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怡安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们的发明和应用曾让世界文明的进程飞速前进,同时,也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辉煌在世界舞台上。
2016年4月19日,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和中国中铁大桥局组成联合体承建的坦桑尼亚基甘博尼大桥全桥贯通。
而今,由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它们的发明和应用给当今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震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交通强国”的概念。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建设,将高铁的设计和修建变成了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的桥梁。新时代,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了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引擎。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17年12月9日,由西南交通大学、光明日报社、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主办,《一带一路报道》杂志等单位协办的第五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主题为“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与中国高铁”。会上各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现实意义和未来轨迹。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来看,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一组数据,详细刻画出中国交通大国的图景:
截至2016年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5%左右;公路总里程达到469.6万公里,全国99.99%的乡镇和99.94%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3万公里,跃居世界首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1万公里,规模以上港口万吨级泊位达2317个,位居世界第一;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18个,通用机场300余个。
交通,是连接世界各地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交通的发展,将中国带向了世界,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制造”。交通大发展的背后,是世界贸易格局加深带来的成果。
从2013年以来,“中国高铁”已是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新外交名片,而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亚投行成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高铁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出海”,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2016年被媒体称为高铁“走出去”爆发元年:中巴铁路、伊安高铁、沙特麦麦高铁、匈塞铁路、莫斯科-喀山高铁、泛亚铁路、中老铁路、印尼高铁、雅万高铁、非洲铁路、两洋铁路、美国西部快线高铁……
中国高铁出海已经渐趋成熟,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能够与日本等老牌铁路强国进行竞争,而在工程合作上,中国企业也探索出了更加灵活、更加本土化的方式。
作为铁路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在大会上谈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高铁正在逐渐走出国门,物美价廉的优点提升了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力。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使用中国技术建造,建成后实现昆明到曼谷的朝发夕至。
从大国到强国,虽然一字之差,却内涵丰富。这里面的改变涉及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的扩大、运输服务能力的保障以及行业现代化治理的体现。
短短20年时间,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后,交通走出国门的自身需求和外部需求呼声越来越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交通本身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也更期待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而国际市场也需要更多好品质的项目参与世界分工。
既然要参与世界分工,在接受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挑战,分析这些年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实际案例,与会专家分享了他们对走出去风险的见解。
时至今日,中国高铁走出去论坛已经在西南交通大学成功举办五届。从第一届的“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到第五届的“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与中国高铁”论坛,主题逐步细化,每一届论坛都致力于分析和提出更细致更值得探讨的话题。
论坛选址西南交通大学,也颇具深意。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同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是轨道交通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专业配套最完善、核心资源最集中的一所大学,对中国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西南交通大学目前已经构建起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构建起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围绕高速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级高铁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
这一系列的成果都让西南交通大学站在了中国同类型大学的前列,因此才更有底气将如此重大的主题五年都植根交大,博采众长,为中国高铁发展事业再出新意。正如西南交大党委书记王顺洪在开幕致辞中说道,乘借党的十九大之东风,西南交大将一如既往地和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兄弟高校等同仁一道,竭力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强强联合,为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为交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