。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启用后的首次展览。
6月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徐悲鸿与他的时代”江苏巡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开幕。共展出作品200余件,主要依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精品,展出了包括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水彩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艺术作品。
6月9日,“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汇集展出国内外38家博物馆的文物珍品,其中意大利21家博物馆、国内17家博物馆,共200余件(套)文物。
6月1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烟台市委宣传部、荣宝斋画院、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道自然—全国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烟台美术博物馆开幕。
6月22日,由河南省美术馆主办的“时代·印迹—河南省美术馆馆藏版画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河南省美术馆近年来在版画方面收藏和研究的成果,以崭新视角呈现出兼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馆藏精品。
6月2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立足于“入蜀”,邀请全国艺术家来表现蜀地的大美山水、风土人情,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6月22日,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承办、江苏省美术馆协办的“第四届傅抱石·中国画作品双年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入选及获奖作者作品共100件,其中包括3位“傅抱石奖”获奖作者以及7位提名作者的20件作品。
6月24日,由江苏省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无锡凤凰画材集团主办的“江南吴韵—中国水彩名家邀请展”在凤凰艺都798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集结全国知名的水彩艺术家13人,来到无锡多处景区进行水彩写生,集中展示写生作品。
6月25日,由上海书画院、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龙现代艺术中心主办的“海上风·江海潮—上海书画院、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中国画作品联展”在上海龙现代艺术中心开幕。
6月26日,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的“千人千面—馆藏古代人物画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幕。展览以馆藏古代人物画为主线,从不同角度类别来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6月27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开幕。此次展览主题是为呼应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精神,展现文明互鉴的思想主旨。中国美术馆从馆藏外国艺术家的3500件作品中,遴选出涉及61个国家的100多位艺术家创作的224件精品,涵盖了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多种类型。
6月27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纪念何香凝诞生140周年艺术精品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何香凝艺术精品70余件。同时,展览还充分利用大量丰富而又鲜活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向广大观众讲述何香凝一生的艺术成就与革命贡献。
6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江苏省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几度相看忆故人—周思聪、卢沉纪念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幕。展出周思聪、卢沉夫妇绘画作品80余件、与学生往来书信10余件,时间跨度近40年,其中大部分展品来自北京画院。
6月30日,由重庆美术馆主办的“红岩—美术书法作品邀请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此次“红岩”主题展,意在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对“红岩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作品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艺术形式涉及版画、连环画、国画、油画及书法作品。
6月30日,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武汉大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在汉雅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来自不同城市的18位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组成,呈现艺术家创作个案,并可以比较和认识个体艺术家与地域、环境、学脉乃至日常交往之间的关系。
6月20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诗性回归:黄君评沈鹏书法集》《风骚挽手:黄君评谢云书法集》出版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90高龄的谢云亲自到会,沈鹏特别呈送发言录像到会。首都书法界、诗词界、出版和文化产业界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首先介绍两书出版情况。黄社长说,沈鹏、谢云以深厚的文化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湛的书法艺术,成为当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沈鹏兼擅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尤其以草书独步天下。谢云的草写大篆和鸟虫篆独树一帜,是当代书法重要的艺术成果。两书的出版,是人民出版社为当代书法艺术所做的一件实事,希望以出版的形式为当代书法史立此存照,为新形势下中国书法的长期繁荣、发展与进步,提供可资参照的时代形象。
谢云以《追寻梦想,放飞激情》为题发表了精彩的讲话,他说:“我的人生走过了八十有九岁了,用脚步丈量的每一寸,皱纹记录的每一步,躺在故纸堆,诗书将我笔墨之间的澎湃、轰鸣、起伏、幽咽,日日用诗人的良知,去打捞书法的良知和咳嗽,把我拉回公元前的殷商先民狩猎、祭祀、舞蹈、农耕诸事物,享受汉字形义诗的美求。将书法的文字,在历史与现实,偶然与必然的漩涡中,进入了终身的、书法艺术的叩拜。”
沈鹏认为,黄君对他与谢云书法的推荐,是用独特的视角,发表了对当代书法、诗词艺术的见解。沈鹏强调当代书法需要整体进步,尤其需要创造意识,书法艺术要反对浅薄、平庸与低俗,要追求高雅境界。“高雅是艺术本身应有的素质,书法本身需要高雅,高雅并不违背大众的需要,大众需要高雅,在高雅当中提高大家。”
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对沈、谢二老表示敬意。他指出,黄君对二老的系统关注与研究,是一个知识分子文化责任心的表现,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个专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反映了人民出版社对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代书法文化状态的关注,也是推动文化自信的具体作为和表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从亲历交往中对沈、谢二老为艺、为人给以高度评价,并热情称赞黄君的综合修养,指出黄君作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不仅诗书创作水平很高,而且长期坚持学术研究,弘扬正能量,难能可贵。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洪武代表中国书协对两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他分享了在与沈鹏、谢云二位长期的工作、交往、学习中得到的帮助、教益和启迪,赞赏黄君从诗性与人文情怀的角度研究、评述二老书法的独到之处。与会专家对黄君研究沈鹏、谢云书法的学术眼光给以充分的肯定,对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两位书法家评论专集的现实意义给以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树立当代书法艺术的高峰形象,对当代书法进一步繁荣,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断创新,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