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收洋垃圾背后的故事杨凯奇

2018-08-17 05:54罗逸爵
今日文摘 2018年15期
关键词:洋垃圾垃圾

罗逸爵

中国环保行动的轻舞蝶翼,在全世界卷起了风暴。美国的废品回收站,日本的电子工厂,马来西亚的稀土矿,柬埔寨的生物质电厂……看似相对独立的事物,从进出口贸易、产业转移到政府决策乃至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

现在,假设你是一个英国伦敦白领。

清早,你习惯带一杯咖啡上班。不过,2018年2月份开始,你会因为使用外带咖啡杯,承受更高的价格——伦敦市中心的星巴克每杯要涨5便士,相当于人民币8角。不仅如此,英国环境审计委员会还建议,向一次性咖啡杯征收25便士的“拿铁税”。

晚上,你走进英国连锁酒吧威瑟斯本,点了一杯鸡尾酒,却发现没有配吸管。酒保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所有威瑟斯本酒吧今年开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你满头问号,却不知道英国多座城市垃圾堆积,让政府坚定了减少塑料垃圾的决心。2018年初,中国“洋垃圾”禁令生效,让许多发达国家苦求应对之策。

中国环境治理新格局是影响世界的“另一个转折点”,不仅传导速度更快、影响更深刻,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之前我国以保护国内环境、资源为主,现在也开始关注海外投资是否绿色。”

要强化垃圾分类水平的美国人

“如果英国人听说迄今为止英国三分之二的废塑料都会被运到中国处理,我觉得他们会感到很惊讶。”英国环保组织“绿色联盟”政策主管Dustin Benton说。

与欧洲相比,更早感受这种影响的,可能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

2017年10月,美国俄勒冈州“望纸兴叹”。俄勒冈州环保局称,因为中国拒收“洋垃圾”,当地废品回收体系陷入瘫痪,回收站爆仓,废纸堆积如山。

俄勒冈州人正被倒逼着改变生活习惯。俄勒冈州环保局官方网站为中国“洋垃圾”禁令设了一个专门页面,号召俄勒冈公民提高垃圾分类的水平,以减少废品回收商们分拣垃圾的难度。

美国废品回收行业协会表示,全美国出口的价值165亿美元的废料中,原有40%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将高价值的废料送进垃圾填埋场。”填埋是万不得已的选项。俄勒冈州的废纸回收商们为了将废纸重新出口到中国,正在对废杂纸进行分拣,尽力剔除里面的混杂物——书钉、胶水、有异味的垃圾碎片。这事情并不简单,一位美国回收商说,他的公司进行了无数次测试来获得更好的分拣质量,包括减缓生产线以更细致地分拣,以及添加更多的分拣机。

进口大国:从煤炭到天然气

除了进口固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还是许多资源的全球最大买家。中国环保改变了进口产品结构,小则波及该产品的国际价格,大则影响该产业的盛衰。

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中国北方多省份在近两年里开展“煤改气”,这是造成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也助推了国际液化天然气价格走高。2017年中国液化天然气消费量比去年同期上涨18%。专家预测中国进口天然气需求量会不断增加,未来中国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会提升。

“煤改气”的另一面,是中国致力于削减煤炭消费。中国本是煤炭净出口国,但2008年后因限制国内煤炭开采,加之国产煤质低而价高,中国煤炭进口量一路飙升,转而跃居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

“一出一进”的新格局

中国对“洋垃圾”关上大门后,一些发达国家固体废料出口商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周边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东南亚各国。

印度尼西亚塑料回收业协会会长Christine Halim证实,越来越多的欧美固废正被出口到印度尼西亚,Christine有些矛盾:她觉得中国禁令“当然是机会”,却也不希望印度尼西亚沦为欧美新的垃圾场。

在国际贸易链条上,中国曾经只是一个齿轮,现在则已成为引擎。引擎输出功率上的些微差异,足以影响链条的运转。

长期关注此领域的毛显强分析这种传导机制:“中国制定严格的环境政策,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改善资源、能源需求和消费结构,从而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再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将这种影响传导到世界。”

Dustin Benton表示,短期来看,英国的废料可能会被送往印度、越南等回收标准较低的国家,代价是“英国固废企业拿不到像中国那样高的回收价格”。长期而言,“可能有两种途径:英国投资更好的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本土处理这些固废;还有一种就是减少垃圾的回收利用(填埋或焚烧)。第二种方法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彻底失败。”

除了产业转移,中国环保还可能对国际产业格局带来意料之外的连锁反应。

2012年,中国为保护稀土资源及减少稀土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制定了稀土出口配额,限制稀土出口。由于中国的稀土产量长期占世界的90%,此举引起国际震动。马天杰回忆起当时国际上产生的两个现象:顶着国内的反对声,马来西亚重启稀土矿建设,以及日本电子工业加强电子元器件回收利用。“这些行为都旨在摆脱对中国出口稀土的依赖。”

马天杰用“一出一进”来解释中国环境治理给世界带来的新格局。“出这一面,以前中国用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的一些产品比如稀土,不再那么大量地出去,习惯了这些产品的外国一时受不了;进这一面,随着国内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外国的污染类产品,比如洋垃圾,更难进来,但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则需求旺盛。”

资本与技术:温和的影响

在这个发展和保护的传统故事的当代版本——中国环境治理的新格局里,伴随着“世界工厂”一起转移的,同样有环境污染的压力。

在徐荣记忆里,国内环保产业起步是在1990年代初,那时的中国环保远谈不上向周边国家“传道”,“国内企业主要是帮海外企业做代理。”直到2008年左右,国内掀起资本浪潮,中国环保企业通过购买外国技术或直接并购外国公司,开始了技术积累。

中国的环保技术积累有鲜明的轨迹可循:像“大气十条”等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等政策出台后,创造了相关领域的风口。“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又没有相关技术储备,就得去海外引进。”

至2013年,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两边互相拉动,也促成了各种合作”。几轮技术引进与沉淀,中国环保产业在重要环境领域羽翼渐丰,一些技术甚至全球领先,开始向国外输出。

徐荣感受到,2016-2017年,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意愿“非常非常强”。他分析,像水处理这样在中国比较成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领域,国内中小型环保设备制造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便转身拥抱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在那里,中国的环保技术能够形成优势。

徐荣坦言,中国环保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的初期,曾遭受过一定程度的歧视。但现在中国企业的投资者形象已经得到尊重——“主要原因,中国是买方市场,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议价能力。其次,中国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做得好,案例增多后具有示范效应。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中国环保市场的诱惑力上。”

让当地人全面了解

“我们走过的路,不要让别人再走一遍。”航天节能董事长刘铀光回想起该公司在柬埔寨柏威夏省建设的生物质电厂投产的那一天,还是感触颇多:“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开着拖拉机过来看,铺天盖地。”

这座电厂是广东一家企业在柬埔寨设立的糖厂的配套设施,用糖厂制糖留下的甘蔗渣发电,再供应给糖厂生产。柏威夏省经济落后,电力不足,生物质电厂发出多余的电,还能接入当地电网,提供给当地生产生活,并且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因此当地人是很支持的。”

这家生物质电厂遵循的是中國的环保标准,因为柬埔寨的环境标准还不完善。刘铀光考虑的是可持续性问题:如果为了节约成本,占了柬埔寨标准低的便宜,一旦柬埔寨提高了标准,电厂将何去何从?

在毛显强看来,中国环境治理新格局是对世界影响的“另一个转折点”,不仅传导速度更快、影响更深刻,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之前我国以保护国内环境、资源为主,现在也开始关注海外投资是否绿色上。”航天节能只是一个例子,其背后还有更宏大的背景——绿色一带一路。

中国“绿色一带一路规划”,其基础是“共同体”概念,“意味着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不仅要经济利益共享,环境也是共同体”。

猜你喜欢
洋垃圾垃圾
垃圾山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睡眠”比失眠还可怕
倒垃圾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VINTAGE VALUES
亮剑:对“洋垃圾”再说“不”
中国“洋垃圾禁令”让欧美紧张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