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看世界杯

2018-08-15 05:16文锋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吉祥物球迷世界杯

文锋

6月14日晚,全世界最高规格、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世界杯,在俄罗斯正式拉开帷幕,一场调动全世界球迷激情的体育盛事再次开启。本届世界杯是继2014年巴西世界杯后的第21届,于6月14日—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共有32支球队参赛,比赛64场。

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让无数球迷为之狂欢。世界杯期间,除了关注自己喜欢的球队、球星和比赛过程外,还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呢?

本届世界杯开幕式仅有30分钟,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开幕式上,围绕“足球与爱”这一主题,场上的演员们精彩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尤其是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阿依达·嘉丽弗莉娜出场后,犹如天籁般的歌声让整座球场沉醉。

世界杯作为一项世界级体育盛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带动了与足球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日益成为主办国宣传输出本国文化的重要渠道。

1986年,墨西哥人民用民族舞蹈拉开了第13届世界杯的帷幕,展示了浓郁的墨西哥风情;1990年,一群身着各球队队服的模特为第14届世界杯揭幕,彰显了意大利时装之都的风范;1994年,美国人以红色气球海洋、浓厚抽象色彩的团体操点燃了第15届世界杯的热情,展现了狂野热烈的西部文化……2014年,巴西人民身穿特色服装跳起了桑巴舞、巴西战舞、高乔舞,宣告第20届世界杯火热开场。

从开幕式到会徽,从吉祥物到音乐,每一节世界杯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几乎都能风靡全球。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哪怕不懂英语的人,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也不禁会跟着哼起来。这就是1994年在美国举办的第15届世界杯主题曲《We will rock you》(《我们将震撼你》),这是标准的美国流行音乐,透着西部牛仔般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此外,1998年法国世界杯歌曲《生命之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歌曲《非洲时刻(Waka Waka)》等都曾全球流行。

每一届世界杯都有吉祥物,例如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吉祥物是一只公鸡的形象,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是一只三色犰狳的形象。三色犰狳是一种生活在巴西内陆地区的濒危物种,以它的形象作为世界杯吉祥物,除了展示巴西本土元素外,还体现了呼吁保护濒危动物的倡导,可谓为世界杯精神增添了附加值。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的吉祥物叫扎比瓦卡(Zabivaka),其形象来源于西伯利亚平原狼。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伊万王子与灰狼》里,狼是忠诚勇敢的化身,多次拯救王子,为他找来生命之水。世界杯组委会将其确定为吉祥物,正是旨在强调忠诚勇敢的重要性,这也是体育精神的直接体现。

可以说,世界杯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已经不局限于体育本身,而是延伸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为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明的进步与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正是该项赛事独特而迷人的地方。

精神:文明观赛,荣辱与共

北京时间6月24日23∶00,本届世界杯H组比赛,日本对阵塞内加尔。之前的小组首战,日本2∶1力克哥伦比亚,塞内加尔则以2∶1击败波兰。小组积分榜上,日本和塞内加尔暂时领先。

以上赛事,本身就是一大看点。但更大的看点是,日本和塞内加尔取得初步胜利后,有两段相似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一段是日本球迷在比赛结束后,主动将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放在自带的垃圾袋中;一段是塞内加尔球迷也和日本球迷做出同样的举动。胜利让这两队的球迷欢欣鼓舞,但他们的文明行为更让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4年前的巴西世界杯,日本球迷就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文明与素养。当时比赛结束后,无论日本队胜负,日本的球迷都拿着自带的垃圾袋,在球场看台周围,将各种各样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日本球迷的这些举动,迅速成为全世界的榜样。到了本届世界杯,塞内加尔、哥伦比亚的球迷在观赛后,也用自带的清洁袋清理观众席上的垃圾,这就是榜样的效应。

“日本人无论在哪里、干什么,他们绝对不会在公众场合乱扔废弃物,这是他们的文化。”巴西当地的媒体这样评价道。有评论指出,日本球迷的高素质,是从小在学校里养成的。在学校里,日本的学生每周都要花几个小时打扫教室、洗手间,尽管不少人质疑这种“浪费时间”的教育方式,但日本人认为这是很好的教育。

与观赛后的文明举动“相得益彰”的,还有这样的新闻:北京时间6月24日20∶00,本届世界杯G组第二轮的一场小组赛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体育场进行,对阵双方是英格兰队和巴拿马队。上半场英格兰以5球领先,此时英格兰球迷开始为巴拿马加油;下半场巴拿马踢进世界杯首球后,双方球迷们喜极而泣。赛后,英格兰球迷和巴拿马球迷一同拍照留念,场面十分温馨。

世界杯赛事,再次展现出了文明的力量。文明观赛、清理垃圾、为他国球队加油,彰显的是体育无国界、同荣辱、共欢乐的人文精神。正因为有着如此多的文明内涵,世界杯才不仅是世界足球的盛典,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盛典。观众席上的诸多文明举动,无疑与球场上的赛事本身一样耀眼,成为文明与素养最好的教材。

思考:中国距世界杯有多远

中国与世界杯,说近不近,说远不远。

本届世界杯开赛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说了这样一句话:“俄罗斯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其他都去了。”这句话显然带着反讽意味,但同时也反映一个事实:世界杯舞台上,并不缺少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中国元素不可或缺。

虽然中国男足又一次无缘本届世界杯,但丝毫不影响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热情。据报道,中国球迷购买本届俄罗斯世界杯门票已超过四万张,俄罗斯旅游署甚至在莫斯科开设了“中国之家”,让中国球迷可以安心观赛。

本届世界杯,还有许多“中国元素”值得关注:万达、海信、vivo、蒙牛、雅迪五家中国企业成为官方赞助商;护旗手共有102名中国人;吉祥物由杭州一家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大力神杯纪念品由广东的一家企业生产;比赛用球由中国企业制造……

如此看来,真可谓“中国除了足球队,其他都去了”。白岩松的这句话,抛开反讽的意味,其实还包含着“恨铁不成钢”般的惋惜——当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世界杯客赛事时,有关中国男足的话题仍会被提起。

那么,中国足球距离世界杯究竟有多远?2001年10月7日,第17届韩日世界杯亚洲区决赛,中国队主场以1∶0战胜阿曼队成功出线,这是中国迄今唯一一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从这以后,中国再也没能参加过世界杯的正赛,由此成为“中国足球之痛”。

这些年,只要一提起中国足球,更多的是諷刺、挖苦、责问、质疑。其实,冷嘲热讽和挖苦谩骂,都无助于解决问题,甚至还有可能让被骂者愈发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与其动嘴,不如行动,多反思、多鼓励、多提供可行建议,才是理性的做法。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就是一项值得期许的行动。可以说,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无论经受怎样的冷眼和质疑,都要学会冷静与从容,合理规划发展路径,把握好自身发展节奏,切实做好自己。要坚定打翻身仗的信心,从基础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持之以恒、专注于运动本身,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水平,这也是发展“校园足球”的应有之义。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按足球发展规律办事、按切合自身发展的节奏把握自己,应是中国足球把握的信条。有了这样的定力与实践,中国足球再次出现在世界杯舞台并取得佳绩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

(综合国际足球联合会官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网易·体育等)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吉祥物球迷世界杯
谁会当选吉祥物
多彩世界杯
中国球迷
吉祥物
球迷俱乐部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
超级球迷
奥运会吉祥物——福娃