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遐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更是一个诗歌鼎盛的时期,离情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笔下的宠儿。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整个中国文化史,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胸襟旷达,积极豪迈;王昌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境凄清,愁思萦怀;卢纶“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悲伤难舍,哀婉动人……所以,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对同类型古诗词的把握。再单独出示一首诗来条分缕析,已经不能再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而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最为适合。为达到学习目标,我们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离情”为议题,巧选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组织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阅读的理念是抛弃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所以我们在选择素材时,应该有题材或内容的共性。所以我们选择了李白的《送友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一组送别诗,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组诗去体会古诗中的离别之情。
二、补充材料,反复诵读,产生共鸣
诗人的生平介绍和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古诗词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作参考,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单一地了解一位诗人,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来了解不同社会时期的社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课标中七至九年级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所以诵读和体悟诗歌情感是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诵读法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反复的诵读,如抽学生诵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方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自主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诗歌的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能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鉴赏古诗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应兼顾学生生理和学习能力的特点,采用听、看、讲、想、做和动静转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身体的感官,思维的感受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抓住诗歌中最能表达离情别意的关键词语进行体味,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画面场景,进而感知诗歌的感情。采用同桌二人组和四人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让学生进行研讨,不同的生活经验产生不同思想感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的语文倾听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群文阅读”我们才刚刚起步,而学术探究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努力,深入地进行教学的研讨,争取能有更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