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郑杰川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50余万人,史称“淮海战役”。时任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第17旅旅长的李德生率部参加了这场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战役。
1948年10月中下旬,第6纵队与第2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等部在豫西南牵制敌人。10月23日,我军在下薛集突袭敌第134旅,此举使敌首脑以为我中原部队主力仍在豫西,敌遂调动部队西进,从而造成了我东面战场的有利形势,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有被我军包围歼灭的危险。在此情况下,蒋介石急令白崇禧,速调精锐黄维兵团由豫西南东援徐州战场。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首长迅速调整部署,命令:“6纵并指挥12旅尾击由确山向阜阳、太和出犯之黄维兵团,配合我军主力在徐州外围之歼敌作战。”军情似火,军令如山!6纵各旅立即收回出击部队,安置重伤员,布置大进军工作。部队火速出发向东追击!
1938年,李德生(中)任129师385旅769团特务连连长。
1948年7月,17旅旅长李德生襄樊战役后留影。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心腹陈诚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下辖第10军、14军、18军、85军和第4快速纵队,12万人,全部美械装备,其中第18军被称为蒋军“五大主力”之一。我军能否将其拖住并挡在徐州战区之外,“不仅关系到中原战局之转变,即对推动全国战略形势之开展,争取早日打倒国民党,亦属重要之关键”。可是,我军在连日征战、极度疲劳的状况下,如何克服阴雨连绵、道路泥泞、路途遥远的困难,在6天内用两条腿赶上并且超过乘坐汽车的敌人呢?在此紧急而又关键的时刻,我军大力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动员全体指战员,服从整体利益,不顾疲劳,不怕困难,采取一切有效办法来截击、阻挡黄维兵团,迟滞其运动时间。从旅长、团长,到每一个战士,只有一个念头——把风雨、饥饿、疲劳乃至生命,统统置之度外,迈开双腿,昼夜向东追击,追上黄维。追击部队之艰苦,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简称“野司”)阵中日记有如下记载:“6纵自10月29日起至11月6日,连续急行军,并遇天雨。17旅5、6两日未睡觉,部队像过草地一样疲劳。”
经过半个月冒风雨、踏泥泞的昼夜急行军,6纵终于抄捷径,于11月18日,赶在黄维兵团前面,到达安徽蒙城北面的曹市集、西阳集、小涧镇三角地区,于涡河两岸布防,堵住了黄维兵团北上的去路。此时,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正在激烈进行中,华东野战军以优势兵力和突然行动,将敌黄百韬兵团围困在徐州以东之碾庄地区。中原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路徐(州)蚌(埠)段。
1949年,李德生任2野3兵团12军35师师长。强渡长江前,李德生(左二)在枞阳铁板洲夜战指挥所研究战斗方案。
11月15日,中野第3纵队在第9纵队一部的配合下攻占宿县,歼敌1.2万余人,切断了敌人徐州、蚌埠之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2日,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1948年11月19日,在小李家召开的总前委会议上,邓小平政委说:军委已同意中原野战军先打黄维兵团,“口袋”底部(南坪集)由陈赓顶住,“口袋”口由第6纵队王近山司令员扎紧。黄维兵团被包围后,必然向南突围,南线为重点。邓政委指出:“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原乃至全国胜利的一仗,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精神,争取这一决战的胜利!我们一定要拼老命干掉黄维兵团。”11月23日,第6纵队王近山司令员、杜义德政委召集旅以上干部会,传达了总前委歼灭黄维兵团的决心与部署。听了传达,各旅的领导纷纷表态。李德生和政委韩明代表第17旅全体干部战士向纵队首长保证:“我们要下定‘烧铺草’的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牺牲,我们第17旅坚决完成一切最艰巨的任务,绝不给6纵的鲜红战旗抹一点黑!”
黄维兵团,经6纵在桐柏山区辗转牵制20余天,东来时又连续行军250余公里,沿途不断地遭我军地方部队打击,被拖得相当疲惫,士气受到影响。11月19日,黄维以3个军作正面推进,渡过涡河后,沿着宿蒙公路向北开进。11月23日窜到浍河岸边的南坪集后,黄维以18军,配合20辆坦克,向浍河北岸的我军阵地攻击。第二天,我军主动放弃了南坪集,推向南坪集的东北地区。我军这一行动,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错觉。他们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前进。后来,他们越往“口袋”里面钻,越觉得事情不妙,便掉头向南逃跑。此时6纵已位于黄维兵团西南。11月24日晚,敌人企图向南面突围,其第18军第49师已窜至双堆集西南的大营集。野司命令6纵并指挥陕南第12旅,火速从檀城集地区出发,急驰南面“堵口”。25日,第17旅前卫第50团进至小马庄以南,发现敌第85军一部正向南运动,企图逃出合围圈。此时,李德生命令第50团迅速占领阵地,截堵该敌。经3小时激战,第49团、51团也陆续赶到,敌被迫缩回原来地区。李德生立即部署第51团、50团控制了周殷庄、小马庄一线,协同兄弟纵队将东南方向缺口牢牢堵塞,完成了合围任务。25日夜,敌趁我军刚达成合围、部署尚未就绪之际,以一个营到两个团的兵力,向东、南两个方向同时突围。南路之敌以偷袭手段一度攻入小马庄我军第50团3营阵地。李德生接到第50团报告后,立即下令第49团第3营驰援,要求他们坚决把缺口堵死。经过激战,将敌击退,俘敌几十名,恢复了阵地。尔后,我军以第49团第3营接替第50团第3营,防守小马庄阵地。
在反复争夺中,李德生注意观察战场态势,依据敌侦察机的活动和地面火器试探性射击等征候,判断敌正在进行突围准备,遂通知各团加强反击工作。第49团第3营接防小马庄阵地后,冒着敌火力封锁,连夜突击抢修工事。次日清晨,张斧团长到前沿检查工事时右肩中弹,副团长王西军代理团长指挥战斗。当日8点多,敌人集中五六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我军第17、16、12旅阵地发起轮番攻击,各重要据点完全淹没在火海之中,烟尘弥漫了整个阵地上空,枪炮声震耳欲聋。经敌炮火10多分钟轰击,一个夜晚抢修的简易土木工事全被炸平,一线部队几乎在没有工事依托的情况下与敌坦克、步兵浴血拼杀。我军依靠无坚不摧的锐气,屡次挫败了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疯狂进攻,牢牢地堵住了口子。
黄维兵团被我军完全包围后,蒋介石只得改令黄维“不顾一切,向东攻击,击破当面之敌,与李延年兵团会师”,并命令刘汝明兵团从蚌埠方向靠拢黄维,全力接应。黄维将4个军的主力师集中起来,以坦克、火炮开路,在飞机配合下企图强行冲出去。黄维为了兵团部的安全,将第85军的主力第110师调到附近,担任警戒兵团部的任务。但黄维不知道第110师师长、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的廖运周在1927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一直隐蔽下来,1947年又和我中原局取得了联系。到淮海战役时,110师已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委,廖运周就是党委书记。他曾两次提出组织110师起义,回到人民军队的行列,但邓小平政委都未同意,要他们等待时机,到军事上、政治上能起最大作用的时刻再起义。这个时刻终于到来了!
黄维组织突围时,让110师担任突围前锋。廖运周同志派杨振海同志到6纵联系,说要将计就计,带110师借突围机会起义。纵队首长不知110师的底细,更不知他们起义的真假,随即上报野司。邓政委证实并同意110师在此关键时刻起义,要求做好防止意外的工作。王近山司令员立即召集旅长们开会,决定由第6纵队参谋武英去带110师出来。11月27日早上,大雾茫茫,黄维兵团开始突围。我军第16、17旅各一个团监视110师通过后,立即封锁缺口,对跟进的敌人猛烈开火。阻击敌人后续部队的战斗十分激烈。
11月28日晨,黄维以其主力第18军的3个团,在飞机、大炮和12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我军第17旅第49团第3营小马庄阵地攻击。敌首先以飞机猛烈轰炸,继之以山炮、榴炮、野炮等各种炮火,对我军阵地疯狂轰击,接着以优势兵力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冲击。敌坦克闯到了我军阵地前面,摧毁了暗堡和工事,数辆坦克围着小马庄转,碾压侧后工事,切断我后方增援。第3营干部战士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顽强抗击。他们待敌接近我军阵地时,突然集中火力杀伤敌人步兵;待敌溃退时,则以集束手榴弹对付敌坦克。如此,连续击退敌人3次进攻。
下午,战斗更加激烈,阵地上工事大部被摧毁,大树被炸断,坟包被炸平,我军人员伤亡较大——7连4班机枪手负伤后仍以密集的火力向敌猛扫,牺牲后两手仍紧紧握着机枪;9连连长刘天兴在战斗中腹部负重伤,肠子被打出来,在坚持给指导员交代任务后壮烈牺牲;指导员武学文将全连剩下的20多人,编成4个班,坚守阵地,自己带伤来回指挥,鼓励大家坚持战斗;6班班长杨勇是羊山集解放后入伍的,他在阵地只剩两个人的情况下,负伤后连续以集束手榴弹打敌坦克,先后投弹200余枚,击退敌步兵坦克5次攻击。自晨至暮,我军第49团第3营与9倍于己的敌人恶战达8小时之久,阵地始终屹立不动,歼灭了大量敌人,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为全歼黄维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
淮海战役战斗场景
第49团第3营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蒋介石见黄维10余万人被困在纵横不足8公里的狭窄地区,随时有被歼灭的危险,便于11月30日,命令杜聿明放弃徐州,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西撤南下,企图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配合,协力救出黄维,会集南逃,退守长江。中央军委针对变化的敌情,采取了歼灭黄维兵团、围住杜聿明集团、阻住李延年兵团的方针。刘伯承司令员风趣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吃一个(黄维),挟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根据黄维兵团的防御态势,总前委首长对作战部署作了调整,组成东、南、西3个集团。6纵、华野7纵、陕南第12旅为南集团,由王近山、杜义德统一指挥。遵照中野首长“坚决持久围歼敌人”的指示,6纵迅速扭转了部队中某些“轻敌速胜”的思想,立即展开了工程浩大的近迫作业。部队日夜抢修工事,无数条交通壕以每日数百米的速度向敌人逼近。同时,以炸药包、手榴弹、汽油燃烧瓶等与敌坦克的袭扰作斗争。各级政治机关根据持久的阵地战的特点,适时在战壕里建立了政工指挥所,领导战时政治工作。各部队广泛地开展了战场立功运动和军事民主,干部战士研究歼敌方法。交通通道里办了许多门板报,变成了敌前练兵、政治宣传、文艺活动的场所,使部队情绪空前活跃。与此同时,鲁豫皖苏四省的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支前参战活动。
国民党军队众叛亲离,孤立无援,与我军形成了鲜明对比。包围圈内的敌人,每天需给养200吨,靠少数空投物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半数投到我军防地,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时近严冬,敌人无吃无烧无用,到处响着争夺空投物资互相残杀的枪声,一片混乱争吵。伤员露天挨冻,缺医少药,呻吟、咒骂、哀鸣、呼救声响彻原野。我军乘机以火线喊话、散发传单、树立标语等方式,对敌开展政治攻势,进一步瓦解了敌人的士气。四面楚歌之下,敌军心动摇,整连、整营、整团向我军投降。我们对投诚过来的人员,实行火线整编。他们经过简单教育,帽子上缀个红布五角星,掉转枪口就勇敢地打击敌人,成为我军重要的兵力来源和战斗力量。
在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向黄维多次发出劝降信无效后,12月6日,总前委即向全线部队发出了围歼黄维的总攻击令。野司给南集团的任务是,攻歼南面之敌,直逼双堆集黄维兵团部。第17旅所在的南集团,从6日开始对双堆集以南敌人的重要据点进行了连续攻击。打大王庄时,李德生刚走出门,敌机的炸弹就将第17旅的指挥所炸毁,作战科副科长铁克、作战参谋、李德生的警卫员郭敬考和管理股长都牺牲了。敌在我全线攻击下,猬集一团、惶惶不安、困兽犹斗。敌每天以1个营至2个团,在坦克、火炮和飞机掩护下,疯狂地向我军反击。经我军三面连续攻击,至13日,黄维兵团已被压缩于东西不过两公里的狭长地区。总前委认为全歼黄维兵团的时机已经到来,遂调整部署,将华野第3、第13两个纵队投入南集团作战,决定以南集团为主,结合东西两集团,直攻黄维兵团指挥中心双堆集核心阵地。南集团由第17旅担任主攻,华野第3纵第23团暂隶属17旅指挥。13日那一天,李德生与23团的几位干部研究战斗协同准备工作,李德生刚侧过身子同另一个人说话,敌人一颗机枪子弹打在李德生脑袋原来倚靠的地方,差一点就牺牲了。14日,第17旅奉命以第49团“襄阳营”(襄阳登城第一营)与华野第3纵第23团“洛阳营”并肩攻击双堆集东侧敌人核心据点。
敌人的核心据点,距黄维兵团部只有千余米。因其位置极为重要,黄维以其精锐部队第54团(号称“老虎团”)防守。敌以拆毁的民房和成百辆汽车,构成以数尺厚的土墙和无数地堡为骨干的环形防御。墙内配有大量炮兵和坦克,
墙外伸出无数触角似的子母堡,火力密布,防御严密。攻破敌这一核心据点,是消灭黄维兵团部的关键一仗。战斗前,李德生带作战部队干部,多次观察敌情,勘查地形,制定了作战方案和步炮协同计划。华野特纵一个榴弹炮营(5门炮)配合李德生部作战。李德生和特纵陈锐霆司令员、炮兵营郭营长详细研究了步炮协同的具体细节,纵队配属的山炮、八二炮推至敌前80米处抵近射击。担任突击任务的第49团组织了班以上干部看地形,以排为单位摆沙盘研究了战斗方案。李德生亲自到该团检查动员,要求他们发扬襄樊战役“刀劈三关”的战斗作风,当好中野代表队。
攻击开始,南集团100余门火炮急袭敌人阵地,数千发炮弹和战士们的土造“飞雷”(汽油桶装上底火抛掷大炸药包,掷弹筒、迫击炮投掷炸药包),猛轰敌阵,足足打了1个小时,敌人的集团工事大部被毁,守敌被炸死、震昏过半。第49团“襄阳营”和华野“洛阳营”乘势突击,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勇猛突入敌人阵地,后续部队紧紧跟进。此时,清醒过来的敌人,从残破工事里蜂拥出来,一浪接一浪地疯狂反扑。“襄阳营”干部战士高喊杀声,英勇抗击,与敌反复冲杀,战士们带的一篮篮手榴弹很快就打光了,立即扑上去和敌人展开肉搏。3连2排排长管成艮的左腿被打断,还在阵地上爬着来回指挥,为战士们收集弹药;1连3排4个战士在突入敌人阵地后,与部队失去联系,他们自动组成战斗小组继续战斗;连排干部全部投入拼杀,司号员也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第23团“洛阳营”名不虚传,战斗力极强,迅速突破敌人一道又一道战壕,向核心阵地推进。此时,李德生令第49团第3营投入战斗,向敌猛扑。经过激烈拼杀,终于将黄维“老虎团”的两个营大部消灭,夺取了敌人的核心阵地。与此同时,黄维兵团部南部制高点尖谷堆也被我军攻占。这时,黄维的兵团部和飞机场,全部暴露在我军火力之下。
15日黄昏,黄维见大势已去,组织残部向西南突围。我旅即协同兄弟部队全线出击,至午夜24时将敌全部歼灭。昔日骄横无比的黄维,此时如同丧家之犬,乘一辆战车逃跑,逃离双堆集一二十公里,因战车发生故障,他下车混入溃兵中逃跑,被我军俘获。至此,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彻底覆没了。黄维兵团覆没后,杜聿明集团的3个兵团也被我华野全歼,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