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君丽
摘 要: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基于市场需求目标导向,通过确定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从职业能力入手,组建课程模块,构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明确指向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以期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旅游管理 应用型课程
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1]。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未来十年发展潜力巨大。2015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1]。在未来的旅游行业发展中,行业分化成为必然,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都会加大,专、精、尖人才的需求可谓供不应求。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担负着输出社会所需要的旅游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旅游人才,成为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从旅游从业人员市场需求说起
(一)旅游从业人员范围界定
旅游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涉及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旅游从业人员的构成存在模糊不好界定的特点。宽泛地讲,旅游从业人员是指“与旅游经营者建立劳动关系,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人员”[2]。张新峰(2008)将直接旅游从业人员按行业类别划分为酒店餐饮类、旅行社类、景区景点类、旅游行政管理和旅游教育类,以及其他(旅游交通购物等)[3]。酒店餐饮、旅游交通、购物虽和旅游密切相关,但严格意义上讲应属于酒店管理专业或餐饮和食品管理专业等类;教育工作者不在旅游一线,和旅游产品、旅游营销不存在直接关系,所以不计在内。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旅游从业人员包括旅行社类(导游、计调等)、景区景点类(包括讲解员、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等)、旅游行政管理(涉及管理规划研发),各类旅游产品(包括旅游平台)研发、策划、营销人员。
(二)旅游从业者构成及需求分析
Hanquin Zhang Qiu, and Terry Lam(2004)按人员功能进一步做了划分:高级管理人员(senior executives)、一般管理人员(general managers)、导游(tour guides)、操作工(operative employees)、教育工作者(educators)、政府行政管理人员(government officials)[4]。排除教育工作者,加入旅游产品研发、策划、营销人员,我们对这些旅游从业者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学历做简单的相对界定(见表1)。
很多人说旅游业从业门槛相对较低,是放大了旅游从业领域,把相关的餐饮住宿岗位都算了进来。严格地对旅游业进行界定会发现,旅游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本科学历人才可谓是人才组成的重心所在。目前的旅游从业者素质情况远远达不到要求。以旅游业发达的海南省为例,“旅游景区管理层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4.5%;旅行社业管理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8%,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0%以上;旅游景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仍占37.2%”[5]。旅游业处于全国中上水平的浙江绍兴,根据绍兴市旅委《绍兴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统计数据:“从学历结构看,目前全市旅游人才结构并不合理,其中高中(中职)及以下人员占总人数的72.5%,大专学历的占20.38%,本科学历的占6.88%,研究生学历的占0.24%。其中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區学历结构问题最为突出,整体学历层次不高,高中(中职)及以下人员分别占所在行业的78.97%和52.63%。”[6]虽然统计数据包含了大量的餐饮员工信息,但旅游人才素质结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目标的实施,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近5年各地政府牵头组织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涉及出境业务的专业人才、受过专业训练的旅游景观开发设计和旅行社职业经理人及销售、客户服务等部门经理人才都是目前人才缺口最大的”[7]。“一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主要包括熟悉国际惯例的高层行政领导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水平,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新业态旅游业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旅游研究人才等。尤其缺乏旅游研究特别是旅游新兴学科、旅游新业态研究方面的带头人”[5]。
不管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还是专业技术人才,本科院校都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关键,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具有长远性,与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人才需求的方向一致。地方性本科院校还要兼顾地域性,以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从目标岗位能力入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注重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也很缺乏,但那是职高生、大专生的目标岗位。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旅游业对操作技能要求高,过于注重理论素养,基本操作技能不够,眼高手低,一个本科生不可能一上来就做管理岗位,总要经过实践检验,一些本科生恰恰通不过这个“检验”,可能连最基础的旅游营销、旅游策划都做不来。一方面旅游管理本科生干不了旅游业“需要的岗位”,旅游从业比例低,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有缺口,供需矛盾突出。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的供需脱节引起了各方关注,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专题规划》,规定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高等学校分类管理”;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使毕业生既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又有一定的技能。有了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就连接了已有的中职、专科层次的高职和侧重应用性的专业硕士,构建起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通上升通道,使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格局得以打破”[8]。综合以上政府文件和旅游市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学型、地方性与应用型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三大特征。以应用为主,以地方为坐标,以需求为导向,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定位在培养“大量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专业人士和技术精湛的行业专家。
三、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的设置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
旅游业之所以能带动大规模就业,是因为它是一个“产业集群”,与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旅游与会展业、旅游纪念品设计、交通运输等行业密不可分,知识与技能涉及管理、经济、人类、社会、历史、地理、宗教、艺术、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旅游教育应注意到不同学科的各种技能的融合和交叉,强调实践性,并应社会需求不断变化。
(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旅游市场人才缺口是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依据,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小单位,课程的设置要基于市场需求导向,也是课程设置和排列的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过于宽泛,涉及旅游行政、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服务技能等不同的层次和方向,从管理岗位、导游到旅游规划开发人才有很大的跨度,若培养真正专业的人才,则必须进行方向细分。目前每个学校只能在大的旅游管理专业下突出自身特色。如专业导游、旅游规划开发人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在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上侧重点不同,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实现,尤其是专业核心和素质拓展课程的构建。
(三)理论建构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本科高校,理论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系统而扎实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深的认识,见识更远大。不可否认的是,为了适应旅游职业化的要求,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导向的教育目前更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知识进行系统而集中地传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注重知识传授是本科旅游教育一直的优势,良好的旅游学科知识素养则是应用型旅游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
为了使最终目标的实现清晰可见,更科学和具备可操作性,我们设计两条自成体系的线索:完全课程体系(含实践)和实践课程体系,以清晰显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互相交叉和相对独立。
1.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见图1)
第一,目标导向:市场需求。
第二,一个核心。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岗位的能力。
第三,两条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互相交叉又自成体系。
第四,七大课程模块构建三大能力。将专业所需能力进一步细化,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备注:以周数计的综合实践学时统一按1学分24学时核算。
第五,课程实现能力的明确指向性。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明确地对应相应能力的培养,把课程和能力以量化可见的形式展现。如专业能力包括对旅游行业的认知能力、旅游经营管理能力、策划营销能力等,能力的实现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实现(见表3)。
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注解与例证,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市场反馈需求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实验课程设计要前后衔接,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探求创新的排列组合模式。
实验教学模块。认知实习、课堂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训四大模块。
实验教学层次。基础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实验教学项目。验证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三大能力通过三大课程实践模块实现。“基本实践→基本能力”、“专业实践→专业能力”“综合实践→发展能力”。
第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总学分的比例要达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其中,人才培养方向不同,实习实训的比例不同,比如导游方向要强化旅行社见习和导游实习,旅游规划开发要强化景区实习,以更好地培养应用能力。
第二,实习实训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认识实习开始,让学生初步认识旅游管理专业和将来从事的旅游行业,经过服务实习初步接触旅游业,了解行业需具备的能力,形成职业感和职业道德,第三个阶段的专业实习实训至关重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这一个环节。管理实习是在管理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训,对学生而言既是检验又是拓展,以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更高一层的规划意识(见表5)。
另外,重视旅游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综合实践模块加入旅游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分认定,鼓励学生“双证”毕业,增加就业砝码。
(五)基于市场需求安排动态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动态的。在搭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层递进能力培养模块的同时,时刻注意社会变化行业需求改变的可能性,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迎合市场需求,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课程必须及时做出调整,稳中求变,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市场需要相比考虑适度超前。如以专业导游方向为例,人才目标设定为“专职导游(类)”,人才培养目标一旦定位,能力要求就具体了(见图3),在导游方向课程中要设置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计调业务和模拟导游实习实训课程,因目前市场在涉外岗位存在缺口,还要加入出境旅游和领队实务类课程并进行强化,因涉外旅游产品的设计规划推广营销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此类课程也要考虑设计进去,素质拓展课程加入考领队证的培训计划,实习中强化工学交替模式(可利用节假日带团实习),以保证学生在将来就業中保持绝对优势。
(六)課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具体实施中,要考虑各种因素,除了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实习实训场所、监督激励体制的建设等因素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旅游专业极强的应用性要求教师必须既有理论水平又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快速的行业变化对教师对前沿业态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光拥有各类旅游行业资格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定期到一线挂职锻炼,以跟上节奏。
课程的实施依靠校、企、地三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依靠企业并考虑地方旅游行业总体形势。尤其是开发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施中大量的实训实习靠的是企业(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完成,其中一些课程还要依靠企业的资深人士指导共同完成。
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最小单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到最小的应用型课程上。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落实也涉及方方面面,从每一项实训项目到每一门实训课程,从具体应用能力的培养到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层层递进,其中,教学团队对旅游行业前景的正确把握、开拓精神和不懈坚持才是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zwgk/lysj/201610/t20161018_ 786774.shtml,2016.10.18.
[2]吴佩江.旅游法律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
[3]张新峰.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评价及成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36):177-178.
[4]Hanquin Zhang Qiu, Terry Lam.Human Resources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Evidence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4,16(1):45.
[5]海南省人才办.海南省旅游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EB/OL].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1/05/11/012493365.shtml,2011.5.11.
[6]绍兴市旅委.绍兴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B/OL].http://www.sxszjzx.com/e/action/ShowInfo.php classid=375&id;=10234,2013.05.19.
[7]中国旅游新闻网.人才匮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最大障碍[EB/OL].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2/05/19/Xff9ltciVJCcj9XdQkAr0.shtml,.2013.12.13.
[8]董洪亮.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8.
基金项目:2018年度省级《酒店文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阶段性成果;2016年安徽省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资助项目(AHLYZJ201611)阶段性成果;巢湖学院2016年课程教改重点研究项目《巢湖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ch16kcjgxm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