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师这样做

2018-08-17 12:12:38宁翠娟
纺织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学院纺织纤维

文/本刊记者 宁翠娟

截至2017年底,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3674人、优秀教学成果奖1114项。其中,2017年共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171人,优秀教学成果奖233项,用于教育项目的公益支出共218.43万元,占总成本的21%。这些奖励切实推动了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加速了科教兴纺的进程。

近日,本刊记者跟随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秘书劳斌走进中原工学院,与获得“纺织之光”2017年度教师奖的两位教师章伟、王艳芝进行了交流,谈谈她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如何做的。

章伟:让软肋变成力量

“从2003年来到中原工学院,至今已有15年,我亲身感受到学校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给了每一位中工人一个平台,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集体的肯定。”章伟感慨地说道。

一路以来,章伟积极参与了“纺织工程”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参与完成了“织造学”“纺织厂设计”“非织造技术”“新型织造技术”等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且先后参与编写了“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服装国际贸易》《纺织服装商品学》,两部教材均被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评为部委级优秀教材。目前,其正在参与编写的《非织造技术》已获“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立项,计划于2018年完成。

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上,章伟做得很出色,但其更出色的是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例如,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章伟发现一名所谓的差生,其实能力并不差,各项实验任务完成的都很好,只是由于专业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分析不够深入。看到问题所在,章伟因人施教,帮助学生补足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因此得到了成长。“这个案例也让我们认识到专业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科学习的全过程。”章伟说道。

谈及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章伟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新技术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敢于创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力差、实际操作能力弱、面对困难时易逃避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软肋变成力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从教十五载,章伟取得了很多教学成绩,例如“纺织之光”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一等奖、“红绿蓝杯”第八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等。谈及最看重哪个奖项,章伟告诉记者:“我很看中优秀指导教师奖,因为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就是和学生深入交流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让我从学生身上学到不少宝贵的东西,有一种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的感觉。”

章伟 中原工学院教授

王艳芝 中原工学院教授

此外,章伟在“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及建设工作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该中心依托中原工学院,与恒天重工、新乡白鹭等14家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成立,旨在加强学校创新能力与社会有关方面创新能力的深度融合。章伟说道:“该中心主要从功能性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高档面料、服装及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关键技术等方向进行研发,通过校企协同,相信会对河南省纺织工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

王艳芝:培养“即得即能用”人才

中原工学院根据纺织服装发展特色和重点学科群建设的需要,结合纺织及相关产业发展形势,将本科教育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研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王艳芝一直在关注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近年来,河南省化纤行业新开发的化学纤维品种和工程很多,例如新乡化纤的氨纶纤维、平顶山神马的芳纶纤维、河南永煤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中远氨纶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工程化项目等,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需求。

针对这种新需求,王艳芝协同所在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有效实践,通过让学生跟班实践,进行一线生产和技术管理者角色实训。例如,在毕业学年把成班制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联系和吸引有意向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轮岗实习,遇到问题及时与企业多方沟通和总结,为企业培养“即得即能用”的人才。

另外,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依然是王艳芝最重要的工作。谈及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她说道:“密切关注最新研究前沿和技术进步,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并通过引入视频教学等授课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王艳芝都是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

值得一提的是,王艳芝始终秉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英语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不断解决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有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比如在有选择性讲解课文的同时,通过检索该专业核心期刊的文章作为教材补充,这些文章涉及专业前沿,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再比如从国外高校索取或者自己查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英文科普短片,不定期在课堂上播放,增加教学趣味性。

而在科研项目上,王艳芝主要围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原理和新技术、先进纤维高分子改性及应用等研究方向,主持完成了“竹炭聚丙烯复合纤维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有机无机杂化氧化锆纤维制备工艺优化与应用基础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她告诉记者:“近年来,用于高科技领域的纤维越来越多,例如纳米纤维、复合纤维、氧化锆纤维和其他功能性纤维等等,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也要积极做好科研,为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工学院纺织纤维
澳洋纺织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38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纤维的无限可能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