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刘斌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逐渐增加,如高山等[1]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更高要求,需要社会全面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武天骄等[2]提出,农业高校学生存在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动力不足等现象,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育人为本,注重“双创”意识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创业实践;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校内、校企协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利于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创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与经营组织;有利于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科技含量,并给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意见,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3]。
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农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返乡创业有助于发挥人才、智力等优势,为农村引入新的科技力量,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为乡村发展引入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乡村富裕、促进乡村美丽等,进而促进农村大学生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
随着“双创”教育在高校的逐渐普及,各个高校都逐步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创新创业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学生,专门的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还没有形成。
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农村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分析,也没有引导农村大学生实践农村创业项目,致使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差、风险防御能力差,难以适应农村恶劣的创业环境,无法成功实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4]。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大部分人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大学生返乡创业则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得不到家庭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会遭到同村人的背后嘲笑,给返乡创业大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5]。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环境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不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化进程,不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的落实[6]。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需要较好的客观环境,还需要自身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但目前农村大学生只是在学校接触到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农村创业项目的实战经验,缺乏对农村创业风险的预测与抵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为提升农村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需要从政府—高校—家庭—农村大学生个人4个层面形成社会全面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形成支撑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7]。
为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政府需要加快构建有助于农村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乡村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可在农村建立一些专业化、特色化的众创空间,针对农村创业项目的技术难关、资金问题、发展战略、合作团队电视等问题加以引导;提供网络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包括对农村创业项目进行营销与推广;建立在线农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汇聚政策发布资源、投资与金融资源等,帮助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成功率[8]。
高校需要针对农村大学生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包括创业教育基础模块(创业基础理论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相关经济管理类课程)、创业模拟实践模块(经管综合实践中心模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模拟、第二课堂、农村社会调查)、创业实战模块(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农村大学生创业专项计划等)[9],具体见图1。
图1 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之一就是家庭,不少农村大学生家庭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并不光彩,而是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因此,要转变家庭传统观念,支持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并给予物质支持。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家庭资源及人脉都是不同的,创业团队可以成员背后的家庭为基础,建立相关“蜂巢网络”和人脉网络,并组建类似“联谊会”的组织机构,由农村村委会组织监管,家庭成员派出代表进行创业信息、投资、众筹及创业咨询等,由此形成农村大学生创业信息网络。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知识匮乏、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升、农村创业风险评估较高等问题。因此,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前要做好充足的创业准备(项目识别、团队组建、资金到位等),充分认知自我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有效评估农村创业风险,从而选择合适的农村创新创业项目。
在新的环境下,创新创业为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其需要社会全面参与,培育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价值理念,不断提高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知识、能力,从而在实现农村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