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贵布
第十一节车厢 克己博爱
一
李大钊参加工作以后,薪水不低,还算得上是高收入者。他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起初月薪是120银元,后来增加到了240银元。李大钊又兼任了其他大学的教授,再加上写文章所得的稿酬,他的收入水平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高的了。然而,李大钊在北京却没有自己的房产,也不讲究吃穿,有时候李夫人还要为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发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李大钊把薪水的三分之二都用在了公共事业上,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很难做到完全用于家庭生活,因为他还经常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李大钊就当众宣布,从每月的薪水里拿出80银元用作开展各项活动的经费。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了解到李大钊的情况后,出于好意,他写信通知学校的会计科,在每月发薪时先扣下李大钊的一部分钱,直接交给李大钊的夫人,以免除她“无米之炊”的烦恼。
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当时,他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北大红楼上班,却在西城区租房子住。为什么他不住学校附近呢?因为当时西城的房租比东城便宜些,他为了省钱,便舍近求远了。1920年至1922年,李大钊全家五口人住在西城区南边石驸马后宅35号(今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这是一座普通的三合小院的平房。1923年春,李大钊搬家到西城铜幌子胡同,这里离北京大学稍微近一些。
李大钊的生活极为简朴,平日里经常穿着一件洗褪了色的布袍子。每天清晨,李大钊从西城到东城,步行一大段路去上班,不舍得坐人力车。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不得已他才坐人力车。上车的时候,他从不跟车夫讨价还价;下车的时候,他经常多给车夫钱。他觉得,同样是人,让别人费力拉车,自己坐着享受,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每天中午,他经常不回家吃饭。他在北大红楼图书馆的办公室里,拿着一张大饼,有时是馒头或窝头,就着白开水吃下去。他的午餐就是这么简单。熟悉他的人,将他的生活归纳为16个字:“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
有一次,一个亲戚去拜访李大钊,看见他的幼女身穿红粗布小棉袄,外面套着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都油光光的,显得土里土气,完全不像北大著名教授的女儿。亲戚对此很不理解,于是问李大钊。李大钊淡淡地一笑,说:“点种!”“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当教授的点什么种?”亲戚迷惑不解。后来,他才明白李大钊所说的“点种”的真正含义——李大钊“点”的“种子”,就是革命的种子,共产主义的种子!
二
李大钊常常将自己与列宁对比,感叹自己做得还不够,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列宁。他写了一篇文章,悼念列宁同志:“列宁对于人民的功绩,就像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他遭到敌人的狙击,卧病在床,薪水少得可怜,都不足以维持病中的生活。国家虽然给他涨了薪水,但是他到临死的时候,薪水也只有300银元左右。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惭愧,无地自容。”
他觉得自己比列宁同志在物质方面的条件要好很多,这实在让他内心感到不安。他觉得自己应该像列宁同志那样,在生活方面更加简朴些才对。
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北大教授中实属罕见。有的学生曾劝他要注意营养,李大钊听后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想享用?但时下国难当头,众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我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的疾苦呢?”朴实的话语体现出李大钊心装大众的博大胸怀。
其实,李大钊不用自责,他在物质生活上的确够朴素的了,但是,他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更值得我们敬佩。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当了教授,刚30岁,年轻有为,可是他并不嫌弃“糟糠之妻”。李大钊交际广,很多知名人士都来他家做客。每当此时,李大钊总要把妻子赵纫兰请出来和客人见面。许多客人见到李大钊这样对待妻子,都打心眼儿里敬佩他。
平时,李大钊回到家里,一定会帮妻子料理家务,从来不摆教授的架子。他曾经说:“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强制它、侮辱它、压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
在李大钊珍爱自己“糟糠之妻”的事实面前,政敌都承认李大钊确实“有气节有操守”,是当之无愧的“慷慨悲歌之士”。
三
李大钊对待自己的子女,也是慈爱有加,但是绝对不会溺爱。李大钊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运用“尊重”这种“最有力量”的方法。
他注意研究儿童心理,根据孩子们心理、生理特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一年夏天,李大钊从北京回河北老家度假,给孩子们每人买回一包礼物——笔、墨、方格字帖。孩子们非常高兴,立即研墨、铺开方格字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写起字来。长女李星华第一次临帖写大字,很兴奋。她写得很快,临摹了一张,看看不像,又临摹了一张,看看还是不像。这时,她气得小脸发红,差点儿就哭出来了。她委屈地放下毛笔,躲到后院里偷偷地抹眼泪。妻子发现李星华在哭,但搞不懂她为什么哭。妻子正要走过去问李星华原因,却被李大钊拦住了。他说:“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难揣摩的,你要是问她为什么哭,她是不会告诉你的,你不要硬逼着她说。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显地擺在这里吗?”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钊接着说:“我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儿,一不留神儿,用小刀划破了自己的手指。这个小女孩儿立即把伤口包了起来,生怕别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发现,直到伤口长好了才给别人看。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这就是女孩子的一种好胜心,你明白了吗?”妻子这才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儿,李大钊把李星华叫过来,和她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着李星华写的字帖,微笑着说:“你的字写得很好,有点像魏碑帖上的。因为这是你第一次临帖,写得还不大整齐,笔画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字有的个儿大,有的个儿小,你要是天天都耐心地练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的。你看,你哥哥写得也不整齐,可是他不着急,沉得住气,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把它慢慢地写好。”李大钊的话使李星华受到很大鼓励,同时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静、容易急躁的缺点。从此以后,李星华天天练习写字,性情也变得比以前沉稳了。
李大钊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革命的真理,为革命事业培养“火种”,在家里,也教育子女要经风雨、见世面,努力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去郊游,一同乘船、渡河、爬山,锻炼他们的胆量,使他们的胸襟变得开阔。
李大钊家中堂屋的北墙上,挂着一张富有诗意的画,画中有一个少女怀抱琵琶在演奏,各种飞禽走兽闻声而来。李大钊十分欣赏这幅画,他绘声绘色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看,音乐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这个弹奏乐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轻轻地拨动,就能引来美丽的孔雀、高傲的仙鹤,还有各种说不出名的鸟兽,它们都被音乐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说了,音乐不仅能陶醉人,而且还能鼓舞人心。”李大钊经常教孩子们唱歌。有一次,他教孩子们唱的是教堂里的一首赞美诗,其中有这样几句:禾捆收回家,禾捆收回家,我们就要欢喜地将禾捆收回家。他边唱边讲解:“你们看农民辛辛苦苦地种下东西,收获的时候是多么欢喜呀!他们忘记了辛苦,只有快乐。革命也是这样,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们会像农民把庄稼收回家一样快乐!”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将儿子和女儿叫进书房,先要他们将当天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的王国……”李大钊听完歌,没有夸奖他们唱得好,而是幽默地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里面经常漂浮着死猪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首歌太不现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他借此机会教孩子们唱《国际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他还给孩子们讲解歌词的含义,讲解从事革命的道理。结果,他没教几遍,孩子们都会唱了,而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些歌曲。
四
1924年5月,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他穿着一套旧西服,提的是一只旧皮箱。单从穿着打扮来看,谁也不相信他是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有一次,李大钊去广州参加国民代表大会,返京后,孩子们迎接父亲,眼巴巴地望着父亲提回来的两个樟木箱子。孩子们以为箱子里一定装着父亲给他们买的礼物,还会有好吃的土特产。谁知道,箱子一打开,孩子们失望了,里面全是父亲买的崭新的书,并没有吃的和玩儿的。如今,这两个樟木箱子还摆放在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里。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李大钊担任北方区委员的最高负责人,他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克勤克俭,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深深地佩服这位廉洁奉公的领导,就连当时的反动文人也说李大钊胸怀无私、品格高尚。
认识李大钊的人都知道他乐于助人。陈独秀曾评价李大钊说:“李大钊对同志的真诚,非一般人可比。寒冬腊月,他将自己新做的棉袄送给了周围的同志;有的社会青年到他家去,他都会热情地招待,留他们在家吃饭,从来没有一个人是饿着肚子从他家走出来的。”在北京大学,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经常会收到署名为“无名氏”的汇款单。其实,这个“无名氏”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的表姑,在李大钊家料理家务,常常得到李大钊的照顾。李大钊自己不乱花钱,却时不时地将一些零花钱悄悄地塞在表姑的枕头底下。表姑对此很是感激。
有一次,李大钊坐轮船去外地,登上轮船后,在甲板上等候开船。查票员在人群中穿梭着,例行公事,挨个儿检查旅客的船票。刚查完李大钊的票,查票员就盯上了李大钊旁边的一个老头儿。这个老头儿衣着破旧,肩上扛着一个破旧的包袱,他躲躲闪闪的,查票员凭经验一下子就看出他肯定想逃票。查票员一把拉住老头儿的胳膊,毫不客气地责问:“你躲什么躲?把你的票拿出来看看!”老头儿见自己没法再逃避了,只好说了实话:“先生,我没有钱,没有买票,我是混上来的。”查票员轻蔑地看着老头儿,严厉地说:“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好人,果然是一个逃票的人!没钱买票,那就下去,凭什么让你白坐船!”老头儿将包袱放在甲板上,双手抱拳,央求道:“先生,我是一个矿工,老家捎来消息,我老婆死了,我急着回家,工头没有给我工资,我真的没钱。您行行好,别赶我下去!”查票员白了老头儿一眼,弯腰抓起老头儿的破包袱就要往海里扔。老头儿急了,一边流着泪,一边拽住包袱不放。查票员一边使劲儿夺包袱,一边用脚去踢老头儿。老头儿躲闪着,两个人就这样撕扯起来。突然,一双有力的手拉住了查票员。查票员一看,原来是一个四方大脸、留着两撇黑胡须、身着长袍的汉子拉住了他。查票员没好气地说:“你别多管闲事!”李大钊严厉地说:“我不是管闲事,我给他买票!”查票员一听,松开了拽包袱的手,冷笑道:“早买票,就不会让我费这么大劲了。”说完他接过李大钊手里的钱,给老头儿补了票。末了,他还不忘嘲笑李大钊:“你怎么跟这种人为伍,有失身份!”李大钊笑了笑:“我们都是中国人,大家的身份都是穷苦大众,你也一样!”查票员一听,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走开了。老头儿紧紧地握住李大钊的手,千恩万谢,眼泪哗哗地往下掉。老头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弯腰向李大钊作揖:“恩人,您是我的恩人啊!”李大钊连忙把老头儿扶起来,安慰道:“大爷,没事了,您别难过了。”老头儿说:“恩人,您别叫我大爷,其实我才40多岁啊!都是生活逼得我成了这副模样!”李大钊听了他的话,内心很是伤感。于是他俩聊了起来。通过攀谈,李大钊了解到这个煤矿工人是山东人,父母双亡,只有身体不好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家。早几天,他刚得到消息,他的妻子病故了,他便心急火燎地往家里赶,幸亏遇到了李大钊,否则,还不知道哪天才能回到家。臨别的时候,这个煤矿工人再三向李大钊要地址和姓名,想以后去还李大钊的钱。李大钊说什么也不肯告诉他。李大钊握住他的手说:“大哥,请记住,让你的家庭陷入困境的,不是你的命运不好,而是这个社会制度!不过,你不要灰心,曙光在前,新社会的晨钟已经敲响了。只要全国的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这点钱,你不用还了。回去后,如果你能团结周围的穷苦大众,踏踏实实地做事,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煤矿工人听了李大钊意味深长的话,连连点头,嘴里一个劲儿地念叨着:“您真是好人啊!”煤矿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李大钊把钱都给他买了船票,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到了目的地,李大钊向朋友借了钱,才没有挨饿。
李大钊就是一个克己博爱的人,即便他的口袋里只有一元钱,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这样做了,心里就会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他深深地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