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带给四川企业更多的机遇。四川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都再一次彰显了发展动力。面对机遇与挑战,本期特邀四川省副省长朱鹤新、四川省商务厅厅长刘欣、四川省国资委主任徐进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上川企的发展之道。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其建设工作,抢抓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6年四川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数量新增65家,总数达到250家,其中海特高新、新筑路桥、东汽、宏华和新希望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四川将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际合作园区等为承接载体,进一步加大投资促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引进优质资本、优势企业、高端产业,推动四川制造、产品、技术、标准、品牌和服务链条式“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四川省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是重点合作领域,目标是实现四川优质产能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充分对接。四川目前正在谋划、储备、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国际经贸产能合作项目已达100余个,涉及金额近4000亿元。以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的成都目前正在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等的对接,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
四川具有良好的开放条件和对外合作基础。蓉欧快铁成为亚欧大陆国际大通道。成都双流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04条,是全国航空“第四城”;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国内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来川落户世界500强达到331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235家、居中西部第一。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开放指标居中西部首位,对外承包工程居全國前列,形成电站建设、油气资源开发、路桥建设、化工建材等优势行业。四川与220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266对,外国驻川总领馆16家,是内陆领馆第三城,设立境外商务代表处8个,成都在中西部第一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四川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快捷的步伐融入世界,拥抱全球。
2017年,全省参加联合年报外商投资企业3004家,同比增长16.9%,总量居中西部第一,外商投资总额达8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注册资本达503.4亿美元。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省外商投资企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2016年,四川省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5159亿元,同比增长11.9%;利润总额达256.2亿元,同比增长43.2%;纳税总额达316亿元,同比增长9.4%;吸纳就业人数共计41.1万人,同比下降9.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近年来,我省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开放合作、强化监管党建等综合性举措,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省既有现实基础,又有长远发展、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要。省国资委将从“五个强化”入手,引导推动国有企业大步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一是强化内部改革,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全面释放企业内部活力。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引导企业向世界同行业一流企业看齐,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靠创新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三是强化产业升级,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互联网+”“双创战略”,推动企业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登。四是强化开放合作,结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既鼓励招大引强、强强联合、中外联合,引进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先进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机制、盘活资产存量、做大高端增量,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引培用”机制,用世界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企业。
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国资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构建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科学合理的国资布局结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培育一批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四川样板”。力争到2020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所有者权益突破4万亿元,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3万亿元、所有者权益4000亿元;培育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中国企业500强10家以上,在推进“两个跨越”、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中发挥好国资国企的引领示范和骨干中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