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伟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茶这一饮品便是在那时开始风靡的,无论是茶的产量和贸易量,还是茶艺和茶道的形成与发展,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饮茶是唐朝最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唐朝时,中国南方广植茶树,各地所产名茶不下50种,其中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安徽霍山的“寿州黄芽”、四川雅安的“蒙顶茶”、云南东川的“神泉小团”等被奉为上品。茶的种类虽然繁杂,但依据加工工艺和成品的外形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觕(同“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
“觕茶”是直接将茶叶压制成固定形状的茶砖;“散茶”是茶叶烘焙后的茶干;“末茶”是由散茶碾磨而成的茶粉;“饼茶”则是新鲜茶叶经杀青碾为泥末,再烘焙而成的茶饼。四大类茶以绿茶为主,其他茶种,如宜兴红茶等,因产量有限,多被列为贡品,普通人无法享用。
江淮一带是茶的主产区,常年客商不断,舟车滚滚所载者除稻米和丝绸外,皆为茶叶。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他以哀婉悲戚之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文弱歌女被薄幸茶商始乱终弃的故事。直到今日,江西浮梁茶依然盛名不减,春茶交易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至于饮茶方式,与我们今天的冲泡直饮相比,唐人更为细致和讲究。唐朝常用的饮茶方法有三种,即“煎茶”、“庵茶”和“煮茶”。
“煎茶”用的是饼茶,将饼茶在火上烤成“赤色”,斫开碾碎,再过箩滤出茶末以水煮开,最后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吴盐等调料,煎透后连汤带汁一同饮用。白居易对“煎茶”情有独钟,他在《山泉煎茶有怀》一诗中无限感慨地说道:“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庵茶”是先将茶叶碾碎,再烤干、舂捣,然后放入瓷瓶或细口瓦器,灌上沸水浸透后滤汁饮用。相对于“煎茶”和“庵茶”来说,“煮茶”的程序比较复杂:将饼茶研成茶末,把山泉水以炭火烧至微沸,加入茶末后,待沫饽(茶花)出现,单独舀出置于盂中备用;继续烧煮至茶水大沸,快速将沫饽投于釜中,待混煮均匀,得到的便是茶之精髓——茶汤。从这三种饮茶方式可以看出,“煎茶”更看重茶的食疗和药疗功能,而“庵茶”和“煮茶”则比较接近我们现代的饮用方式。
长安城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茶馆遍地开花,价格便宜,口味独特,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凡是付钱者皆可饮用。子城内设有茶行,除经营国内贸易外,还兼营国际贸易,身着五色服装的中亚“胡商”往来不息,茶叶作为中国的一项特产,经由丝绸之路,走出了大唐的国门。就当时的饮茶之风,《茶经》是这样记载的:“茶随时代之不同而使用日广,世俗浸润,国朝盛行,两都、荆州、渝州诸地,已成每家之饮料。”
作为时尚潮流引领者的宫中茶艺,其豪华程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史载,唐明皇李隆基曾邀学士李白进宫品尝“大唐君臣清平茶”,席间有杨贵妃作陪,此情此景令李白诗性大发,遂挥毫写下了《清平调》三首,以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赢得了唐明皇的赞誉。“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炙茶、碾茶、筛茶、舀汤、分茶、敬茶等十余个步骤,是盛唐时期最知名的一种茶艺。
宫廷茶艺的流行,对唐朝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民间,文人雅士也纷纷效仿,品茶会友,著书立说,茶这一饮品被有闲阶层提升到了“道”的层次。唐朝诗人元稹在《一字至七字诗》中有云:“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讨巧的“宝塔诗”,不仅指出了茶的形、色、味、受众群体和饮用方式等,还阐述了茶在精神层面的愉悦作用,人的情感因素的投入,使茶这一物质产品具有了无穷的活力和灵性。
僧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的言辞更甚:“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这“三饮”之说,将茶在精神修养方面的功用拔高到了极致。
与皎然相比,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更具渲染力,他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详细论述了“七碗茶”的作用:“一碗喉吻润”,说的是生理感受;“二碗破孤闷”,说的是心理感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托物言志,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只需吃四碗,郁愤之意就可尽除;“五碗肌骨轻”,已接近飞升的临界状态;“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至此,通过茶这一介质,生命个体步入化境。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以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流派,过于强调茶在精神层面的意义,虚化了茶的饮品属性,有舍本逐末之嫌。但该流派“以茶修道”的理论学说,却对唐朝和后世,包括对当今日韩等亚洲国家茶文化的发展与演进影响深远。
茶风浓厚,钻研茶学者很多,其中数陆羽取得的成就最大。陆羽,唐代竟陵人(今湖北天门),为避“安史之乱”,长期隐居在浙江苕溪(今湖州)。他在身体力行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茶经》一书。该书共分为三卷十节:从“源、具、造、器、煮、饮”等十个方面,论述了茶的起源、采茶制茶的方法、煮茶饮茶的方式、茶的风俗和历史、全国八大茶区的分布等,系统总结了唐朝茶叶生产和消费的技法经验,不仅传播了茶学知识,还促进了茶產业的发展,该书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陆羽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茶仙”。
得益于唐朝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茶这一饮品突破了特权和地域的藩篱,飞入寻常百姓家,饮茶也从先前的解渴、疗病等生理行为,转变成了一种休闲化的生活方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最后一项完美定型。
如果你沿着历史的坐标轴凝神观望,一定能看到一群峨冠博带之人在烹“茗”夜话,他们是唐人,他们也是远古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